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七 清风居士的田园情结——浅谈樊新旺和他的小说《村架传说》

2014-08-19 作者: 樊新旺
序七 清风居士的田园情结——浅谈樊新旺和他的小说《村架传说》

史新慧

夏夜,在振兴路南延漫步,间或有阵阵并不十分悠扬的笛声随风飘来。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循声望去,吹笛的是个中年人,此人便是清苑县作家协会主席樊新旺。

新旺兄自号“清风居士”,在清苑绝对算的上名人。他自幼酷爱文学,1975年便开始发表作品,八十年代初期调入县文联,后入河北大学作家班深造,上世纪末,在《保定晚报·白洋淀》副刊上,他以“夫妻夜话”为题,一连发了数十篇精品佳构,当时便引起不小的轰动。凭此,便奠定了他在县文坛的领军地位,并在市文学界占有了一席之地。

新旺兄聪慧勤奋,对文学情有独钟,感情专一。他从不为世俗偏见所扰,多年来潜心创作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近百万字,已有《拾遗集》和《清门闲话》两书问世。近年,听说他又鼓捣出一篇“宝贝”,金屋藏娇般的养在闺中,舍不得轻易示人,这不由让人心中起痒。不料前些日子,突然从《保定晚报》看到了连载的他那个“宝贝”——《村架传说》,心中大喜,一看便被突如其来的矛盾冲突和纠缠不清的人物关系深深吸引住,想拔也拔不出来。以后的日子,每天便盼望着《保定晚报》能早点到来。

连载二十余天,我的心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频频波动,喜怒哀乐尝了个遍,直至看完,掩卷良久,不由大呼“真过瘾”!他写的这个故事,不就是发生在我们村里的事吗?小说写的是一场不大不小的村架,起因非常简单——山里红和金老太在牌局里发生争执,一巴掌将老太太打翻在地,这种事不管在哪个村都会时有发生。然而,这又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村架:金老太一家在村中受压制多年,如今四个儿子都长大成人,且当官的当官,做老板的做老板,可谓有权有势,他们岂肯善罢甘休?要不给老娘好好出出这口恶气,大哥儿四个日后还怎么在街面上站脚?但山里红也不甘示弱,丈夫虽是个窝囊废,可身后有村长和村痞撑腰壮胆,出点子划道道,而后又勾连上了村长在县里的胞兄,甚至搬动了县委的焦书记……随着情节的发展,各色人物陆续粉墨登场。村架犹如导火索,一时引发一串连环爆,诸多社会现象譬如农村的选举、治安、用电、土地、环保等,甚至于官商勾结、官场腐败,都在作者笔下展露无遗。小说结尾,田青洲赢了官司,虽然赔了霍家两千块钱,但也总算征服了对方。可实质问题并没有解决,当读者刚刚舒了一口气,又突生变故,在县里一次人事变动中,田青洲被不动声色地调离土地局,改任农业局有职无权的纪检组长,不久,陈家庄的陶粒厂又在一片鞭炮声中宏张开业……这一切尽出意料之外,又都在情理之中,让人不得不信。

“虚假的天堂,不如真实的地狱,文学作品,贵在真实。”这是樊新旺在《拾遗集》后记中的自白。现实主义是他始终坚持的创作原则,用写实的笔法,自然地书写着熟悉的人和事,是他的一贯追求。《村架传说》的成功也在真实,这得益于他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厚重的生活底蕴。樊新旺出身于农民家庭,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可以说他把人生中最宝贵的年华交给了农村,参加工作后,除在文联外,又都在基层工作,三乡五载,与农民朝夕相处,形同手足,他说自已最大的收益是搂了一大筐鲜活的素材。有了这些,他小说中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怎能不“农民味”十足?原汁原味的人物情节,原生态的生活场景,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采风无法获取的,只有经年累月地生活其间,与农民血肉相连、水乳相容、生死与共,才能深入其内心,描摹其本质。梁斌、李英儒能写出《红旗谱》、《野火春风斗古城》这样的不朽之作,因为他们首先是战士,都亲身参与了那场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革命斗争。我想,樊新旺也是农村建设的指挥员和战斗员,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旁观者,为改变家乡面貌,他流过汗、流过泪,甚至流过血,因此他小说中处处留有自已的影子,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阅读樊新旺的作品,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泥土芳香和清新的田园气息。樊新旺以写农村生活见长,且篇篇饱含深情,这源于他对那片故土的热爱。因为那里见证了他的成长,生活着他的爹娘;因为那里有他的亲朋好友,也有他的死敌对头;因为那里埋葬着他的先人,也是他将来魂归的地方……“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是充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每次谈起自已的老家,新旺兄总是情绪激动,说到动情处,眼中就不禁闪烁出晶莹的泪花。在《别了,我的清风居》中,他慨叹道:深秋一别离故园,老母儿妻热泪涟,莫道新楼好去处,清风步行二十年。住进高楼,他依然心系故土,身在曹营心在汉。他舍不下那里的清风明月,撇不下那里的鸡鸣犬吠。于是,他的阳台上便爬满丝瓜青翠的枝蔓,楼下废地就变成瓜果飘香的菜园,他把田园搬到了城里,移植在窗前屋后,看一眼便神清气爽,这便是樊新旺,因了浓浓的田园情结,不论他的小说还是散文,都蕴含着他对故土刻骨铭心的深情,读之令人怦然心动。

如今,樊新旺已退居二线,少了些许公务的缠绕和身在官场的羁绊,更加气定神闲,我心悠然。凭着多年的积淀和对故土田园的钟爱,我们相信,他将会有更好更多的作品奉献给他深爱着的父老乡亲。我们期待着。

原载2011年8月13日《保定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