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相见恨晚

2018-04-15 作者: 我是小民
第94章 相见恨晚

天明起来,漫天大雾,大雾之浓厚,就连近在咫尺的大柳树都看不分明。Www.Pinwenba.Com 吧眼睛什么都看不清但耳朵却可以清晰的听到水珠不断滚落尘埃的声音,还有树上晨起的麻雀懒洋洋的叫声,还有从东庄和西庄间或传过来的鸡鸣和狗叫。

苇声来到窑坑边上洗了几把脸,看着眼前雾茫茫的水面不觉出起神来。恍惚中,他看到一个女孩子正在水面上款款的踏雾而来,若隐若现,像菱花又像梅燕。苇声知道这是幻觉,但他仍揉揉眼想看清楚些,可是也就这挤眼的功夫对面的女孩不见了。

苇声心里突然涌起一阵特别强烈的想念的感觉,想念谁,苇声狠了狠心:当然是想念梅燕!过几天,等收起了,我去看看她,一定去看看她。

苇声来到凉棚底下,奶奶已经起床来,正坐在小木墩上篦头。

“奶奶,雾这么大,鸭子先不要往外放,什么都看不到,跑迷失了。”苇声蹲下来,看着奶奶篦头。

“原是的。”奶奶已经篦好头挽着发髻,“你看,头发都掉完了,连个疙疙纽(发髻)都挽不住了。”

“爷爷好些了吗?要不要去医院打针?”

“好多了,好多了。”奶奶连声说,“这药丸可管用了,到后半夜就啥事也没有了。我说嘛,这不是大病,熬两天就能熬好的。”

奶奶说着说着感慨起来了:“苇声啊,你看爷爷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还是跟前有个人好多了。这发疟子虽不是大病,要不是你昨儿摸黑买来药丸,你爷爷哪能这么容易说好就好了?唉,还是身边有个人心里踏实啊……还是有个人在跟前心里踏实啊……”

苇声听得懂奶奶的意思:“奶奶,你放心好了,我就在西庄永永远远住下来,不走了。陪着您,陪着爷爷。”

奶奶一脸笑:“这哪能呢?苇声,咱西庄庙小,可住不下你这个大菩萨。你是大城市长大的,又有学问,将来还得回到大城市里上班去,窝憋在这乡旮旯里能有啥出息?你想在西庄一辈子,奶奶还不想让你在这里一辈子呢——可不屈了你?”

苇声颇认真:“奶奶,我说的是真话呢。”

奶奶笑道:“我知道俺苇声孝顺……”

苇声将奶奶打断:“奶奶,我想好了,我要在农村大干一百年。农村广阔天地正是我们知识青年建功立业的好地方。”

奶奶轻轻地摇摇头:“说是这么说,到头你们还是得回去的。这两年不是有知青陆陆续续回城去了?”

苇声坚定的说:“奶奶,我不回去。我跟他们不一样,这里就是我的老家,我这是回家,将来还能再回到哪里去?奶奶,你放心,再过个一年半载的我娶个媳妇过来,你老人家就等着抱重孙子吧。”

奶奶一下子乐开了花:“抱重孙子?奶奶可是做梦都想……你相中谁家的闺女了?奶奶托人给你说说去……”

苇声笑道:“奶奶,这个你就不要操心了,我相中的肯定你老人家能相中。”

奶奶假装严肃:“长的不俊的,我可不愿意——俺孙子这么一表人才!”

苇声点着头:“肯定俊,肯定俊。”

奶奶似乎有所觉察,笑意盈盈:“苇声,心里有人了?”

“没有啊。没有没有……”苇声站起来走开,“奶奶,我跑步去。”

“雾这么大,就不要跑了吧。”

苇声已经十多天没跑步了,今天要去跑步其实是另有打算的。

苇声一气跑到东庄小学,拐弯下了堤坡。不过,苇声没有像以往那样跑进小学操场而是来到了小学校的屋后。

小学校的后墙上已经刷上了大字标语,苇声从西头一个字一个字用心的揣摩起来,手指头不停地比划着,他是趁大雾天来此“偷师”学写字来了。

不知不觉来到了最东头,最东头的那个字是“照过去方针办”的“照”字。

“这个‘照’字不好写,特别底下这四点,怎么都安排不好——可是,人家这个字却刷的实在有水平!”苇声看了又看,靠近两步,再走开两步,左看看右看看,歪头看看,越看越是由衷佩服。

“我得好好的学学。”苇声远远近近看了好几遍,仍觉不过瘾,就靠近到墙根,用手指头在大字上临摹了起来,一边临摹一边点着头口里还发出“嗯嗯”的赞叹声。

许是太专注的原因,苇声脖子仰的都有些发酸了,手腕子也感觉酸酸的,他拧拧脖子转转脑袋,又甩甩手腕子。忽然间,苇声的脑袋滞住不转了,手腕子也定格一般悬在空里,眼睛直着,嘴半张着。

就在苇声的半侧后两步不足的地方幽灵般的站着一个人。

这个人正是欧阳。

欧阳很淡定的样子:“是你啊……”

“欧……阳老师……”苇声一时很局促。

欧阳点点头:“嘔?你知道我是欧阳?”

苇声摇摇头,声音很细小:“不知道……听人说的。”

欧阳自嘲的口吻:“嗯,我是有点‘名气’……举人家的后人,黑五类嘛。”

苇声渐渐地恢复平静,指着墙字,由衷的:“这字真是太绝了,佩服,佩服。”

欧阳谦虚的一摇手:“雕虫小技,不足挂齿……你是不是也在干这事?”欧阳指指墙字,做了一个刷墙字的动作。

苇声点点头接着又摇摇头:“就是刷不好,比你这字简直差到八国里去了。”

“多干干就好了,熟能生巧嘛。”欧阳说的很淡然,“没啥大学问,我也不过手熟而已。”

苇声又摇摇头:“不是没大学问,是很有大学问。真的,真的……可惜,你不需要帮手,要不,我倒真想……”

欧阳谦虚的一笑,很真诚的样子:“要拜师?可没这个必要。你要是真有心,我们倒是可以共同探讨探讨。”

苇声连忙说:“不敢不敢,我是真心想学。”

欧阳呵呵一声朗笑:“这个我当然知道,要不真心想学还能这么大的雾天一大早来这里偷师?”

苇声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皮:“就是来偷师,您……不笑话我吧?”

“笑话?你怎么会这么想?有你这么好的青年在偷偷的崇拜我我欧阳喜欢还来不及呢!”欧阳的语气里半是欣喜半是得意。

“不过……我……”欧阳欲言又止,神色有些黯然,没有再继续说。

苇声没有注意到欧阳情绪上的变化,他指着墙上的几个大字一脸羡慕的说:“‘照过去方针办’这几个字,没有一个字是好写的,可是,你写上去的却不同,简直个个都是经典。”

欧阳微微一笑:“只能说还过得去,经典是算不上。要说这几个字,还真像你说的,真是不太好写。单从字形看,哪一个字都不太方正,唯一一个方正些的这个‘照’字,底下的四点却又不好点。”

欧阳指着“照”字,苇声连连点着头。

“可是,您却把它们写的都这么好。”苇声又强调了一下。

“这当然是需要功夫的,而且不是一日之功。”欧阳看了苇声一眼,“西方有一句谚语: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我们中国也有一句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要把字写好,没有深厚的基本功是办不到的。像我,就是因为有几年黑学(私塾)底子,临写过基本字帖……你们这些小青年,虽说读了几年书,但是正儿八经的写过几天字?也许你的字还能写的拿得出手,这说明你的天分还不错,只是缺的工夫。一旦下下功夫来,过不几天就会比我强出百倍。”

欧阳说一句,苇声点一下头,跟说一句“是的”,欧阳说完了,苇声狠狠的一点头:“是的是的……不不不,不会不会……”自个儿不好意思的笑起来。

欧阳也笑起来。

“那……要不字写好,除了您说的功夫要深,还有没有窍门?我说的是窍门,不是捷径。”苇声说这解释着。

“嗯,我知道你的意思。”欧阳点了一下手掌,“窍门嘛……其实不能算作窍门的,只能说是必须通过的一道关口,就是读帖背帖。我们的汉字是方块字,字是讲究结构和协调性的,这个读帖背帖其实就是把每一个字,最起码是常用字的结构一笔一划默诵下来。就像人说的胸有成竹。在此基础上再下功夫临摹。这样的话可能会事半功倍。如果上来就临摹,字的结构特点一无所知,恐怕一辈子也学不成,就是能学成也只不过学点皮毛、形似而已,创新是谈不上的,更不要说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苇声不住的点头。

欧阳随手一指“照”字接着讲道:“就说这个字,看起来方方正正,要写好还真不容易,就因为这四点不好安排。但你如果先把这个字的笔画结构读熟练了,成竹在胸了,每一个点画的位置、大小、俯仰、角度先在意念中定位好了,再动笔的话岂不手到成功?这就是说的意要先到,意到紧接着手到,意在笔先,功夫再到家了的话,可不下笔如有神了?”

欧阳一番话,苇声顿有茅塞顿开之感,联想到当初跟着周铁掌师傅学拉架子时周铁掌就特别特别强调意在拳先意到拳到,位笙也一再强调每一个招式都要反复练,练到一定境界才能拳由心生应用自如。

“这和练拳不是一个道理吗?”苇声说着拉了一个架势。

欧阳一点头:“年轻人,你的悟性真好。就是这个道理。文武之道,看似相距遥远,其实体现出来的文化和思想却是共通的,也就是说的文武同途……刚才咱说写字、作画要意在笔先,写文章不也讲究意在笔先吗?练武打拳不也要意在拳先吗?看看,一个道理,一个道理嘛。”

欧阳有点兴奋。

苇声由衷的说:“欧阳老师,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相见恨晚,相见恨晚啊!”

欧阳淡定的一笑:“同感,同感——我可是好久好久没跟人谈这么多话了。”

苇声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咽下去好几次的那句话:“欧阳老师,你要不嫌弃,就收我做学生吧!”

欧阳沉吟了片刻,婉拒道:“这样吧,年轻人。什么老师学生的?这个真没必要,要不咱们就做朋友,你需要什么我能帮你的就帮你……”

苇声不答应:“不行,我就是要认你做老师。”

欧阳脸色微变:“你是要强迫我吗?”

苇声一愣,不知如何答对,欧阳已经换了口吻:“年轻人,你要真想学写字,我可以提供你一点帮助的。我家里现有两本字帖,回来我去把它们拿来,明天早上你来拿走,先好好的读读练练,你看好不?”

苇声有点受宠若惊:“当然好,当然好……欧阳老师,你就这么相信我,把字帖借给我?”

欧阳反问道:“你不值得信任吗?”

苇声一笑:“欧阳老师,我一定会把字帖给您保存好的。”

欧阳半开玩笑的:“只是保存好就行了?你得给我练好!”

苇声会心的又是一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