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沉雄厚重画太行——青年国画家张万峰印象

2018-04-15 作者: 刘战英
第二十六章沉雄厚重画太行——青年国画家张万峰印象

在结识众多的书画家中,有的是先识画后谙人,有的是先谙人后识画。Www.Pinwenba.Com 吧我之于青年国画家张万峰先生则属于后者。

我与张万峰实际接触只有两次,而且每次都似白驹过隙。可是,在短暂的接触中于脑海打下的烙印却像刀刻斧凿般深刻并难以磨逝。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一个被我所赏识的画家朋友,事先出于对万峰的赏识对我做了描像似的介绍,其寥寥数语,将万峰人品秉赋活脱脱地展现在我眼前。他说万峰人挺实在,画也画得扎实,很有北派山水画的风骨和神韵。被我赏识的这位画家朋友是在谈及别的画家朋友时随意涉及到万峰的,可见没有“托儿”的成分,完全是发自真情实感。所以,越是客观的东西其作用越强烈。

初次见到万峰就觉得朋友的描绘绝非溢美之词。这位出生于京都通州的北方汉子,身材魁梧,浓眉似剑,大耳如轮,憨笑中堤岸般坚实的嘴唇凝铸着质朴、阳刚和执著,不善言辞的话语里反而显出聪慧、富有灵气和具有勇于进取的气质。

万峰虽然出生于京畿却成长在被北京人称作“外地”的属于冀中的一个小城市。成长的客观环境对一般人来说可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于矢志不渝者却没有实质的意义。万峰的确没有系统地受到高等美术学府的教化,但他却依靠锲而不舍的努力争取到在北京画院研修的契机,并有幸得到当代山水画家王文芳的指教;万峰委实不像一些专业画家那样专一从事绘画创作,他身任群艺馆美术工作者,顾名思义,其工作是为广大的群众美术爱好者服务,一期接一期的辅导班,应接不暇的求教者,加之举不胜举的琐事使他确实难以静下心来在自己的绘画艺术上做潜心的探索。然而,正是与群众的广泛接触,使他了解了群众的情操品格和审美趋向。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燕赵大地,巍巍太行,培育和锻塑了无数慷慨悲歌之士,使太行人倔强、耿直、豪放。太行人又酷似太行山,坚实、雄浑、厚重。万峰对于山人合一的体察正是他多次不辞艰辛地深入太行山和接触太行人悟化出来的。因此,他泼洒丹青创作表现太行山的山水画,没有南方山水的灵秀,没有江南水乡的空蒙,也没有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秀美婉约,甚至连如霞的岚气和似银链的飞瀑都见不到,而是以黑气很重的画面,以大气磅礴的整体构图,给人以岁月沧桑的历史浑厚和浑厚悠久的历史岁月的强烈观感。他笔下的石,饱经千年风雨,尝尽人间冷暖,虽然留下了数不尽的斑痕和创伤,但却刀削般壁立,透着无限的苍劲和耐力;那由石而构成的山,不是直插九重,也没有壁立千仞,而是通过线条的块状结构如城墙般坚厚、凝重而坚不可摧。那表现山涧的河水,没有流水清音和碧波涟漪,而是像凝重的铁水一样带着内在力度缓缓滚动。万峰表现太行山的山水画,画面上很少有走兽飞禽,即使有几只山羊,或静伏,或停立。万峰画的一组取名《红屋顶》的组画,外圆内方,画面上的农舍,颇见拙味。

万峰描绘的太行山,看似静止,其实静中寓动。他画的石,看似板滞,其实蕴含着坚韧勃发的气质。再加上他在画山石和房屋时增添一些装饰趣味,就愈发增加了生命的律动。因此,他表现太行山的山水画,在貌似寂静中流动着弘扬太行山和太行山人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品格,从而山被人化,人被山化,充分表现了万峰的美学情结和对形成自己山水画个性的体悟。所以,最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张万峰画展”一开幕,不少名家看后啧啧称道,认为后生可畏,在北派山水画中别具一格。

我们相信,正值而立之年的万峰一定会谨记“艺无止境”的至理名言,在不断进取的探索中会不断拓展自己的绘画艺术之路。

1997.4.2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