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病退归杏雨对烛泪 寄希望未来在蓉果3

2018-04-15 作者: 杏园秋雨
第一百章 病退归杏雨对烛泪 寄希望未来在蓉果3

孙田说诗的最后两句甚妙,他很受启示,最为欣赏。陆碧野则认为尾联妙是因为首联好,首联开门见景,而又景情交融一语双关,即透出了一个“真”字,这是杏雨真性情的真实写照。卓亚听他二人皆颇有见地,便边拭泪边告诉他们,她被诗的颔联感动了,说这种杏坛情结只有杏坛中人才最能体会。

晓冬见他们都在论诗,便笑着说:

“不是说了聊养生的吗?怎么都在对杏雨的诗大发感慨啦?看来我们都是些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人哦!既然你们都说了,那我也就说几句。刚才我提到‘本性’二字,我认为诗的颈联才是最反映杏雨本性的两句。我从这两句看出了杏雨仍未忘却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更为可贵的是他已对自己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故而也就将自己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上升到了一种新的境界。务实才使人生有意义。往深一点说,倘大家都务实,则实干可兴邦啊!只有有了这种境界,才会达到‘洗尽铅华呈素姿,一般真色自生香’的效果哦!这是我的理解,不知果合杏雨和大家的意思。”

大家听晓冬这一说,无不喊“妙!”杏雨没想到自己对烛泪思后写的这首诗,竟能引起四位兄妹好友如此知心知肺的评论,不由深为动情,甚是感慨。他眼泛泪花,再次起身抱拳作揖道:

“知我者,老哥!知我者,卓亚妹和孙兄、陆兄好友也!屈夫子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唐代诗人李贺亦云‘人生相遇贵相知,孰谓世间无伯乐’。余之体会如入肺腑,今生遇诸兄妹好友,乃余之大幸、万幸也!”

说话间,晓雪已准备好了中饭,拿来了葡萄干红酒。于是大家边吃边继续聊了下去。不过,他们的话题仍未怎么涉及养生。杏雨主要谈了他以后的打算,想就影响人发展的两个后天因素即环境与教育问题做些研究,并结合辜智军和魏明仁的事例,对当前道德滑坡的现状写点感悟。孙田则对由他参与总结并推广至全国的“延希中学教学经验”想继续跟踪研究。他对现在所提的“延希模式”有自己的看法,甚至反对“模式说”。他认为有些东西是不能把它固有化的,而应不断创新。卓亚呢,她考虑的是如何将传统教学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的问题。他们二人的观点与思路让杏雨很是赞赏,颇具兴趣。

杏雨同样感兴趣的是陆碧野独特的根雕艺术思路与实践。他正在搞一个银杏雕艺品系列。其中“阅尽沧桑”(银杏老人)、“天上人间”(银杏仙子与金泰)、“金童奉珠”(银杏仙果)、“玉女摇扇”(银杏神叶)等构成的“银杏神”系列已经雕刻完毕,且被入选进上海“世博会”作为延令市文化的象征将在中国馆江苏展区展出。陆碧野引用苏东坡的话,慨叹银杏是“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他说,作为“活化石”,作为“国树”的银杏该有多少文章可做,作为“银杏之乡”的延令又该有多少文化底蕴可以去挖掘啊!他认为家乡如果将这方面的文章做好,无论对发扬传统美德,惩恶扬善,还是对发展经济都会大有禆益的。李杏雨对此深表赞同,甚受鼓舞。

晓冬老哥总是先聆听大家的谈话,然后才发表点自己的见解。此时,他听几位又聊了这样多,便也将自己的观点和盘托出。他认为除了卓亚,大家年龄都不小了,还是应该养生第一,健康第一,否则一切便无从谈起。他说翠莲县长生前的那位秘书也称得上是“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的人,但却永远地去了;而他本人比那位秘书年长十余岁,已八十有几的人了,并且同样患有心脑血管病,但因注意养生,故而身体精神状态都还不错,尚能作点调查研究,写写回忆录,这就说明保养好身体必须放在首位。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都道终于言归正传了。于是,笑声在客厅里回荡起来。

吃罢午饭,晓冬约杏雨跟晓雪适当的时候同去南通看看晓雪的姐夫和她二哥晓曦,说他们一位患了帕金森综合症,一位因脑瘤手术已双目失明。杏雨与晓雪听了很是难过,遂表示听老哥的安排。

四人终于要走了,杏雨很是不舍,叫他们常来;他们则叫杏雨多保重,听老哥的,身体第一。杏雨和晓雪送他们到门外,尤卓亚深情地向她曾经的老师而今的朋友李杏雨挥挥手,又向晓雪挥了挥手,然后钻进她开的车里。杏雨同样挥着手,他目送着车子远去,许久才转回家门。

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自然规律本来如此,无论你是何人,不管你想法如何,谁都无法改变它,因为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且莫说春学期李杏雨病退归隐,只说这会秋学期到来之时,任校长竟也船到码头车到站了。他已到龄卸任,接任的是一位年富力强口碑甚好的原副校长。新校长叫戈锐,工作有魄力,有水平,待人则亲和宽厚。他特敬崇杏雨,说杏雨是银中的“校宝”,曾为银中创建现代化示范初中差点搭上了命,对这样一位为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了几十年,作过重要贡献的人,对这样的教育前辈,任何一届校领导给予其关心都应当是义不容辞,所有银中人也都不应该忘记。

的确,这位小戈校长对杏雨还真挺牵挂的,尤其是对他去上海参观世博会展览这件事。原来,暑假期间,银中校领导从拓宽老师视野与知识面,进一步提高老师文化素养这个角度考虑,搞了一次集体活动,即借世博会在我国上海举行这一重要契机,组织全体老师,包括离退休老教师都到上海世博园去参观世界各国展馆的展览。然而,杏雨因当时天太热,整日里头昏脑涨,出现了病状反复的可能,所以不得不无奈而遗憾地放弃了自己的这一重要之行。

不知不觉中,这件事已过去了两个多月,国庆节到了,家乡的银杏果又熟了,上海的世博会也快闭幕了,李杏雨对去参观的事也几乎不去想了。眼下金秋送爽,桂菊飘香,杏雨的身体状况亦大为见好,他本不再去想的事,有一个人却在此时帮他俯拾起这片已丢下的心愿,以不令这人生的难得机缘与他擦肩错过,而亲自送他去上海看世博,让他和全校教师一样,如愿以偿,一饱眼福。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这新上任的小戈校长。

小戈陪杏雨去上海看世博是在国庆假期间,一块去的还有一位女校医和一位工会干部,他们都是由小戈安排为了陪杏雨的。其实想帮杏雨捡起这片心愿且原计划也准备这会陪他去的还有一人,那就是卓亚。遗憾的是她正患重感冒,当他得知有人已为杏雨做好了非常细致的安排时,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她和杏雨在电话里互道珍重,互相问候。说来真让人感叹,他们两个的厚谊深情,虽历经岁月风霜,却并未褪色,而一如枫叶之愈红,腊梅之愈香,银杏之至纯。

考虑到不致使杏雨旅途太过疲劳辛苦,车过苏州时,小戈决定到同里暂作休息,顺便领略一下这里水上人家的风光,然后住上一宿,第二天早上再去上海。杏雨非常感谢小戈考虑的周到,说他是工作上的一杆锐利的枪,想不到生活中却又是老同志颇感温暖的一件贴心袄呢!晚上,杏雨跟小戈讲他白天游同里的感受。他告诉小戈,这里是真正的“小桥,流水,人家”,是天然而成的水墨画,是诗魂之所在,所以老乡陆文夫先生才深爱这里,才把苏州作为他的第二故乡。至此,他竟有点忘情,有点眼泛泪花地向小戈吐露了他的心语。

“苏州虽不是我的故乡,我来苏州也就只不过几回,但我同样深爱着苏州,因为我有一位高中时的同窗与初恋生前曾工作在苏州的秀水中学,最后殉职在三尺讲台前。她叫周诗雪,这诗魂之乡终成了她灵魂的归宿之地。她生前亦对我实验的“三位一体”的德育课题十分关注并给予了坚定的支持。故此次路经苏州,我又怎能不想到她,怎能不深情地怀念着她呢?说句心里话,或许正是由于她,我也就对苏州有了一份特别的感情,更何况苏州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呢!”动情的吐露表明着李杏雨已完全沉浸在对周诗雪的怀念之中了。

小戈有点愕然,他完全没想到杏雨谈游感,竟谈到了这段颇有点私密,颇让人动容的情感故事;更没想这段情感故事说的竟是他的远房大表姐周诗雪的事。当然,杏雨亦没料到小戈校长与诗雪有着亲戚关系。因为小戈以前是在别校工作,他对杏雨是闻其名知其人,而谋面则是在他调到银中任副校长的这两年,恰是这两年杏雨已受疾病之累,致使正常上班变得力不从心,所以他与杏雨的接触并不是很多的,杏雨对他的情况无疑也就了解不深,自然也就更不知道他与诗雪有这层亲戚关系了。

此时,杏雨清楚后,不由感慨万分,心里也陡添了一份对小戈的喜爱之情。不仅如此,他还莫名地对小戈的工作寄予了厚望,期望小戈对“三位一体”的教育去再做新探索,锐意进取,作出新贡献。小戈则慨然应诺,表示愿为教改创新去杀开一条血路,为育好人去贡献自己的一生。这让杏雨甚是欣慰,竟以为自己似乎回到了当年一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