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搏击长空浩气非凡——读陈仁忠画鹰

2018-04-15 作者: 刘战英
第二十七章搏击长空浩气非凡——读陈仁忠画鹰

结识福建籍画家陈仁忠先生之前,其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捐赠的《亚洲雄风》和《亚洲雄鹰》两幅力作获得的盛誉早已如雷贯耳。Www.Pinwenba.Com 吧尤其那幅长达6.3米、宽2.3米的《亚洲雄风》,以雄鹰傲视环宇的气势和以力拔山兮的雄魄,征服了亚运会组委会的专家及官员,他们决定将其作为国家惟——幅国画艺术珍品,赠送给亚奥理事会。亚奥理事会闻讯,特派五名高级官员到北京接受这幅珍品,并决定悬挂在亚奥理事会总部。这是中国画的骄傲,这是中国画画家的自豪!

那时节,在我心中构思的画家陈仁忠的形象为六个字:慓悍、粗犷、魁梧。然而,一俟不久前见到他,却使我觉得我的想象颇有些荒诞,过于理想化,我眼前的陈仁忠,充其量不过1.60米的身高,而且身板单薄、削弱,穿着打扮也显得不太够“派”。但是有一点却使我感到画如其人,即他那清癯的脸庞上被不平常的岁月的雕刻刀所塑造出来的执著、坚韧和富有求索精神的气质,以及在言谈话语中闪烁着的对画鹰潜质的理解和张扬。

说起来,陈仁忠是个自学成才者。自学成长者的共性是基于对事业的酷爱而产生的勤奋好学和锲而不舍的追求。但是,自学成才者每个人又具有每个人的个性,这就是画家所处的地域文化的耳濡目染以及生活对画家情趣的锻造。陈仁忠虽然生长在青山秀水的福建,对清塘、小溪、绿野、花鸟无不喜爱,起初他画的大多也是花鸟鱼虫,可是到后来,由于种种生活的磨难和摔打,对艺术表现的冲动由细腻而变得豪放。于是,生活感应与艺术表现找到了最佳对位——画鹰。他感到鹰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和敢于战胜一切敌人的精神气魄,并且也应该用鹰搏击长空、叱咤风云的气魄来昭示民族之魂。他为了生动而深刻地画出鹰的雄健勇猛、搏击风雨、威慑兔鼠、不惟苍天和不惟大地的凛然浩气,他除了学习文人墨客对鹰的赞颂诗篇外,就是想方设法到生活中去观察鹰,不断加深对鹰的内在气质的认识。另一方面,他在对鹰的表现技法上,既学习传统,又不断从传统中走出来,师古而不泥古,潜心研究把笔墨的有形化为鹰的气概的无形,给人以神的感染和力的勃发。渐渐,他摆脱了具象的形似,采用“泼墨如潮”的狂放,以达到出神入化、呼之欲出的艺术佳境,追求一种气势,一种力量,一种神威,一种境界,从而,取精用宏,冶炉自铸,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他创作的《亚洲雄风》,那雄浑鹰躯,像磐石,似阴霾,挟带着万钧雷电,坚不可摧,又无坚而不可摧;那傲视苍穹的头颅,不惧一切风险,又敢于搏击一切风险,显示出一种大无畏而无畏为大的意蕴。这不正是一种体育的角逐和体育精神的表现么?难怪此作格外得到亚运会组委会和亚奥理事会的垂青。

笔墨随时代。陈仁忠画鹰,将鹰的神态与时代生活紧密结合,因而他画的鹰都具有鲜明的内在性格。他最近创作的一幅题名为《母亲啊,我回来了》的雄鹰图,只见一只颇像海外游子的鹰经过长途翱翔,扑向母亲怀抱般殷切而欣喜地落在广袤而坚实的大地上,极形象而生动地说明香港1997年的回归。陈仁忠已经画出100多只形态各异、寓意不同的雄鹰,蔚然大观,气势非凡。

“积健为雄,丹心绘鹰”。年富力强的陈仁忠,定会以鹰的健翼和鹰的无畏不断在中国画的征程中展翅飞翔,拓展灿烂的未。

1997.5.1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