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孩子早点“能说会道”

2018-04-15 作者: 耿军
怎样才能让孩子早点“能说会道”

会说话,是表达训练最重要的前提,只有在会说话后,孩子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熟练掌握词语、句子的运用,最终达到说话有条理、用词精彩得当的程度。Www.Pinwenba.Com 吧那么,孩子一般什么时候能开口说话呢?大多数孩子在满周岁后就能说话了,但有的孩子说话时间却相对较晚,除了个体的生理发育差异,造成这一差距还与外部条件——与成人的交流情况有很大关系。换句话说,孩子能早开口说话,且说话能力较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长的早期教育。

案例

小樱刚出生时,医生告诉她的妈妈,小樱由于早产,发育可能会受到影响,除了她的妈妈外,家里的人对此都非常沮丧。可是小樱的妈妈却说:“小樱只是早出来一步而已,我不相信我的女儿不能正常说话。”

从医院回家后,妈妈便每天都与小樱说话,刚开始小樱对妈妈的话反应很弱,但妈妈并不灰心,只要小樱睡醒了,就对她唱歌、微笑、说话。为了能和女儿多“交流”,妈妈还利用给小樱换尿布、喂饭、把尿、洗漱、洗澡等机会。总之,想到什么,看到什么,都会对小樱说。

慢慢地,小樱对妈妈的话有了反应,听到妈妈的安抚声能够咧嘴笑或“咿呀”的撒娇,听到妈妈的小责怪能嘟着嘴或委屈地皱眉,听到妈妈为她打气的声音就会晃动着小手和小脚……

到了一周岁左右,小樱终于能发出“爸爸”、“妈妈”等简单的音;一周岁半左右,可以说出一些简单的短句;两岁时,小樱能说的话就更多了,而且对妈妈的话也能更好地理解。妈妈想要扫地,就对小樱说:“扫帚在哪里呢?”小樱就会过去把扫帚拖出来,喊着:“在这儿呢!”妈妈说:“咱们睡觉吧!”小樱就会将被子掀开,钻进被窝里,说:“我睡觉了。”

就这样,在妈妈的努力下,小樱慢慢长大了,她能说的话越来越多,理解力也越来越强,没有一个人相信,她曾经是医生口中的“发育迟缓儿”。

小樱身上存在的问题是先天的,但是通过妈妈后天的努力,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她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与先天因素相比,后天培养也同样重要,想要让孩子早开口说话,光靠“顺其自然”是不行的,家长必须采用相应方法对孩子进行语言刺激。

1 尽早与孩子“对话”,进行声音刺激

孩子出生后,就会对声音有反应。听到声音后他会去找声源,听到大人的呵护昵语后,他就会表现出高兴的样子。因此在这一时期,我们一定要多和孩子“对话”,尽可能地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声音。“对话”的内容并不仅限于说话,只要是能发出声音的,包括音乐、敲打声、歌声、讲故事以及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等,这些声音应交替穿插,避免给孩子单一的声音刺激。除了与孩子多“对话”外,爸爸妈妈也可以当着孩子的面交谈,无时无刻为其创造良好的说话氛围。

2 使用“妈妈语”

妈妈语并不是指儿语,而是说话时不自觉地放慢语速、拉长音节、提高音调、元音重读,并且用夸张的语气说出一些简单的词语或句子。这种说话方式在孩子听来比较悦耳,能吸引他的注意力,使他从声音中接收的信号增强,接受到更多的讯息,同时也更容易理解妈妈所说的话,为以后的说话提供“模仿素材”。

使用“妈妈语”说话,一般多用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睡醒后,妈妈先抚摸他的脸颊,用“妈妈语”的语调问:“宝宝,你睡得香吗?”吃饭时,尽管孩子只能喝奶或吃简单的辅食,但也最好让他“参与”到全家用餐中,让他闻一闻饭菜香气,并对他说:“看,咱们家的饭真香啊,是不是?”除了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场景外,妈妈也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或心事作为“妈妈语”的使用对象。如丈夫下班快回来了,妈妈对孩子说:“爸爸现在在小区门口呢,咱们一起迎接爸爸吧?”妈妈带孩子出去散步,对他说:“今天天气真好啊,让妈妈的心情很好,宝宝的心情是不是也很好呢?”

3 做孩子的“导游”,让他们看物(图)说话

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新奇的,如果你看到孩子正在左顾右盼,这说明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了解这个世界。这个时候,我们不要刻板地将自己所想传达给孩子,而是随着他注意力的指向来进行解说,如“这是一棵树”、“那是一个娃娃”……这种解说式的“导游词”对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非常有效。如果孩子没有主动观察的习惯,不妨在他们面前摆放各种物品或图画等,为他们进行解说,从而刺激他们开口说话。

4 说孩子所想,做出积极回应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这并不是他们无意识地发音,而是他们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忽视了,久而久之孩子就有可能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不再有“开口”的**。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仔细观察以及日常经验,了解孩子发音所指向的内容,从而帮助他们将想说的话表达出来。例如,宝宝指着杯子“咿呀”时,就可以说:“这是杯子,你要喝水吗?”如果想要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不妨对语句进行修饰,如“这是蓝色的杯子,小杯子。”这种叙述实际上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积极回应,能够在鼓励孩子说话的同时,增加他的词汇量,这些都能促进他努力学说话,为以后开口说话乃至表达能力的培养做好准备。

5 让孩子成为“歌唱家”

有的孩子对音乐比较敏感,对他们来说,歌声比单纯地说话更令他们感兴趣。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这样的表现,不妨在合适的时间,给他们放一段节奏明快的歌曲,或亲自为他们唱一首歌谣,歌谣的内容最好能用具体动作表示出来,如唱《找朋友》这首歌,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一边唱歌,一边做出“行礼”、“握手”等动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