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苇丛里的稀罕景儿

2018-04-15 作者: 我是小民
第44章 苇丛里的稀罕景儿

姑娘们在那边大呼小叫的喊放线,苇声羡慕的了不得,朝那边看了又看。Www.Pinwenba.Com 吧苇声并不是羡慕那群姑娘,他羡慕的是姑娘们在一起劳动的快乐。苇声其实是很不喜欢独处的,可是,独特的劳动环境硬是把他和别的年轻人分割开来使他很少或者根本就没有机会与大家伙一道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有些时候苇声甚至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非得来陪着爷爷奶奶养鱼护渔。不过,苇声并没有感到过孤独,因为他在世外桃源一般的窑坑这里不仅生活的异常充实而且还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快乐。

苇声简单的吃了早饭,挎起畚箕上了河堤,他要给鹅鸭们准备吃的。鹅鸭们最喜欢吃的野菜是鸭爪子棵(俗称,学名未考),这种野菜性喜水,水滨较多生长。苇声挎着畚箕,一手拿着镰刀,嘴里哼着"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一直往河滩里走,如今,河水已经爬上龙沟漫上二滩了,更多鸭爪子棵淹没在了水里。

苇声尽量挑拣肥嫩的鸭爪子棵来割,好不容易割满畚箕,早已经累得腰酸了。

苇声将野菜送回家,坐在凉棚底下歇了一小会,喝了一碗凉开水,挎了畚箕又上河堤了。鹅鸭们很能吃,这一畚箕野菜根本就不够塞它们牙缝的。

天空一片蔚蓝,毒烈的太阳快要升到头顶了。

河滩里没遮挡,苇声又没戴草帽,这一来,苇声给晒的很苦。"不行,得洗洗澡。"苇声将装满野菜的畚箕送到堤上的浓阴底下。

苇声没有脱短裤,两岸堤上都不时有行人过往,就算没有女人,光天化日之下光屁股下河到底也是有伤大雅的。

苇声一直往东游,游了十来分钟,上岸了。

苇声上的是北岸。

北岸树木不如南岸多,也很少洋槐树,但树木比南岸的都要高大的多,有两三棵白杨树高可参天。

苇声来到大杨树底下。苇声记得很清楚,前不久"兵"发义和庄,西庄"大军"就是从这大杨树这儿一直冲向东北的,最后也是从这棵大杨树底下撤回来的。

大杨树底下坐着一位中年汉子,屁股下坐着的是破草帽。

汉子向苇声招呼了一声,苇声有些奇怪:这会是谁啊?不会认错人吧?正在疑问,汉子站起来,拍拍屁股:"忘了我了?"

"喔,是你啊!"苇声想起来了,眼前正是卖鸭子的那个汉子。

"鸭子长的可好?"汉子问。

"怎么说呢?死了好几个。"苇声摇摇头。

"才死了几个啊!"汉子笑起来,"不多不多,养的不好的对半死呢!给你送的都是挑了又挑拣了又拣的,要不,不知得死多少,够哥们吧!"

"谢谢谢谢。"苇声客气了一下,"要说够哥们,我也不比你差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欠你一分吧?依着队长,最多给你一半现钱。"

"我也得谢谢你。小伙子,实诚人啊!"汉子夸了苇声一句。

"焦麦炸豆的时候,都忙得半死,你这么闲在--在这里躲清闲!"苇声不再觉的生分。

"我可不是躲清闲。我在上工!"汉子一本正经的说。

"上工?"

"对。"汉子指指堤下,"这五十亩杈子行,还有那边五十亩果园……"

"杈子行?这也要看着?"

"当然得看着。从桑葚子刚一变色,东庄的半大孩子就成群结伙的过来河跑到杈子行里吃桑葚子,弄坏好多桑树。年年都这样,不看着咋行?……这都不知道?来插队不长时间吧?"

"对啊,还不到一年。"苇声指着果园方向,"是苹果树梨树吗?果子长多大了?"

汉子点点头,比划着:"一半苹果一半梨,才都鸡蛋一般大。再过一段日子过来吃苹果,我请你客。"

苇声辞别汉子顺着北河堤走回来,看看到了南岸凉棚的地方这才下到水里游过来。

苇声全身湿漉漉的,大裤衩紧贴在身上。

"得脱了拧拧水再上去。"西边百米开外有一簇较繁密的苇丛,苇声直奔过去。

苇丛好大一片,但外围较稀疏,越往里走越稠密。苇声一直往里走,就要走到水边的时候停下来。苇声把短裤脱下来,咬着牙的拧了好几下。光着屁股在太阳底下晒真舒服啊!苇声没有马上穿衣服,掐着腰面向河里的方向晾起屁股来。

忽然听得身后有急急的脚步声,苇声回转头,两个女人正从河堤上直奔着这边苇丛跑过来。

她们跑的很快,转眼就到苇丛边了。

其中一个是三妮。

"哎呀!要是给她们看见我这个样子可就……"苇声一阵慌乱,但此时穿裤头出去已经来不及。苇声急忙蹲下,埋着头,动也不敢动一下。

三妮她们没有往苇声藏身的方向走。在距离苇声十来步远的右前方,她们停下来,都急不可耐的脱下裤子。哗……沙沙啦啦,一阵美妙的声音传过来,苇声禁不住偷偷地瞄向她们。她们恰好都是背对着自己半蹲着,雪白的屁股微抬着。苇声喉头异痒,有要打阿嚏的感觉。苇声双手紧紧捂住嘴,努力地忍着,但眼珠子却盯着她们的屁股看个不够。

三妮先弓着身站了起来,但她没有马上提裤子,她轻轻拍了两下屁股,半转身对另一个女孩说:"一泡尿憋了半晌了……哎呦!差点憋死我,这下子可舒服了!"

女孩使劲顿了两下身子,也弓身站起来:"我也是,都说活人没有给尿憋死的,我就差一点给憋死。"

两个都没提裤子,半蹲半站的相互看着说笑。

"还是男人好,随便找个地方,一转身就……唉!咱女人就不行,非得脱了裤子……真麻烦!"三妮说。

"这样也好……要不,哪有机会跑到这里来享清闲?我真想把衣裳都脱了在这里晾足晾够再回去……一天到晚弓着腰插插插,我腰都直不起来了!"女孩说着,把短褂掀起来好多,大半截身子都暴露出来"真爽,真爽啊。"

三妮也将短褂掀起来老高:"一看见男人们穿着大裤衩光着脊梁骨悠闲自在的各处晃悠,我就想,啥时候能轮到咱这些做女人的穿着裤衩大摇大摆的逛大街?"

"就怕一辈子也等不到那样的时候!女人总跟男人不同,男人光膀子就光了,女人能光吗?光了膀子这两块肉往哪里掖往哪里藏?"女孩又往上掀了掀短褂,将胸脯完全暴露出来。

苇声目不转睛,口水咽了好几口。

"行了行了,赶紧走吧。"三妮开始提裤子。苇声看得很清楚,三妮先提上的是小小的花裤衩。

女孩也在提裤子:"那个装满鸭爪子棵的畚箕是谁的?刚才过来咋没见有人?"女孩看着堤上。

"能是谁的?八成是苇声的。"三妮想也没想,"对了。畚箕在那里,他跑哪里去了?"

苇声听见两个提到自己,赶紧将身子趴的更低了一些。

"可别躲在苇子棵里(苇丛)在偷看咱!"女孩吃吃的笑道。

"滚你的!"三妮嗔道,"看你也活该!"

"看我活该,看你就不活该了?"女孩反驳道。

"都活该!还愣在这里干啥?怕人家看不够?"三妮推着女孩,"赶紧走吧!真那样的话就丢死人了!"

无意间在苇丛里看到的这些稀罕景儿刀刻一般留在苇声的脑子里了。

秧插上了,四夏季节最繁忙的抢收抢种的日子宣告结束。

队里请来了唱琴书的。

唱琴书的是一对夫妻。丈夫五十多岁,是瞎子;妻子才三十多岁,人长的又白又俊(漂亮),江湖上人称一枝花。

一枝花的琴书在方圆百里之内极负盛名,而且这对老夫少妻自身也颇有料。瞎子是琴书世家,二十出头就行走江湖,到目前为止已经在江湖上闯荡三十多年。据传,一枝花本来是瞎子收的女徒弟,后来成了儿媳妇,再后来跟着在外边闯荡久了儿媳妇升级成了媳妇了。瞎子的老婆一怒之下将这对伤风败俗的男女赶出了家门。

一枝花的琴书很有名,几乎盖过了所有的同行,一到农闲时候请他们唱琴书的甚至排不上号。

一枝花来了,社员们晚上有事干了,无不早早的喝了汤(吃过晚饭)到书场里等着去听琴书。

琴书书场就在三妮家那道胡同里。

三妮家那道胡同不太深,也不大,但住家不少。书场安在这个胡同里是因为胡同里长着五六棵合抱的大椿树。每到夏季到来的时候,大椿树就开出密密的米黄色小碎花儿,整个胡同里就溢满淡悠悠的椿树的花香。再加上椿树一般情况下很少生虫,树下特干净,椿树底下自然是最理想的琴书书场。

几乎所有的人都爱听一枝花的琴书,但也有人不买她的账。爷爷就是其中之一。爷爷耳朵聋,只能隐隐听见几声板响,所以,爷爷对一枝花一点都不感冒。

奶奶和爷爷不同,奶奶是戏迷,尤其喜欢一枝花。但奶奶胆小,晚上不敢出门,苇声没来西庄的时候,奶奶为了听琴书每晚都要爷爷跟着保驾护航。但现在好了,有苇声了,爷爷可以得到"解放"了。有爷爷在家,苇声当然也放心,那么多鸭子没有人看着可不行。

苇声在收音机里听过琴书,很不喜欢,唱的多说的少,忒不带劲。至于一枝花,在苇声眼里也没感觉长的有多俊。

一枝花唱的是《三侠五义》。书里有身怀绝技飞檐走壁的展南侠,有秉公执法铁面无私的包青天,有武艺绝伦义薄云天但心高气傲专门跟展南侠作对的锦毛鼠白玉堂,更有一环扣一环的打斗和断案情节。苇声很被琴书里的人物和情节吸引,听了一回竟意外地迷上了。

第三天喝过汤,苇声搬了个马扎子领着奶奶来到胡同里。

胡同里聚着一些人但没见瞎子和一枝花。

"瞎子呢?咋还不开书?"奶奶随便问了一句。

"瞎子病了,今天不唱了。"

"真的假的?好好的,说病就病了?"奶奶有些失望。

"是真的,二婶子!"三妮的娘在那边搭话了,"过来拉会呱(聊天)吧,你老人家来一趟不容易的。"

"拉会呱就拉会呱。"奶奶笑着走过去。

苇声没跟过去,他往胡同边宅头上一站听大家说话儿。

大家正津津有味的谈论瞎子和一枝花。

"瞎子肯定是给一枝花那个骚娘们缠的挺不住了!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你想想,一枝花能饶了瞎子吗?可不天天缠着瞎子要?"

"甭小看瞎子,威风的很!年龄五十大多,战一枝花还是有剩!"

"瞎子肯定有绝活。"

"那是,没有金刚钻他也不敢揽一枝花这个瓷器活!"

"天天熬到半夜,唱书都累个半死了,再战的话,瞎子能吃得消?"

"你知道啥?他们晚上根本就不战,都是白天战,一枝花叫的可响了!我就听见过。"

"人家不是叫,那是在练嗓子!"

一阵笑接着一阵笑,笑声在胡同里回响着。

"你们这些熊男人就不能屙几句好话?"胡同深处传来女人的骂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