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第十三份工作 晨电的鸿鹄展翅3

2018-04-15 作者: 鲁中堂
第四十九章第十三份工作 晨电的鸿鹄展翅3

电测部、服务部和中式部我跑了个遍,一开始,还是没有找到需要的人,不过也不是劳而无功,在中试部里,我无意发现不知谁留在电脑桌面的网络监控工具,该工具可以监控台体各个设备通讯情况,我想,“如果我再拿到相关协议,自己不就可以推导出台体设备被控制的整个流程了么?”这一刻,我欣喜若狂。Www.Pinwenba.Com 吧

黄经理觉得我的思路很正确,通过他多方努力,我拿到了台体相关各个设备残缺不全的资料。问题还是没有我想象的简单,源、标准表、误差板分别有很多种,我要从这些繁杂的信息中提取我急需的要点,能力和运气缺一不可。但是和几天前横冲乱撞不同,现在我的工作有的放矢了。

我的工作核心职能有三个方面:一、对生产部门、生产技术部门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提出的相关问题及时解决,我需要对这16个软件进行新增和改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二、对新研发的表计编写测试工具,根据项目要求提供投标、送检配套软件;对测试人员提出的疑问进行跟踪解决。三、对公司客服工程师不能解答客户、用户的问题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上班的8小时时间对我来说太短了,除了坐在设备前调试代码,我要经常去总部、沙井工厂解决问题。去的次数多了,也混的脸熟,很多部门的领导误以为我在公司工作了很多年。

晨科公司的领导身先士卒、平易近人、关心下属。

2012年3月12日,我和蔡勤工程师到工厂调试0.2S表的校准软件,秦忠总工程师一直在旁陪着我们工作到晚上9点,秦总工是公司的高层领导,事务繁重,每天要处理的事情不计其数,我仅是公司的一颗小小螺丝钉,他完全可以不用在现场作陪,他的以身作则的行为实在让我感动。

每位从业者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本是天经地义。干的好,也是理所当然,因为获得了相应的劳动报酬,干不好,领导对下属的惩诫也固然没错。但是在晨科,这种制度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我从来没有看见周总经理训斥过任何下属,他总是大家促膝谈心,因地制宜同每个人分别探讨职业方向。他对我们更多的是激励和鼓舞,让大家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工作。心累是最累的,周经理一方面要对公司负责,一方面又要帮部门所有员工扛着压力,这种累,我无法想象。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每天都在帮助我的人当属黄经理了。我初来咋到,很多业务知识都不甚了解,每天我在工作上遇到的问题也不计其数,黄经理每次都会在第一时间给予我帮助,黄经理每天要处理层出不穷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问题,忙的焦头烂额,每次下班走的最晚的人中便有他了,但他每次对我都是有求必应。曾经看到一本杂志上说这样一句话,“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生好人难。”黄经理就是那个好人。

晨科的员工也团结友爱,热情助人。

第一次去沙井工厂校表,走的匆忙,我忘记带笔记本电源。到了厂区找到这边的网管张体学工程师,他热心快肠,当即放下手边工作,帮我四处借电源。

工厂生产技术部的董工和丁工也在工作中给予我极大的方便,他们得知我来厂区调试校表软件,让生产流水线克服重重困难,腾出一架台体让我调试。工厂技术部卧虎藏龙,胡工拆开台体设备,拿着设备接线图,告诉我各个设备的功能和运转方式,久旱逢甘霖啊,他的帮助是我最需要的,我一下子能明白了软件的架构。生计部的余工对表计知识的深刻了解也让我心悦诚服。

总部电测事业部的钱万财工程师得知我要借用他们部门的设备测试软件,虽然没有上级指示,他立即帮我准备设备,还悉心指导我操作。

自己部门的黄经理、邓工、阮工本来是嵌入式表计工程师,他们看见我一个人忙不过来,也急人所急帮我一起查找程序中的BUG。

有了这些人的保驾护航,不到一月的时间,我已经驯服了这16头猛虎(刘工交接的程序)。

短短两个月,我夺关斩将,完成了生产、生技、部门研发组、测试组、项目评审组提出的一系列的任务。大家对我刮目相看,给予我很高的评价,甚至有人告诉我,刘德伟在时,工作效率远远不及我,虽然我和刘工接触不多,但是对他的研发水平还是让人五体投地,他工作效率不高,应该是他心不在焉的工作态度所致。

晨科的工作环境是求真务实的,我喜欢这样的工作氛围。我遇到问题久攻不下,领导给我鼓励和安慰,让我不那么自责,放松心情工作,正是有领导悉心培养,一路走来,才不那么艰辛。我微不足道的进步,领导会给予赞许。同事之间的技术交流也是畅所欲言,每个人都会把自己的岗位心得无偿的传授给其他同事,同事之间互相帮助蔚然成风。这么好的工作氛围是我的福气,我唯有努力工作才不辜负领导的知遇之恩。

真正让我迅速在两千人的公司脱颖而出,给公司各级领导留有深刻印象的是下面几件事情。

2012年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黄经理火烧火燎的告诉我,“节后商务部同事要参与济南达泰项目的投标,表计程序有源码,邓工负责,我不用操心,但上位机配套软件没有,需要我新开发。”该程序要求在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就交到商务部。这款软件之前并不打算让我做,部门请外援帮忙,对方却狮子大开口,要价10万,并且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月之后,黄花菜都凉了,哪里赶得上投标啊!领导希望我能创造奇迹。

我用一天的时间解读了需求分析,攻克了几个技术难关,觉得也是信手拈来的小事。还没有到五一放假,我就直捣黄龙,马到功成,提前提交了软件。领导虽然都没有说什么,也没有给予任何奖励,但是我觉得自己在领导心中的分量完全不一样了。如果说这件事情的影响还是部门级的,下面的事情就让我在公司层面上扬名立万了。

晨科公司人才济济,本轮不到我露脸,真是自己运气来了,自己白捡了下面的机会。公司是国内早期拥有0.2S表全部知识产权为数不多的厂商之一,这款表精度极高,需求量很小,但利润极高,据说十几年前一只表就要卖数万。公司有款烧录上位机软件就是专门针对该表研发的,烧录表程序效率很低,每小时最多生产三块表,反正也能满足产能,这么多年也没有谁关注过。随着电子产品价格每况愈下,这种表的利润也急剧下降,需求量开始反比增加。这次公司收到的订单就有800台之多,商务签回的交货时间就在下周。生计部的同事这才发现偌大的公司只有一台电脑装有这种烧录程序,而且该程序历史久远,已找不到源码和安装文件了。一个小时生产三台表,每天24小时马不停蹄,夜以继日,一周理论上最多生产504台表。而且该烧录软件,还时不时自动崩溃,另外烧录好的表还要做后续的校准、老化、检定、测试和包装工作。如此计算,公司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如期交货,延迟交付可不是闹着玩的,很可能一分钱赚不到,还要倒赔。如果说赔偿还是小事,把晨科的名声搞坏了,更是不得了的事情。公司高层召集各部门紧急开会,最后决定让我来抢险救急,千叮万嘱,一定不能延误交货时间。如果这事换在几年前,逼死我也做不出来,但今非昔比,我手边上正好有一款软件稍微改进,就可满足需要,拿到0.2S表的通讯协议,也就一天时间,我拿出了新的烧录软件。我这款软件采用多线程通讯技术,配合硬件,可以在7分钟内同时烧录24块表,并且程序界面清晰,使用方便,没有自动退出、崩溃现象。这样工厂方用一台电脑8小时就可以生产0.2S表1600多台,一举解决了公司十几年生产高档表的瓶颈问题。公司的表彰大会座无虚席,掌声雷动,但我出差缺席,别的部门的同事私下告诉我,会议上公司高层对我称赞有加。

另外一件事情也让更多部门的领导和同事认识了我。工厂所有的三相表升级烧录程序都有一奇怪现象,如果生产一块表,只要3分钟左右,但是同时生产12块表,就需要半个小时。如果说生产操作是串行流程也是理所当然,但是所有的硬件、软件设计都是按照并发的理念制造,如此怪异现象,实在令人不可理解。十几年了,问题一直没有被解决,早年公司订单不多,这事也就听之任之。如今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产能和订单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水火不容,不可调谐的地步,领导希望我能在此事上再创新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