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孩子“说话”方法须得当

2018-04-15 作者: 耿军
训练孩子“说话”方法须得当

有的人这样认为:表达不就是说话吗?用不着刻意去训练,孩子自己学着学着就会了。Www.Pinwenba.Com 吧还有的认为,学表达就是不断地让孩子去说、去练、去背、去记,只有这样才能练出好的表达能力。我们说,这两种观点都是比较极端的,前者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后者则是步步紧逼,这两种做法实际上都忽略了孩子的需求。只要是孩子,不管是哪一年龄段的,在训练某些能力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打破这一局限性,就需要我们在训练时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才能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

欣欣的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忙,在女儿一岁多时就将她送到住在另一个城市的爷爷奶奶家,直到三岁时才接回来。此时的欣欣虽然没有他们预期的那么认生,有时也会主动说话,但只肯说日常用语,而且用词也非常简单,通常只有几个字,如“我要……”(同时手指着某个物品)、“我不……”,总是不肯把意思说完整,而每当这个时候,父母总是放任自由,全力满足孩子的需求,久而久之,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同龄小朋友低一大截。

为什么聪明伶俐的女儿语言表达能力这么差呢?欣欣妈妈咨询了一位育儿专家,育儿专家仔细询问了欣欣的情况后,告诉欣欣妈妈:“我觉得欣欣的问题与你们的教育有关,她在开始学说话时,没有一个良好的普通话环境,这是其一。其二,你们全家对欣欣太娇惯了,对她照顾无微不至,孩子几乎不用开口就能得到满足,自然而然地她就会变得‘偷懒’了。训练孩子说话,可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听到这里,欣欣妈妈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像欣欣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很多的。孩子小时候学习语音,主要靠的就是模仿,如果周围大人说着一口方言,孩子必定也会说着相同语调的话。

此外,孩子从开始学会发音到说话,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说话”对他们来说是与大人交流沟通的主要手段,他们用“说话”向大人传达自己的需求;当获得回应,需求被满足后,他们开口的**就会被再次激发,如此往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增强,为表达能力培养打下基础。但是,当他们发觉自己的需求通过手势、表情也可以得到满足,对语言的探索本能就会减弱很多。

因此,我们在培养孩子表达能力之前,一定要为孩子创设一个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多听、多说、多看、多接触新鲜事物,以丰富他们的语境、词汇等,达到提高口才的目的。一般而言,训练孩子表达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教孩子说普通话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用普通话与孩子说话,并鼓励他多与说普通话的孩子一起玩,用普通话朗诵诗歌、读故事。如果家长说普通话有困难,可以使用有标准普通话播音的磁带或CD等,或者让孩子看电视,引导他去模仿。

2 避免使用儿语

儿语是指在幼儿时期,孩子在刚会说话时发出的单音重复话,如“觉觉”、“饭饭”等,有的家长也喜欢用这种儿语与孩子交流,认为这样说话更容易引起孩子注意,乐于接受。但是,这种做法对以后的表达训练并没有好处。儿语并不是正规的语言,它只存在于孩子语言发育过程中,是语言能力低下的一种表现,如果家长经常使用儿语说话,长此以往势必会束缚其心智发育,不仅会影响孩子说话能力,对他的成长也极为不利。因此,家长要用正规的语言与孩子说话,如果孩子用儿语向家长提出要求,家长不要立刻满足他,而是先让他重复一遍正规用词。

3 多给孩子鼓励与表扬

当孩子从不会发音到发出简单的音节,从只会简单发音到说出简单的字或词再到完整的句子,这对他们来说绝不亚于一个伟大的成就,此时如果我们能给予一句鼓励与表扬的话,将会成为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我们所说的鼓励与表扬,既不能毫无原则,又不能惜字如金。想要利用它来发掘孩子的表达天赋,并令孩子得到快乐,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1) 表扬要具体:孩子的认知能力尚未完善,“你真厉害”、“你真聪明”诸如此类的表扬只会令他们感到迷惑,不知道自己刚才究竟说了什么会获得表扬。因此,我们在表扬时一定要有具体的指向,将其落在实处,如“你刚才说的话发音很准确,再让我听一遍吧”、“你没有把这个字读错,我真为你感到高兴”……

(2) 引导孩子说出结论:有时孩子即使发出正确的音或语法正确,但自己并没有理解或意识到,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说出对自己的表扬。如,家长:“这首儿歌对你来说有点难呐。”孩子:“嗯,不过我还是背出来了。”家长:“大家听了后好像都很激动。”孩子:“我用感情了。”

(3) 适当“夸大其词”:孩子的情绪有时候是需要被“煽动”,才能充分调动起来的,适当地夸大他们的成绩,往往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而促使孩子产生获得更大进步的**。当然,夸大其词并不是无限制的,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还是要发自内心,任何虚伪或做作都有可能令孩子产生质疑,或者过分抬高自己。

4 切勿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培养孩子口才,并不只是一个训练,事实上它涉及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我们始终采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孩子发出指令,可能会令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可能采用故意作对或者拒绝说话等方法来“对抗”,久而久之,他说话的**就会越来越弱,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语言自闭”的情况。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无论是教孩子学说话还是进行口才训练,我们都要将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作为孩子参考的资料。对于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不妨使用商量的口吻,如“你刚才让奶奶帮你洗苹果,用了‘请’,这非常好。如果能在后面加上‘谢谢’,那就更好了。”这样,既指出了孩子的进步,又可以对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何乐而不为呢?

5 利用图画书进行训练

带有图画的图书,由于文字比较简单,而画面又非常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好奇心强的孩子的兴趣,便于他接受。在使用图画书时,我们不要照本宣科,书上写着什么就念什么,而是要将图画与文字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用形象、生动、简洁的语言讲出来,这种叙述方式非常适合儿童口语特点,便于他们记忆和复述。当孩子年龄大一些时,家长就可以“退居二线”,让孩子对着图画说话。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大有好处。

6 培养口才时,语言游戏必不可少

游戏几乎是每个孩子都非常喜欢的,他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往往能全身心投入,并且会对游戏内容留下深刻印象。我们不妨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将一些口才训练内容设计成小游戏的形式,如说绕口令、传话、角色扮演等,让孩子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学会说话,完成口才训练的任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