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共和国的标志——周恩来在开国大典前夕的故事

2018-04-15 作者: 林阿绵
第二十五章 共和国的标志——周恩来在开国大典前夕的故事

秋阳如金。Www.Pinwenba.Com 吧

1949年金秋的北平城,充满着喜悦而忙碌的气氛。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迎来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建国前夕,周恩来担任政协筹委会副主席的职务,为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开国大典前,他为设计和选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国徽和国歌,广泛征集了各族人民、海外侨胞、以及各民主党派人士的意见。由于周恩来工作的深入细致,共收到数以千计的国旗、国徽图案和国歌歌曲。为了能够集思广益,做出慎重的判断和选择,周恩来亲自组织了专门委员会,和各界人士一起精心审查挑选,工作任务是相当繁重的。

有一天,一位同志把五星红旗的国旗图案——她是由原任上海日用杂品公司副经理鲁联松设计的,送给周恩来审阅,周恩来仔细地看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地表示,这红旗象征着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大地;这一颗大的星星,象征着中国**的领导;周围四个小星星,象征着中华各民族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接着,周恩来又拿着这份图案去征求委员会同志的意见,获得大家的赞同后,他又亲自送给**审定。经过这样的反复审慎的选定之后,才拿到政协会议上,提交代表们讨论。

国徽图案的选择也是十分慎重的。全国政协筹备委员会经过反复征求各界人士的意见,从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国徽设计小组设计加工的图案中,选定其中的一幅。这幅国徽图案由国旗、**、齿轮和麦穗组成。

为什么把麦穗画到国徽上去呢?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愿。早在1942年冬天,宋庆龄在重庆寓所,为欢送董必武同志回延安举行茶会,周恩来和邓颖超也应邀出席,那天在桌子上摆着两串麦穗,被炉火映照得金光闪亮。

这些麦穗是重庆附近的农民送来的。茶会中,有人赞美这两串麦穗说:“真象金子一般。”宋庆龄望着麦穗,充满感情地说:“它比金子还宝贵,中国人民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谷丰登,人民便可丰衣足食了。”周恩来抚摸着金黄的麦穗,意味深长地说道;“等到全国解放,我们要把麦穗画到国徽上。”

果然,在征集国徽图案时,周恩来还铭记着几年以前说过的这番话,经他慎重地建议,艺术家们把麦穗画到国徽上去,体现了全国人民美好的心愿。

如今,我国庄严的国徽内容的含意是象征全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全国政协筹备委员会在选定国歌时,讨论十分热烈。在多首歌曲加以比较后,许多代表以为,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写于1935年的《义勇军进行曲》振奋人心,在全国人民中影响深远,可以作为代国歌。但也有人发表不同意见,认为革命已经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不应当再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如果选它作为国歌,也得修改歌词。周恩来不同意这种看法,他在发言中指出:“我们前面还有帝国主义敌人,我们建设越进展,帝国主义将越加嫉恨我们,破坏我们,进攻我们。你能说我们就不危险了吗?还不如留下这句话,经常保持警惕的好。”

代表们考虑了周恩来的意见,经过认真讨论,认为《义勇军进行曲》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它会激励我们居安思危,胜利前进。这样,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经过周恩来和委员们的大量辛勤工作,终于把我们共和国的重要标志——国旗、国徽、国歌确定了下来,受到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同时,也鼓舞着亿万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去建设社会主义新生活。

周恩来在这里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永远值得铭记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