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迟来的秋收

2018-04-15 作者: 我是小民
第87章 迟来的秋收

喝过汤,苇声还要去庵子里睡觉,奶奶不许:“都快要秋分的天气了,又刚下这么大雨,夜里恐怕得冷……往后就搬回来睡觉吧。Www.Pinwenba.Com 吧”

苇声故意说:“奶奶,你老人家不怕死,我还年轻,没活够。现在地震正闹的厉害,我还是小心点吧。”

奶奶说:“闹地震闹地震,还能一直闹个没完没了?前几天不是震过一回了吗,你看咱这间小屋不还好好的?也没听说谁家的屋给震塌了……听他们唬人!”

苇声笑了:“奶奶,不震最好,谁还能盼着地震?还是小心点好,过几天收起了(秋收过后)我再搭个庵子给您和爷爷住。”

奶奶摇着头:“我可活的没那么结实,你也不要给我搭庵子,搭了我也不去住……有好好的房子不住非要住草庵子?”

奶奶抱出来一个小褥子:“回来把它带上,只盖一个被单子不行了,小心冻着了。”

苇声把小褥子夹在腋下来到庵子里,重新把小褥子卷紧了拿来枕在头下。

刚下了一场暴雨,青蛙们心情舒畅了,一直的叫,蛙鸣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此起彼伏。

苇声给蛙声扰的睡不着,眯缝着眼假寐想心事:这蛙声其实也是挺有诗意的,可惜梅燕不在身边,要是有她在,我们面对面或者肩并肩的坐在庵子里一起听蛙该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

想着想着,苇声心里又溅生出些许遗憾来:梅燕小学都没毕业,她有兴致和雅情陪我听蛙吗?就算她愿意陪我恐怕最终也听不出什么门道来,听蛙应该是需要情调的,“情调”这两个字梅燕明显是欠缺的……

“菱花是高中生,有文化也绝对不缺情调。”苇声一再暗示自己不要去想菱花到底还是想到了菱花。

苇声想到菱花,曾经在四轱辘头车里和菱花一起避雨的情景立马浮现在眼前。苇声心跳一下子快起来,随即就是一声轻叹:唉,无缘对面不相识,奈何奈何!

苇声睡意全无,睁开眼往庵子外边看,他看到了几颗疏星:天晴了。

苇声钻出庵子,仰起头来,一道轮廓分明的天河正在头顶。苇声一下子找到牛郎星和织女星,发了一阵呆,口里念念有词:“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苇声念的是唐代杜牧的绝句《秋夕》。

“天阶夜色凉如水,凉如水啊……”苇声感觉夜气是有些寒冷,但他不愿意马上就回到庵子里,他想站站走走,“坐看牵牛织女星……”

他不自禁回看一眼庵子门口:“我真不该把小梅子送回去,现在要是她在该多好,她肯定正在那儿托着腮帮坐着看织女星、牵牛星,我们一起坐着看,就像那天一起看月亮……”

夜,很静谧,静谧的除了能听到很远很远的蛙声还能清晰的听到周围的虫鸣。

苇声忽然听到一种很美妙的声音,极轻微极清脆,有一种令人心动的感觉。

是什么声音呢?苇声支着耳朵倾听了好一会,这才判断清楚声音就来自近处的苇丛。

苇声轻轻地走近去,凝神细听,声音若有如无反变得模糊了,稍一移神,声音又清晰地来到了耳畔。

苇声点点头:“是芦苇的声音吗?应该是,是它们生长的声音或是喘息的声音……也许,这才是真真正正的苇声。”

苇声认定那声音是苇声,他的心灵一下子沉静下来,他感觉此时的他已经化身为一株普通的芦苇与身旁的同伴们共同呼吸着生长着:“我要真是一株芦苇倒也很不错,任凭雨骤风狂,永远不折不挠。”

苇声眼睛一下子亮起来,他似乎于此时深悟到人生的真谛了。

天明起来,太阳升出了老高,天空一片湛蓝。苇声围着庵子转了一圈,昨晚的风吹雨刷已使的庵子面目全非了:“有空得好好的修缮一下。”

一整天都晴的好好的,到了傍晚喝汤的时候,天又变了。

爷爷看着汹涌翻滚的乌云:“夜雨三场,还得下,赶明儿也得下。”

果然如爷爷所断,连续三天晚上都下了大雨。

爷爷感叹不已:“可不能再下了,再下就得内涝了。”

是的,爷爷天天都到河滩里去看水情,苇声也一天好几趟的去河滩里看水情:河水很浑浊,片刻不停的往湖里的方向流着,河水涨的更是快,已经完全漫上了二滩,目测的话感觉比滩外的稻田地还要高些。

“西北县肯定下的比咱这边还大。”爷爷遥望着西北方向。

“爷爷,河水是不是从西北县流过来的?”苇声莫名的心生关切。

爷爷摇下头:“没那么远,这是界河,界河哪能跑到人家外省去?”

三场夜雨,气温一下子降了许多,紧跟着天气也变坏了,连阴了。

小雨紧一阵慢一阵,天明下到天黑又从天黑下到天明,奶奶望着屋檐上滴滴答答不住落下的雨滴,祷告道:“老天爷爷,你就睁睁眼吧,好歹给一两个好天,也晒晒柴禾,好做饭啊。”

爷爷磕磕烟袋锅,又装上一锅烟,一脸虔诚:“你就甭祷告了,祷告也没用。这都是因为没有**保佑了,风也不调了雨也不顺了。唉,咱社员恐怕要遭灾了。”

奶奶白了爷爷一眼,嚷道:“你个死老头子,可不能瞎说!”

爷爷吧嗒一口烟嘴:“我是瞎说?你又不瞎,看不见?先是大旱,旱的种不上,费死八难种上了,这该收了,又连阴了。今年稻子又晚,正是蔫花灌浆的时候,最需要好天气,这又阴又冷,肯定收不成了……都是因为**没了,没有人保佑咱穷社员了……”

奶奶打住爷爷的话:“你又瞎说!你忘了神仙了,因为一句话抓到学习班去了——回来抓你去学习班蹲着去,吃八大两。”

爷爷头一拧:“蹲学习班就蹲学习班,我才不怕,有我孙子给送饭,我怕啥?”

奶奶一指头按在爷爷的脑门上:“有孙子你就拽了?连一把干柴禾都没有,拿啥做饭?饿死你!”

爷爷嘿嘿的笑了好几声:“饿死我也跑不了你……雨真这么下下去,到时候该收收不下来,该种种不上,今年晚不了得喝西北风。”

傍黑的时候,庄里传来一阵铃响,这时候敲铃,不用问,肯定是晚上要开会。

喝过汤,苇声穿上胶鞋,打着手电筒一步一滑的来到庄里。

是开会,当街的大榆树底下已经聚了不少人,苇声找了个地方蹲下来

会计开始点名:“天不好,咱快点开会,开完各人回各人家,省得过会再下了雨老少兄弟爷们挨了淋。”

点完名,二母狗往会场中间站了站:“就一个事,啊,今天到公社里开了个三级干部会,啊,内容只有一个,排涝保丰收。公社要求,啊,所有生产队都要打好排涝保收这个仗。啊。”

二母狗肚子里没有墨水,讲不出话,连嗯加啊一共讲了不到五分钟。

河里的水位比稻田地还高,要排涝必须安泵往河里抽水。队里有两个泵,包括手扶拖拉机在内有两台柴油机。两个泵一个安在排灌站那边,一个安在废窑这边抗旱时候扒开的河堤豁口。

抽水泵昼夜不停,涝情并没有得到多少缓解,原因是雨天天下,成了连阴套。天一直连阴到国庆节到来,按照惯例,国庆节开始小学生要放半月秋忙假。可是,今年情况特殊,庄稼普遍晚熟,上级专门发出通知秋忙假推辞一个星期再放。

天晴了,但地里的水仍然排不出来,有人感慨:“幸亏全都栽上了稻子,要是当初改了主意种了旱庄稼,可不都给淹死了!”

也有人不这样认为:“都种上旱庄稼倒好了,点上棒子(玉米),撒上绿豆,早收下来了,根本就赶不到连阴雨里。你看人家大王集,旱庄稼不是收成挺好吗?非要栽稻子,费的劲不小,也未必能收多好!”

水稻欠收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先是旱后是涝,特别蔫花上浆的关键时候几乎半个月没见太阳,能不绝收就谢天谢地了,哪还敢祈求像往年那样丰收?

不过,水稻尽管穗头比往年小很多,稻棵也比往年矮许多,但还是一天天的成熟了。秋收的季节在比往年推迟了差不多十天后还是到来了。

秋收来的晚了,直接影响的是秋种,种庄稼是有农时的,误了农时又要误庄稼一季。队里研究决定:稻个子运到场里先码着,抓紧时间种麦子,先把麦子种上再突击打稻子。

全体社员不分男女老少齐上阵,割的割,捆的捆,运的运,放假的小学生们也给组织起来由老师带着早出晚归搞复收。

苇声给派到了运输队专门搞运输,就是用平板车一趟一趟的把捆好的稻个子拉到场里去。这个运输队的活儿如果放在往年该是比较好的差事,但今年不同,首先地里又湿又粘,平车进不去,必须先把稻个子统统抱到地头上再装车子,这就凭空增加了很大的劳动量,其次是道路又软又皱,有的地方车辙沟半搾深,拉着重车走一步都十分困难。

苇声从来没出过这样的力,一天下来就受不了了。

天黑下来了,苇声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家,往凉棚下的小木床上一躺再不想起来。奶奶烧好汤叫苇声起来喝汤,苇声懒懒的答应了一声坐起来:“我先洗把脸。”

苇声把半干不湿的褂头脱了往小木床上一丢,歪歪的来到水缸边舀了半盆水,撅着屁股胡乱的洗了两把脸。

爷爷点着小马灯,把小马灯挂在凉棚的柱子上。

苇声光着膀子坐下,奶奶一眼看见苇声肩上给车袢勒出来的鲜明血红的一道深痕,疼惜的抚着:“我的乖乖!你看把孩子……疼不?”

苇声朝奶奶笑笑,摇摇头:“没干过这活,明天就习惯了。”

爷爷没当什么事:“年轻人,出点力累不着,我当初在窑上出苦力,那受多大的罪?那时候我个头比苇声小巴多了,连苇声的耳垂可能都不到,身上就没有一块皮是好的……”

奶奶说:“那是旧社会,这是新社会。你还想让孩子再过你那样的生活?受你那样的罪?出牛马力,吃猪狗食。”

爷爷憨憨的一笑:“我哪有这个意思?我这是忆苦思甜。”

奶奶给苇声端来饭碗:“孩子,要是受不了,赶明儿我去给队长请个假,就说你生病了。”

苇声摇摇头:“奶奶,那可不行。人家轻伤还不下火线,我咋能装病?这要是给人家知道了,我受批评写检查是小事,给人家看不起可是大事。出点力流点汗我觉的挺好。”

奶奶说:“赶明儿再拉车子你就不要架车把了,跟在车子后边推或者拉撆绳,可是轻巧不少。”

苇声苦笑一下:“奶奶,我能干那事吗?你知道我和谁一辆车子吗?小瘦巴,胳膊腿细的像苘杆,浑身四两劲都没有,要是他架车把,不把他压死?”

奶奶眼瞪着:“这是谁给你们分的班?”

“不是谁分的班,是我自己挑的。都不愿意和瘦巴在一班,咋办?我是知识青年,得有点觉悟是不是,挑肥拣瘦,人家会看不起的。”苇声往嘴里扒着饭。

奶奶很不满:“咱是知识青年咋了?知识青年就该吃亏的?你这孩子,是念书念憨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