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瘦劲清逸足称“新样”——记著名书法家弘涛

2018-04-15 作者: 刘战英
第二十八章瘦劲清逸足称“新样”——记著名书法家弘涛

初识著名书法家弘涛先生,为先见其“书”而后晤其面。Www.Pinwenba.Com 吧

那日,笔耕小憩,习惯地翻阅朋友新赠《中华当代翰墨艺术品精萃》一书,目光蓦地落在一幅精湛的书法作品上。“三绝诗书画,一宿归去来”,两行行书,如一幅优美的画,似一首隽永的诗,抑或为一幕婀娜多姿的舞,又恰是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令人陶醉,撼人心魄。可谓迷恋忘返,难以自己,足见其魅力无限。难怪我这个书法钟爱者立刻问明地址后不揣冒昧地捉笔致函向其表示钦慕之意。谁知,信发出二日,弘涛先生来电话称,知道我身任《海内与海外》杂志社主编,还依稀读过我写的文学作品,盛邀拨冗到其舍下一叙。

勿庸讳言,我与弘涛先生在其张扬着书香墨韵的“积跬斋”一见如故。

无拘束话题则没有矫情,也无须含蓄,便直瞄直射,敞抒胸臆。弘涛先生虽为山东人,但其相貌却不似大汉而颇为文秀,其谈吐也非“状若雷鸣”而是珠圆玉润,修养有素。为着使我对其有个立体的了解,他简要地介绍了其父于抗日战争初期参加革命队伍后拮据的家境,讲述了他6岁习书以沙滩为纸以树枝代笔,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因受父亲株连而屡遭磨难,以致使他专心致志地竭力攀登书艺的高峰。尔后他背诵了一首他的七绝诗作为佐证:“钟王欧柳颜苏米,数年积学求艺理,我拜众家为贤师,融古出新越藩篱。”

“这是我出版的一本书法集,请过目。”弘涛先生星眸亮目,风度谦然。

我接过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的这部设计典雅的《弘涛书法集》,翻过扉页,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先生撰写的前言里几行醒目的评介性文字扑入眼帘:“弘涛的书法,有深厚扎实的功底,他才思敏捷、博文强记。他从不同的审美角度进行了大量创作实践,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走出了层次饱满丰富,形式琳琅满目,个性独特鲜明,结章雅趣横生的新路子。加之弘涛学养丰厚,笔力雄强,作品中更显出‘险韵出奇,潇洒飘逸,以方带圆,点划多姿’,处处洋溢着时代气息,别开生路的特有风格。”李铎先生这番话,是对弘涛先生几十个春秋在书艺道路上苦苦求索的真实写照。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仓颉作书,始制文字;甲骨钟鼎,汉简帛书;魏晋以降,代有名家。钟繇“二王”,虞欧褚薛,颠张狂素,颜卿柳公,苏黄米蔡,赵为元宗。所有这些历史上的书坛泰斗在书艺的殿堂上无不矗立起一座独具风采的丰碑。那么,怎样才能在学习和继承众多先师书艺的基础上创新呢?

博学强记,务求明彻。弘涛先生深谙,正因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一座恢宏的殿宇,高大而雄浑,不以顽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去解读是难以一识庐山真面目的。他自青年时期,就刻苦钻研甲骨文、金文、篆书等古文字,为了一个疑点,常常从北京的远郊徒步跋涉几十公里到市中心就教于专家教授。他在学习诗词时,因囊中羞涩,就通宵达旦地抄书,至今保存完好的《汉语诗律学》、《唐诗三百首》等成为名副其实的手抄本。他每到一地,潜心考察和研读当地的碑刻、墓志和摩崖艺术。这样,铢积寸累,集腋成裘,丰富了学识,开阔了视野。不久前,他写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书法理论巨著《中国书法艺术论》,对几千年来的中国书法艺术做了系统而富于独到见解的理论总结和概括。他说,只有攀登峻岭,方知道什么是艰难、陡峭、雄浑和高大,因而才能晓得怎样登攀和翻越,书艺亦概莫如此。

博学众长,独出“新样”。弘涛先生在研修书艺中,师法造化,不立门户,真、草、隶、篆无不苦习,从而融会贯通,自出机杼。他虽然对其他书体深得个中三味,然尤善作行书。他的行草,布局、造象、笔势、结体做到形势美与气质美的和谐统一,洒脱而奇绝,飘逸中寓阳刚,灵秀中透风骨,腾挪中显气韵,外柔内刚,瘦而不弱,奇而不怪,刚而不霸,既有“二王”的潇洒,又有颜柳的遒劲和魏碑的笔意,从而标新立异。近代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章太炎的学生、耄耋之年的著名古文字专家和书法家姚奠中先生,看过弘涛先生的书画展后欣然命笔,赞曰:“看了‘弘涛书画展’和《弘涛书法集》,十分欣喜!颇有‘得未曾有’之感。他的字,以瘦劲清逸为特点,亦以此与其他书家相区别。过去柳公权以善书卓然独立于李唐后期,被称为‘柳家新样’。弘涛以柳为基,而参以魏碑之结体,转折与李北海之纵驰,流利婀娜,时被拘检,亦足称为‘新样’。”

在书艺的高山峻岭中敢于独辟蹊径,自成“新样”的弘涛先生,仍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不断求索中开创辉煌。

1999.2.6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