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优美的弧线

2018-04-15 作者: 我是小民
第113章 优美的弧线

奶奶果然给苇声唬住了,站在原地,嘟囔着:“锻炼身体,还有这样锻炼身体的?没听说过。Www.Pinwenba.Com 吧要锻炼身体跑步、打拳不好?可不是哄我?”

苇声扛着第二棵树身快要来到窑坑的时候,孟祥家和王作家正好来到。两个小家伙一见,喊着“师父”慌着跑上来。苇声警告道:“闪开点,甭碰着了,碰着就比害眼疼。”谁知两个小家伙不光没闪开反而凑上来这个要抬那个要抬。苇声一立楞眼:“滚一边玩去,不听话是不?眼长到腚沟子里了?没看见这就到地方了吗?要抬回来跟我过去,有你们要干的活!”

两个孩子急忙闪开,苇声已经来到地方,膀子一甩,“咣”的一声将树身撂在地上。

苇声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屋后,指着地上躺着的树身:“你两个抬那边小头,我抬这边大头。注意着点,甭给绊倒了。”

常言说“是蚂蚱就咬草”“放屁就添风”,孟祥家和王作家虽是孩子但都已十多岁,力气还是有些的。苇声有两个孩子帮着比先时自己扛的时候轻松何止百倍?

木料准备齐了,工具又成了难题了。截树身、砍木桩最起码得有一把锯子和一把斧子,搭栈桥还需要一些大小洋钉、扒锔子(扒钉)。苇声手头上只有一把破斧头,苇声曾经领教过的,根本就砍不动,也就能当个锤子用。

苇声挠头皮了,王作家骨碌着小眼睛,试探着问:“师父,是不是没工具啊?”

苇声说:“咦?你小子不笨啊!”

王作家憨憨的笑道:“当然不笨,俺老师就说过俺胖而不笨。”

苇声呵呵笑道:“是的,你猜对了,就是没工具——你家有吗?斧头,锯子。”说着比划着砍木桩和拉锯子的动作。

王作家摇摇头:“没有。”

苇声有些失望。

木匠家倒是什么工具都有,苇声搭庵子的时候也曾借过用的,但苇声没打算再去木匠家借,宁愿就用那把破斧头硬啃也不愿去借。至于为什么不打算再去木匠家,苇声也给不出十分充分的理由,反正是不想再去木匠家,不想再见到木匠媳妇。

苇声坐在树身上皱着眉想辙,但辙能是凭想象想出来的吗?孟祥家过来蹲在苇声脸前头:“师父,我家有个手锯,不知你能用不?”

苇声眼一亮:“什么?手锯?多大的手锯?”

孟祥家比划着:“有这么长……这么宽……锯齿有这么……”锯齿不太好比划,孟祥家用手指甲在地上画了个图形。

“快去拿来,我试试。”

“好,你等着。”孟祥家站起来蹬蹬蹬就跑。

苇声也随即站起来:“有斧头一发拿来——”

孟祥家停下来,回转身:“俺家没斧头。”

苇声想起什么来,一招手:“你先回来,咱们都去。”

孟祥家返回来,苇声让两个孩子先稍等,自己则快步跑回小屋子去拿钱。大王集有家洪炉铁匠铺,那里有扒锔子卖,大队代销店有洋钉卖,反正得用洋钉、扒锔子,干脆现在就去大王集一趟买回来。

三个来到村口,王作家和孟祥家也嚷着要去大王集,苇声不许:“你俩就不要跟着乱跑了,拿了锯到窑坑那里等着去。”

一共买了八个扒锔子,苇声买八个扒锔子是经过一番计算的,又跟铁匠细细研讨了一番,铁匠认为八个足够,拿草绳将扒锔子捆扎好了递到苇声手里。苇声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告别铁匠来到代销店买了些大小洋钉,营业员把洋钉用纸包了,苇声付了钱,一手提扒锔子一手提洋钉包马不停蹄的往回赶。

来到窑坑日已当午,一把手锯在地上扔着,不见两个孩子,苇声心里纳闷,正要喊,一扭头看见两个孩子正划了小船在窑坑南头荷叶生长的最繁密处摘莲蓬。

“上来!快点上来!”苇声大声叫喊,完全命令的语气。孟祥家答应道:“不慌,把这几个摘完——”

“不行,马上上来!再不上来回来拿鞋底揍你们!”苇声吹胡子瞪眼的吼着,凶神恶煞一般。

苇声凶神恶煞不是怕两个孩子掉进水里出危险,水乡长大的男孩子水性比他这个学校游泳冠军差不到哪里去,他实在是心疼那几个莲蓬。窑坑里的莲藕才是第一年种,上半年又旱成那个样,生长的并不旺盛,莲蓬结的也不多,而且这不多的几个莲蓬苇声也早已经有了打算,就是等完全成熟了打下来剥了莲子给梅燕留着,因为梅燕曾经对他说过自己最喜欢用苦茵茵的莲心泡茶喝。也正是这个原因,苇声此后再没有舍的打过一个莲蓬吃。没想到自己用心用意给梅燕留下的几个莲蓬给这两个小子糊里糊涂的打了,苇声焉能不气急败坏、气生两肋!

王作家和孟祥家把船划回来,看见苇声脸黑着,没敢吱声,也没马上上岸。

“打(摘)完了?”苇声眼睛瞪的像灯笼、腮帮子鼓的像吹猪。

“还没……没……呢。”王作家吞吐着,没敢抬头。

“没呢?一共才有几个?还没呢!”

孟祥家壮着胆回说道:“我们一个还没打呢……看见一个大的,正要打,你……你就喊了……”

“胡**扯!一个都没打,这会子光在水里遛着玩了?”

“也没遛着玩,先……捞菱角了。”王作家指指舱里。

“把菱角捞了?”苇声跳上船,舱里躺着不多的一些菱角,是没有一个莲蓬,“就这几个菱角?捞完了?”

“差不多。”王作家低头摆弄着衣襟上的扣子。

“你这两个小子,净给我干好事!”苇声指点着,数落着,脸色和缓了许多,“都给我弄上去!”

王作家、孟祥家两个偷偷一乐,相互做了个鬼脸儿,用衣襟兜着菱角上了岸。

上了岸,孟祥家把兜着的菱角往地上一撒,神气又来了:“师父,莲蓬不多,个儿可大了,有这么大!”

王作家也把兜着的菱角撒在地上,抢着说:“不,比这大,有这么大,比俺家的小黑碗都大——那个最大的我都摸着了……嘿嘿,嘿嘿嘿……”

王作家说着说着,看见苇声在瞪他,看着苇声“嘿嘿”了几声不说了。

“我告诉你们,往后不经我的批准,任谁都不许再下坑碰那几个莲蓬!听到没?”苇声严肃的像八路军政委。

“是!师父!”两个孩子“啪”的一个立正,不约而同的举手向苇声敬了个军礼。

苇声禁不住一笑,两个孩子嘴也咧成了裤腰。

灰褐色的大菱角七零八落的躺在地上,在阳光下油油的发着光。

“就这些了?”苇声指着地上的菱角问。

“反正不多了。”王作家眨着小眼。

“你们捞了半天菱角,立了大功了?”苇声扫视了两个一眼。

“不……不……”两个孩子知道苇声说的是反话,直摇头。

“嗯,没有功劳最起码也是有些苦劳的,有苦劳也该有回报对不对?”苇声这话倒不像是反话。

两个孩子又连连摇头。

“不要摇头了,再摇都给摇晕了。”苇声语气语调恢复了常态,伸出两个手指头像两个孩子晃动着,“每人拣两个,只能拣两个,随便拣,拣去吧。”

“只拣两个啊?师父,看在我们没打莲蓬的份上,多给一个吧?”王作家看似愚笨心眼倒是转得快。

“嫌少啊?还看在没打莲蓬的份上呢,要是看在你们差点打了莲蓬的份上一个都不能给。”苇声半开着玩笑。

“我不嫌少,我拣了。”孟祥家瞪着眼瞅着地上,弯腰拣了两个最大的装进衣兜里。

“我也不嫌少。”王作家自嘲的一笑,眼珠子滴溜溜的瞅着地上的菱角转,瞅了好打一阵一直不下手。

孟祥家指着一个个大的:“这个大,这个大!”

王作家摇摇头:“我不要个大的,我得拣个长得俊的。”

苇声一乐:“拣长得俊的?这又不是搞对象讨老婆,什么丑的俊的?”

孟祥家附和着嘲笑道:“就是,自己长得像猪八戒,还想娶俊媳妇?没门!”

王作家反击道:“你懂啥?庄稼老头不识货——专拣大的摸!”

拣了好一阵,王作家才拣出来两个“俊的”装进衣兜里。苇声问了一声:“不换了?”两个都点头。苇声说:“把剩下的再给我弄船上去。走,跟我上船。”苇声把船划到大体窑坑中心位置,停下来,吩咐道:“把菱角扔水里去,往四下里扔,扔得远远的,只要不扔到岸上就行。”两个疑惑不解,苇声说:“咱不能光顾眼前,吃了上顿不管下顿对不对?这就是菱角种……”两个孩子都说“明白”,三下五去二,一阵手忙脚乱把菱角全又扔进窑坑里。扔完了,孟祥家摸摸衣兜,把兜里的两个大菱角掏了出来,在手里摩挲着:“伙计(朋友),你也下去吧。”高高扬起手奋力一扔,两只大菱角在空里画出来两道弧线,“啾”“啾”两声落在水里。王作家也把菱角从兜里掏出来,看着,心有不舍的:“美人儿,我可真有点舍不得你。”“吱”“吱”在两只菱角上各亲了一口,一扬手,空里又画出来两道优美的弧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