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独特长沙人

2018-04-15 作者: 秦砖汉娃Q
第四十四章独特长沙人

三个月以来,杜康对长沙这座城市也了解得越来越多、越具体了,无形中从一个外来旁观者,逐渐融入这座城市,与当地人享受着同样的天空、喝着同样的水、吃着同样的饭菜。

与国内其它一些著名省会城市相比,长沙历史上一直是个普通的城市,而且多年来发展缓慢。商品经济尚在发展中,商品及消费品种有限、选择较少、价格偏高。例如吃饭,餐馆的环境装修、服务水准、容器、出品一般,可消费价格接近深圳。杜康去了几个沐足场所,一个钟60分钟收费五六十元,价格接近深圳,可是环境装修、服务水准、技师专业度相差很多。一般美发店洗剪吹一次要二三十元,稍好点要五六十元,除非一次**几百元成为会员后才可享受优惠价。唱K方面,收费价格接近深圳,可是环境装修档次、音响、服务水准相差很多。总体上,长沙的生活消费价格不低,但水准不高,性价比比不上深圳。

很多长沙人的自大、傲慢、浮夸、思维心胸狭隘,让杜康觉得非常可笑、可气、无奈,很多长沙人在初见面时故意摆出高傲冷漠斜视的姿态,装腔作势、故作高深,摆出一副见多识广居高临下的姿态;讨论话题时,故意提出不同想法,以致难以顺畅沟通达成共识;事情进展过程中,故意将简单事复杂化、曲折化,设置一些障碍或者不作为。后来杜康知道这种风气相当普遍,而且也被当地人专称为“摆调子”。似乎上帝造就这片方土的人,天生自命不凡、就是要让你重视他的存在,我行我素、就是要让你重视他的价值,不愿与人妥协合作、就是要你让步以满足他的成就感。在商务中如是,在生活细节中也是如此。

常听到一些长沙人对省内的地级市称为农村,对省内下面的地级市人或者自己没听说过的国内非大城市的人称为“乡下人”;常自诩长沙为一线城市、高档繁华,引领着中国历史发展和当代时尚;自夸长沙美食多、好吃,似乎他们是地球上最懂享受美食和生活的生物族类,其实长沙被湘菜独霸、外地菜餐馆极少,长沙人也只能吃到湘菜。常自夸长沙的沐足店数量在全国最多、号称“中国脚都”;常自夸长沙的酒吧街和夜宵在全国出名、繁华冠全国,是中国的夜生活风向标,就连当地的媒体也自豪地称长沙为“敢吃敢泡敢洗”的中国娱乐之都。殊不知,这些休闲娱乐风尚还是十几年前从广州、深圳传到内地的,而且已在国内很多城市普及,何况长沙的酒吧街、夜宵风景与国内很多城市无二致;其实长沙就一条商业步行街-黄兴路步行街、两条不是很大的酒吧街-解放西路和化龙池酒吧街,殊不知这早已是许多城市的商业标配,而且有些城市有多条步行街、酒吧街。杜康公司对面即是长沙的重要地标贺龙体育馆、摩天轮,贺龙体育馆倒也会时而举办一下歌星演唱会体现时尚味道,那个巨大的摩天轮几个月里也没见转动过、无人乘坐,剩下一具蒙尘的钢铁骨架摆设。一些体积普通的大厦楼盘,动辄以“天下、至尊、江山、帝景、御、首席、国际、中南最大、中国一流”等名称命名及宣传,似乎这里是全城焦点、中国及世界的中心,尤其是很多住宅楼盘的命名,明显只体现了投资建设方的个人喜好、商业雄心,却体现不出家的温馨感觉。

很多长沙人说话时夸夸其谈、自我标榜,实际是只知皮毛,之后做的事也是小儿科水平,不敢恭维;见过一点世面就很得意、炫耀,自以为见多识广博闻天下,但实际上只是去过大城市做过客、甚至连湖南省也没出过;甚至一些人连爱吃辣椒的习惯也成为挟技自重炫耀的本领,却不知毗邻的江西、四川、重庆、海南、湖北几个省吃辣椒的本事并不在湖南之下。

可见,一些长沙人是何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负自夸,觉得长沙的一些方面已达自己的见识范围顶点,就认为可以冠全国,殊不知放在全国范围充其量顶多排在前列而已。只知秦汉、不知魏晋,颇有“夜郎自大”的风范。客观地讲,湖南的电视、出版、烟草、文化教育等几项在全国可排到一流,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人口尤其是外来流动人口规模、商业成就及规模等多项均在全国排二流甚至三流水平,在国内二线城市中排中后位置。

显然,他们不懂得“井底之蛙”这个小学课本里寓言故事的思维寓意,不知自己未知、不知自己未能,也不知道“见多识广、有容乃大”的世界观涵义,更难体味“随和是一种修养、低调是一种品质”的做人境界。

这一点,既不象杜康老家人的淳朴、踏实,也不象广东人的低调、求真务实。如果说广东人是“平时隐云中,偶尔露峥嵘”,那么长沙人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一个是山中隐士,一个是闹市勇士。

杜康曾看过网上的一篇“湖南人怎能不牛”的文章,在湖南人圈子里流传甚广,大意是将几个历史名人对湖南人的褒评列出来,再列举出湖南的一些名人和著名事件作以例证。然而,这篇文章里列举是近、现代的人和事,清朝以前的则寥寥无几。史实也如此,湖南在古代长期地处“四夷”,为“要服”之地,境内人烟稀少、文化落后,乃有名的荒芜流放之地。例如古代荆南地区派人参加京城会试的四五十年间一直无人中举,因此荆南地区被称为“天荒”,直至唐宣宗大中四年荆南应试的考生中终于有个刘蜕考中了,破了“天荒”,当时镇守荆南的魏国公崔弦便写信表示祝贺并赠他70万“破天荒”钱,这也是“破天荒”一词的由来。明朝之后,朝廷进行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招抚流亡、放还奴隶、劝课农桑、鼓励开垦等,对湖南进行了大规模移民迁入,移民主要来自江西,也有一小部分来自湖北、安徽,这就是所谓的“江西填湖广”。由此,湖南才逐渐被建设为鱼米之乡、开化之地。

很多湖南人一谈历史,就言必称曾左蔡黄、毛刘彭贺,似乎这些先辈是他们的亲属或邻居,似乎中国历史就只有近、现代一百年。湖南在近、现代出了很多名人,引领了很多历史事件,很多湖南人以此为荣、津津乐道,尤其是动辄以“伟人故里”自居,从而形成了一些湖南人明显的地域及人种优越膨胀感以及对外地的偏见漠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