第118章 强买强卖

2018-04-15 作者: 我是小民
第118章 强买强卖

老韩说:“都别争了,我当个家,也不十六斤半,也不十七斤半,就十七斤吧。Www.Pinwenba.Com 吧一个二十斤,一个十七斤,一共是三十七斤大米……”

女人表示反对:“队长,这可不行,咱这都占了人家便宜了……你可不能胳膊曲子往外拐,光替人家说话。”

王红卫也反对:“老哥,人常说,买卖争分文,但更得讲仁义、守信用。一斤四两这话是我说的,这窝儿还没挪就变成一斤半了,这不是明摆着打我脸吗?你让我这生意还怎么接着做?”

老韩急忙摇手:“兄弟,这话可就言重了……要不,咱这样,我这里有个大毛戈儿(硬币),我扔地上,字朝上就依着你,背朝上就依着她,行不?”

王红卫说:“老哥,这稀泥可没有你这样和的。”

老韩一笑:“兄弟,我就和这一次稀泥吧。”说完,从衣兜里掏出来一枚五分钱的硬币,朝空里一扔,硬币在地上蹦了几下不动了。

是背朝上。

女人喜得一拍手:“大兄弟,你不犟了吧?俺这里的老天爷爷还是向着俺。来吧,队长,过秤。”

王红卫搬下来一袋米,解开扎口的细麻绳,招呼苇声:“扶好箢子。”苇声答应一声“好”,王红卫往箢子里倒了一些米。

老韩拿称约了一下:“不够,还差不到二斤。”

女人递给王红卫一个小瓢,王红卫在米袋子里舀了一瓢米倒在了箢子里。

“多了,多了多了……”老韩连声叫着。

“多多少?”王红卫问。

“多多少?……”老韩把箢子在地上放稳当了,把称拿到王红卫眼前看着,“多一斤三两……往外扒。”

王红卫把瓢往箢子里一扔:“哪里多了?这不是正好吗?”

女人把瓢拿在手里,扒了半瓢米:“队长,别再称了,你看这些行不?”

老韩点下头:“不称就不称……大差不差就行呗。”

王红卫接过瓢,把米又倒在箢子里:“大嫂,就这点米,还有意思吗?就算是我送老人家了,行了吧?”

女人正要说什么,老韩止住了:“他大婶,人家王兄弟可是真心的,就依着王兄弟吧。”

女人没再争执,但很有些窘迫:“你看这,咱跟人家非亲非故的,人家说送咱,咱就好意思要人家的啊?”

这当儿,另外几个娘们家已经凑近来看热闹。

“你这逼,作假啊?人家都说送了,就收下呗。”

“啥非亲非故的?你家小姑子不是还没婆家吗?干脆说给这小伙子得了——这不就有亲戚了?”

“还有你这样说话的?要说婆家也得先问问人家小伙子有媳妇了没?”

……

几个娘们嘁嘁喳喳,口无遮拦,女人只是嘻嘻笑,王红卫和苇声两个脸先红了。

老韩对着几个娘们嚷道:“熊娘们家,就知道瞎叨叨,不能干点正事?”

原先的黑脸娘们说:“队长,你说要俺干正事,你倒说有啥正事干?”

老韩说:“啥正事?这几天不是成天喊着叫着要换大米吗?人家换大米的来了,咋又不换了?要说正事,换大米就是正事。”

黑脸娘们拉了瘦高个娘们一把,嬉笑道:“逼,你男人说要干正事,你倒是先干个正事咱看看。”

瘦高个女人往后缩了一下,老韩指着她:“往后缩啥缩?我正要叫你呢,去,回家扛棒子去,换大米。”

瘦高个娘们问了一句:“咋换的?”

老韩眼一瞪:“管咋换的?让你去你就去,熊娘们!”

瘦高个娘们嘟囔道:“熊样!人家问一句咋了?”

黑脸娘们把背起大米要走的女人一拉,小声问:“这是咋换的?”

女人一犹豫,回脸看看老韩,老韩一摆手:“走你的。”

女人没说话,背起大米就走,黑脸娘们一把扯住她:“浪逼,他又不是你男人,还怕他?”

女人一急,回骂道:“你咋不问他?他也不是你男人啊,你怕他?”

另几个娘们哈哈大笑。

老韩对背米的女人说:“她们问,你说就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背米女人一下挣开,迈步就走:“我偏不说,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说吧。”

老韩笑两声,招呼几个娘们道:“我先不说,回来俺那口子(老婆)背来棒子,你们要换,随我的价。”

王红卫想要说话,老韩打手势不让说,稍等了几分钟,瘦高个女人挎了个箢子来到了。

老韩看着箢子里的棒粒子,皱皱眉:“这是扒的哪里的?”

瘦高个女人说:“当院里正堆着的。”

老韩张口就骂:“你耳朵里堆聋毛了?门后边大缸里的棒子是换大米的,没给你说过?”

瘦高个女人把箢子往地上一放,红着脸:“哪里的棒子不一样?”

老韩弯腰在箢子里抓一把棒子出来,两手捧着,吹了口气,些少飞糠给吹出来。老韩狠狠地把手里的棒子往地上一撒:“这也叫棒子?这棒子换大米不是活坑人吗?”

“挎回去!簸干净再来!”老韩斥着瘦高个娘们。

瘦高个娘们白了老韩一眼:“熊样!不就一点飞糠?又不压秤!”

老韩脚一跺:“就因为不压秤才更应该簸干净!不愿意簸也行,百分之十除杂!……你们都听好啊,别管大米怎么换的,要换,把棒子一律簸干净!有一点杂质我都给你们按百分之十扣出来。”老韩又指着别的几个娘们。

“队长,能说说咋换的呗?”有个娘们小心地问。

“能说。”老韩接过王红卫递来的一支烟,点着,正要说,看见刚刚换了大米的女人又走过来,“还是他大婶说吧。”

女人手里端着瓢,瓢里盛满花生果。

“他大婶,这是干啥?要用花生换?”老韩从瓢里捏了个花生果,剥开,把花生仁扔进嘴里。

女人笑道:“不是的。刚才大兄弟送咱一瓢大米,咱没别的送,就送人家点这东西吧。”

王红卫连连摇手:“不行不行……你看,大嫂,俺也没家什装……你先给留着,等下回再来了吧。”

女人把花生往车把上挂着的竹篮子里一倒:“这不是家什?”

王红卫朝女人一拱手:“谢谢大嫂。”

女人说:“俺得先谢谢你……刚刚奶奶还夸我呢,夸我会办事,换的大米真好。”

老韩说:“他大婶,她们问咋换的,还是你说吧。”

女人整整衣襟:“俺说就说。俺是一斤半换的,人家可是按一斤四两给的。要说呢,是不便宜,可是,人家的大米可是最好的,值!”

黑脸娘们像是没听明白:“咋说?你给人家一斤半,人家给你一斤四两?你这是咋说?”

“想不明白吧?这是真的。”老韩吐口香烟,接着把事情前前后后说了一遍,临到最后又说,“王兄弟讲仁义,咱也不能不讲道义。今天咱谁都不勉强谁,反正不管你们换不换,我换,就按一斤半,他按一斤四两给我我都不依他!”

黑脸娘们说:“队长换俺也换,俺就是换不多。”

“俺也换不多。”有几个娘们附和着。

“换多换少那是另外一回事,刚才我可说了,都得把粮食簸干净!”老韩重申一句。

王红卫举举手:“我反对,我反对。一斤四两就是一斤四两了,我不能在这里卖两个价钱吧?”

老韩微微一笑:“兄弟,反正都换不多,他们就是吃亏能吃多少亏?你可不一样,你要吃亏的话可就亏大了。刚刚你不还说吗?你这大米也不是你自己的,家不好当。我们呢?都是自家的粮食,这家还是能当得了。就这么说吧,一斤半。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王红卫说:“老哥,怎么就能‘这么说吧’?我是卖家,你们是买家。都是说卖家漫天要价,买家坐地还钱。你总得允许俺要价吧?还能强买强卖?”

老韩呵呵一笑:“今天还就不让你要价了——这事儿啊,交给我,你只等着数票子吧。”

又过了一支烟功夫,买卖大开张了。老韩过秤,王红卫算账。一斤半兑一斤,账好算。开始,王红卫非要在过完秤后再加一瓢米,老韩坚决不许:“兄弟,你看不见?都只换十斤二十斤大米,你这一瓢下去最少也得有二斤半,折合一下,不要说一斤半换一斤,连一斤三两恐怕都合不到……”王红卫想了想:“这倒是,就是这一斤半……”老韩说:“你就不要纠结这个了,刚才说是周瑜打黄盖,又没强买强卖。”王红卫一笑:“还说没强买强卖呢,我都被你坑死了。”加一瓢实在是不太合适,但王红卫总感觉过意不去:“这样吧,也别四舍五入了,只要零头,不管多少都进一。”老韩想一想:“行,这个依你。”

家家都换了大米,可是村子实在太小,一共才十几户人家,拉来的四袋子大米只换下去两袋子多一点。

老韩有点歉意似的:“兄弟,我们庙小,香火不大,我只能帮你这点忙了,你们还得再跑跑腿。”

“老哥,这就很谢谢了。”王红卫道着谢,和苇声两个往平车上装着粮袋子。

“全是娘们家,你们的男人都干啥去了?”苇声终于还是问出了这句憋闷已久的话。

“都进山了,修水库去了,女民兵也都上去了,我要不是受伤也去了。”老韩说着,把裤腿挽起来,“嗨!就在这里长了个疮,一块肉都剜去了。”老韩的小腿上缠着白纱布。

苇声说:“我说呢,来的路上你怎么跟不上。”

粮车比先时重了好多,拉着走出去几十步,王红卫说:“这得多费多少劲?咱寄存在这里吧,回来再捎上。”

苇声说:“这倒是个好办法——你看这山路啊,我就怕再摸不回来。”

王红卫说:“摸不回来?你摸不到天边去!鼻子底下是什么?摸不回来问不回来?”

苇声停下来:“你既然想寄存这里就寄存啊,走,拉回去。”

王红卫把车子放下,两个都回头往村里看,老韩还在原地没有走往他们这边看着。

“走,咱先给老韩说说去,看人家答应不。”王红卫说。

“我倒是这么想了,就是怕你们想多了,不放心,就没敢说。”老韩倒是直率。

“这是哪里话,老哥这么说,俺就不敢当了。”王红卫客气了一句。

老韩不推辞:“兄弟既然信任我姓韩的,那就拉我家去。”

还剩不到两袋子大米,这下可轻松了。王红卫、苇声两个按照老韩的指点,绕过两座小山,又来到一个小村子。这时,日已过午,正是吃大家饭的时候。

苇声感到饥渴难耐:“咱先吃点吧,吃饱喝足,有劲吆喝。”

王红卫说:“干挨馍(只吃干粮不喝水)能挨下去不?好歹找个老乡家,讨碗水喝。”

村口住着的是一对头发花白的老翁妪,正在小院子里的破石磨上吃饭。

王红卫、苇声两个走进小院讨水,老妪看看两个,慈祥的一笑,站起来:“没烧开水,我给你们盛碗菜糊糊喝吧——可是老糊涂了,不知怎么多添了一瓢水,正愁喝不完呢,这就来帮忙的了。”

“坐下歇歇吧。”老翁指指旁边的两个小木墩,“换大米的?”

王红卫点点头,回答道:“嗯。”

“真是不巧,前两天刚来了一个换大米的,都刚换了几斤,就怕不好换了。”老妪端着两个大黑碗过来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