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城隍庙祭

2018-04-15 作者: 西岭雪
第十二章 城隍庙祭

600年前,这里曾是中原规模最大的一座香火鼎盛的城隍庙;600年后,却成了镏铢较两的百货商场。Www.Pinwenba.Com 吧经济,开了历史一个好荒诞的玩笑……

西大街是一条伤痕累累的街道。

而城隍庙,是西大街上最伤痛的记忆。

城隍庙最早建于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年),原址在东城门内九曜街。明宣宗宣德八年(1344年)移建于今址。清顺治年间屡次增饰扩修,曾是一座香火非常鼎盛的庙,叶伯英撰碑叙述:“规模整肃,栋宇崇闳,基地之广甲天下。”说它是天下规模最大的一座庙。

庙大,庙会自然兴旺。那时候每到初一十五,远近居民都会鸡啼即起,大老远地赶来拜庙,顺便赶集——或者,是来赶集,顺便拜庙。当地人哄小孩子时会说:“乖,十五带你逛城隍庙会去。”或是,“再哭,再哭就不带你去庙会了。”

但是到了今天,不知怎的,客大欺店,终至有会无庙,庙即是会,本为庙中香火吸引来的商贩们居然喧宾夺主,请菩萨搬了家,自己当了庙堂主人,开起店铺来。

佛门四大皆空,此庙却是四壁充实,塞满了货,挤满了人。没了香火,可是人气只有更盛。

人类的忘恩负义在这里表现到了极致。然而,经济领导一切,佛也无奈其何,这,便是金钱的力量吧?

可怜城隍庙,清雍正元年曾毁于大火,同年川陕总督年羹尧监督扩充修复;光绪13年时由于商民不慎失火,殃及乐楼、二门、钟鼓楼,同年底再次重建。虽然屡经灾难,城隍庙重修之后比以前更加恢宏。尤其年羹尧那次大修,砖瓦木料都移用秦王府材料,形式仿宋明宫殿,气势尤其不凡。据载,在庙的入口处,原有木质雕刻的五间大牌坊一座,斗拱出檐,上覆琉璃碧瓦;二门内青石铺路,有形式壮丽的乐舞楼与大殿相对。大殿共七间,前檐格扇的浮雕至为精美。庙院正中有木质大牌坊一座,宏伟壮观,与门前大牌坊相映,而雕刻精巧犹有过之。牌坊后有铁狮一对,系明神宗十三年铸造,重五千斤,皆为秦王府旧物。

但是这一切的荣光,如今都看不到了。历劫无数的城隍庙在“文革”时遇到了它致命的一击,所有的荣耀与辉煌都毁之殆尽。想真了,城隍庙的整个兴衰建废,也正如人的一生——初生时人原本一无所有,世界总是先给予而后令失去,在无数得失悲喜间,人便长大了——哪一条生命不是伤痕累累?

如今的城隍端,前半部分已经不复存在,庙内乐舞楼改成了庙后街文化馆阅览室,二门后的两廊及偏殿现为莲湖区博物馆,其余院址则辟为了现在的城隍庙商场。

城隍庙商场是真正的“百货”商场。不,何止“百货”,简直“千货”不止。古老的香炉,现代的贴纸,地方风味特产,花花绿绿的小手工业品,各种各样的笔,作业本,镜子,梳子,木的碗,铁的勺,陶瓷茶具,玻璃烟缸,凡是想得出的生活中需要的小零小碎,这里应有尽有。品种多还在其次,最难得的是一个“细”字——新裁的衣裳找不到相配的钮扣,或者旧锅子旧桶少了个小部件,修拖把的螺钉,高压锅的盖钮,这些琐细的烦恼,来到城隍庙,都必会找到满意的答案。

郊县的农民进城,东大街可以不逛,大商场可以不进,城隍庙却一定要来。因为实在,而且便宜。

就是这样,这些子针头线脑,小恩小惠,令佛祖败给了商贩。

整个庙的架子还在,屋宇也依然,而香油烛火不复。院里殿里,挂满了女人的胸衣,男人的底裤。人们喧闹着,争执着,挑剔着,劝诱着,正像每一个贸易市场里常见的情形,而雕花的屋檐在风中沉默。

檐上的兽头也沉默。

木椽子露出一圈圈的年轮,木头和佛都已经很老,漆完全地剥落了,琉璃瓦也已经苍白,可是依然还威武,还华美。屋檐完全褪至白色,檐下偏有一抹亮丽的蓝,鲜艳得奇怪,仿佛不甘心。如果木头也可以有表情,那么这表情我理解为苦笑。

忽然有小贩同顾客吵起来了,是两个女人,一个中年,一个青年,对骂得口沫横飞。我不知庙里的菩萨听到了没有。

城隍庙商场走到尽,有一间侧门,走出去,是条不知名的小巷。奇怪的是整条巷的门都闭着,只有二楼上挑出的一件宝蓝色衫子证明这里确有人住。

庙檐一角,有蜘蛛在寂寞地结着网。那么浮华喧嚣的集市,竟也解不了古庙的百年寂寞吗?

古庙无语,我亦无语。庙里的繁华喧闹,与巷中的沉寂宁静好像两个世界,只隔了一道门。

文明和愚昧,也只在一念之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