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学拉架子

2018-04-15 作者: 我是小民
第46章 学拉架子

位笙邀苇声一块去吃晚饭,苇声说什么也不愿意跟着过去。Www.Pinwenba.Com 吧

"你可不要作假,来这里还不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位笙一脸诚恳。

"吃过了就是吃过了--作假?有这个必要吗?"

"要不,你自己先玩会球?"位笙走了两步把躺在地上的篮球朝苇声这边踢了过来。

"好吧,你快去吃饭吧。"苇声脚一钩,篮球给钩了起来,接着"砰砰"拍了两下,正拍在浮土窝里,浮土一下扬起来好高。

位笙吃过晚饭来找苇声,苇声正坐在篮球上晃悠着消遣。

"不打了?"

"连篮板都看不见了还咋打?"苇声站起来,"开始吧?"

"你好歹等我消化消化食儿,刚吃了饭,能剧烈运动吗?"位笙拍着肚子。

"那就先转悠转悠?等消化好了再进行?"

"走,散散步去。"位笙说着就走,"上绛侯林吧。"

"球呢?"

"先放这里吧,没事。没准儿过会他们还来玩呢。"

"还来玩?他们能看见?"

"都是夜猫子眼,贼着呢!"

两个说着话很快来到绛侯林,夜色里,绛侯林古柏森森。

绛侯林附近是一片不小的茅草荒地,可能是土地贫瘠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干旱缺水,茅草很稀疏很低矮。

"就在这里吧,僻静,省得他们跟着添乱。"位笙往草地上随便一坐,"你先做做准备活动吧--踢踢腿,把筋骨活动开。"

"倒是先给我做个示范啊!"

"你不是练过田径吗?准备活动还不会做?踢腿,压腿,蹲马步,会不?活动腕关节、膝关节、踝关节……会不?"

"这些啊!当然会喽!"

苇声说着做起来,一气做了十几分钟,额头上冒出汗来。

"你也坐下稍息吧。"位笙向苇声招呼道。

苇声与位笙对面坐了。

位笙盘着腿:"要练三晃膀,有些常识性的东西还真得先对你讲讲。咱这个三晃膀大洪拳和洪熙官那个洪拳可不是一回事,周铁掌周师傅说,咱这个三晃膀应该叫鸿拳才对路。从起源看应该是这样,三晃膀起源于隋末一个叫鸿仙的牧羊人,在一次牧羊时,他看见两只公羊相抵斗架,久斗不散,联想到自己与野兽搏斗的经验,于是悟得这一套气功和拳法。创始人是鸿仙,按理说应该称为鸿拳才对。"

"从握拳的方式看,那就更应该称为鸿拳了……"位笙说着身子凑近苇声一些,伸出拳头来,"三晃膀的握拳方式和其他不同。它的手型有拳、掌、勾,最突出的特点在拳上,拳始终是鹤顶拳。看清楚没?鹤顶拳,是这样握的。像不像鹤顶啊?我是说拳型。"

繁星满天,星光并不是太暗淡,又因为近在咫尺,苇声看得很清楚。

位笙晃晃拳头:"鹤就是鸿,是不是称为鸿拳才名副其实?"

"这也是周铁掌师傅说的?"

位笙摇摇头,笑而不言。

"你研究的?"

"这哪能叫研究?瞎琢磨的。"位笙谦虚的说,"或许本来就是这样子的,要不为啥叫鹤顶拳?"

苇声点头道:"有道理。这个三晃膀还是挺有历史的……怎么传到这里的?"

"这个,我也问过周师傅,但周师傅并没介绍很多,只说宋元明时三晃膀就在我们黄淮一带流传开了。戚继光在他的一本兵书上就提到过,称作六步架。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来此传艺的是清朝时的一位大内高手叫单臂李泰,避难流落到两省三县交界之地教了几个徒弟,三晃膀从此就在我们这里扎下跟了。"

苇声有些好奇的问:"你一口一个三晃膀,这三晃膀可有来历?"

"当然有啊。"位笙说着站起来,"我给你拉一趟子,看着。"

苇声也跟着站起来,位笙说一声"你看好了",拧腰晃膀,腾的起身,转眼间做了好几个动作,然后收住:"看到起势了不?拧腰三晃膀啊!像不像大雁受惊之后展翅欲飞的样子?这就是鸿拳也称作三晃膀的原因。注意啊,我说的是鸿拳,鸿雁的鸿。"

"习练三晃膀我们还称作拉架子,习武者也被称作架子手。为啥?就因为三晃膀还有个名字叫六步架。六步架架子大开大合,习练起来有三个阶段,也叫三打,一打刚、二打柔、三打连绵气不休。三晃膀有句歌诀'一晃无极静,二晃太极动,三晃混和力'说的就是这三个不同阶段。最先练的是刚劲、明劲,练好了再练柔劲、暗劲,再练好了才练混元劲。练好了混元劲就基本能做到刚柔相济、攻守自如,打仨挟俩不在话下了……"

苇声打断位笙:"你现在练到哪一步了?"

"我啊?第一步还没练到家。"位笙笑笑,"周师傅尽管人称周铁掌也才只是承认刚刚练到了第三步,连练好第三步都不敢说--你以为这六步架是好练的?没有特别高的天分和悟性是练不到最高境界的。三晃膀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意打!膀一动不动就能将对手制住、放倒……"

"吹牛皮!这和传说的意念杀人有啥两样--都练出特异功能来了!"苇声有点不太相信。

"我也觉着忒玄乎,不大相信。周师傅也承认,至今还没有哪位祖师练到这个境界,真练到这个境界的就不是人了,只能是神仙。"

"嗯,这才符合唯物主义观点--刚才你说的太有些唯心论了。"

"是的,是的。"位笙点点头,转向苇声,"不过,三晃膀鸿拳的实用性强可是没说的。清朝光绪时期,留县那边曾经出过一个'李闯王',在微山湖独山聚众起事,还建了个什么唐朝,从上到下全部习练三晃膀,战斗力可强了。抗战的时候,咱们微山湖西这一带有一支抗日义勇队,军操就是三晃膀,令日军胆寒呢!周师傅就是这支队伍的总教头……"

"是嘛!"苇声肃然起敬,"周师傅怎么……"

"周师傅的事怎么说呢?因为肃托的事给上级杠上了,后来投奔**了……淮海战役吃了败仗偷偷跑回家的。"位笙声音压的很低,"要不然,准是大干部了。"

苇声唏嘘道:"太可惜了,太可惜了。好了,教我两招吧……我是来拜师学艺的,可不是来听故事的。"

"我也就知道这些,想多听也没有。"位笙自嘲的笑笑,"你说的拜师我也不敢当,我本来就只是个三脚猫,或许连个三脚猫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个两脚猫、独脚猫。"

"你就甭谦虚了,来吧。"苇声一拉位笙。

"且慢且慢,我得想想先教你什么。"

"教什么?教套路啊!"

"还真不能先教你套路。三晃膀的练法包括好几个部分,套路只是其中之一。除套路外还有耐力练习,活步练习,单势练习。我看还是先从最基本的步法练习开始吧。来来,你看好。就像我这样,蹲下去。"位笙一跨步,身子矮了下去,"三晃膀有六种步型:马步,弓步,虚步,扑步,歇步,十字步。我这样子就是马步。三晃膀的特点是以活马步桩为根基的,所以马步是三晃膀最具功力的步型。"

苇声也学着位笙蹲下去,位笙站起身,围着苇声看了一圈,上来一边纠正一边说:"马步的要求是既要松弛又要紧张,是肌肉松弛意念紧张,就是精力要集中。往下一蹲,四平大马,不高不低……注意,分膝拢裆,提顶消肩,气沉丹田……好好,收了吧,收了吧。"

苇声站直身,位笙继续讲解道:"蹲马步必须脚跟先着地,脚与肩同宽,上虚下实,不八、不丁。来,再来。"

苇声跟着位笙又蹲了几下马步。

"在这六种步型里面最难做的是十字步。十字步是三晃膀最独特的功夫架子,束身下跪,又叫十字跪步。跪步出现较多也是三晃膀的一大特征。这个十字跪步从实战的角度看,主要攻击的是对方的下半盘,最让敌人防不胜防,因而也最为常用。不过,十字跪步也最难练,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平衡。如果连平衡保持不了,自己都站不稳怎么去攻击敌人?"位笙一边做着示范一边说。

苇声练过田径,很有些运动天赋,很快就掌握了六种步型的要领,而且做的很到位。

苇声学的快,兴趣也高,位笙兴致更高,夸奖道:"你这家伙还真是学拳的料,将来肯定是个好架子手。"

教过了步法,位笙又教了拳法、掌法、勾法、肘法、膀法、腿法。苇声一一将要领记在心里。

"三晃膀的精华在于膀法。也有腿法,但腿法较少使用,偶然使用也是低腿为主。"位笙总结似的说。

苇声一直不停的比划着。

位笙在一旁鼓着劲:"对,就是这样,要不停地练,反反复复的练。不要以为练这些基本动作太单调没意思,真正有用、实用、见功夫还真是这些一个个小动作。至于套路,实战起来倒是未必用得上。你想想,只要不是纯心要和你对练,打起架来没有一个傻瓜会按套路出牌的。"

苇声身上出了汗:"乖乖,练这挺累的。"

"嗯,这说明你练的用力,进入状态了。"

"我连门还没进去呢,就进入状态了?"苇声停下来。

"有你这个状态和态度,你肯定能练出成绩来。"位笙嘉许的说,"我看这样吧,今天就到此为止,回去以后一定要一招一式的好好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功到自然成。"

"就这些?"苇声微微失望,"好歹教我个成套的啊!"

"先练这些基本功吧,下次再来我再教你些单势动作。"位笙说着要走。

苇声拉住他:"天早着呢,现在就教我单势动作吧,就教两手吧--你看我来一趟也挺不容易的。"

位笙站住了,回过头:"我不是不想教你,今天就已经够多了,教多了你也记不住,没用的。"

苇声说:"记住记不住你没教怎么知道?"

位笙看看天空,又看看手表:"好吧。就教你几个弓步单势动作吧--真记住了够你练半天的。"

苇声用心记着,认真的跟着练着,学完了,位笙说什么都不愿意再教:"你今天还回去不?要不回去我教你到天明。"

苇声知道天确实不早了:"哪能不回去啊!谢谢你,谢谢你。明天我还来。"

在路上,苇声将车子骑的比来的时候还快。

"好家伙,骑这么猛啊!"

苇声分明听见路边有个照知了龟的男孩子在身后惊叹。

经过公社驻地的十字大街,在街口卖烧鸡的老头正收拾摊子准备回家。苇声"嘎"的一声将自行车停在烧鸡摊子旁。

"买烧鸡?"老头抬头看看苇声,停下来。

苇声摇摇头,弓起身子蹬车子又走,一个冲刺出了大街,猛抬头,昏黄的下弦月已经升上东天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