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杏园传承此落彼起 子沐错爱误嫁智军(1)

2018-04-15 作者: 杏园秋雨
第六十三章杏园传承此落彼起 子沐错爱误嫁智军(1)

李杏雨终于走过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后的风雨。李杏雨终于和时间老人一起跨进了二十一世纪的门槛,或许新的风雨又将伴他一路同行。

且说杏雨哭送爹爹去了天国,帮助兄弟解了困境的同时,他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保证了飞燕职校最后一届学生的顺利毕业。谁知在新世纪元年的春学期到来的时候,一些新难题和新考验都正等待着他,他将如何面对呢?这又是些什么难题与考验呢?

李杏雨要面对的难题之一就是得想方设法让飞燕职校这最后一届毕业生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份工作或走上一条创业之路。虽说这些毕业生也就二十来人,学的是“工民建”专业,可在此时却不被看好或根本就被人家企业看不上。人家这个专业的本科生、大专生有的是,你个电视中专生与职中生混为一班的毕业生,谁瞧得起啊?

不管怎么说,杏雨还是先争取内部消化,向飞燕集团公司请求安排。好说歹说,求哥哥、拜姐姐的,飞燕集团的几个项目经理最终被李杏雨说感动了,看在李杏雨的面上,给安排了十来人,还有十个人无论如何,再也不肯接纳。

人家不肯接受,杏雨同样也就没有再强求。飞燕集团的项目经理们,杏雨原本就认识,多少总有点情面的,在与他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杏雨学“狡猾”了,他知道他们是不愿“黄”他的面子才硬给安排几个人的,并不怎么“挑肥拣瘦”,所以他便将学得一般,难以到其他地方去应聘的十多个学生先给了他们,而将这颇有些“硬”功夫的十个学生留在了最后,他不愁这十块金子找不到发光的地方。

这十个学生除了理论知识学得扎实外,还在延令市城南旧城改造的建筑实践中练就了过硬的本领,比如工程测量与工程预算,他们做起来可以说已完全能经得起专家的检验及审查了。李杏雨想,这十个人是飞燕集团自己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宝贝疙瘩,可就因为学校快关门了,这些经理们便也就不相信飞燕职校还能培养出什么人才了,不相信我李杏雨说的话了,与其说将这几个学生硬塞给他们得不到重用、受冷落,倒不如将他们带出去,去找一个能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施展才华的地方。

杏雨将自己的想法跟这些学生的家长说了,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他们信任杏雨,愿把自己的伢儿交给杏雨安排,说李老师这样把他们的伢儿当作自己的伢儿,为这些伢儿去跑工作,真是感谢不尽呢,即使找不到工作也只能认命,决不会抱怨的。这些话让杏雨听了,感动得直要掉泪,也更觉自己肩上责任的沉重。还有什么比理解、比信任更宝贵和更重要的呢?不把这些伢儿安排好,自己真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李杏雨下定决心,就是自己花钱,哪怕卖房子,也要去为这十个好伢儿跑一份好工作,让那些不识才的经理吃后悔药去。

于是李杏雨便将这十个学生带到了苏南。在苏州甪直,杏雨向一家房地产建筑商老板撂了一句话,说甪直是叶圣陶老先生的故里,而他的教育团队就是秉承叶老的教育思想育人的,所以教出的这些学生个个顶用,人人能干,不妨可以对他们试用一两个月,如不行立马走人,分文不要;如行,再谈工资,按实际技术水平定薪水,并补发试用期的工资,若是同意可就此立下意向书以表诚信。这老板还从未见过上门求职者敢向他说如此硬气的话,遂对李杏雨所带的学生有点刮目相看,又对杏雨的话有点疑信参半,故而笑着提醒杏雨,要他不要先夸海口,到时真不行那可真要走人的,真不给工资别怪企业没得人情味。

李杏雨见这位老板确有要的意向,只是对他的话仍有疑虑,便当即表示说话算话,可以用人格担保自己的这些学生的品行与能力,怕的倒是老板到时既不肯让他们走,又舍不得给他们稍高点儿的薪水。老板听后不由哈哈大笑,连称只要是人才,他是不会在薪水上小气的,当下便与杏雨握了手,将意向书随即签了下来。

签下了意向书,杏雨的心也就放下了一半,因为他知道,他的这十个学生是不会给他丢脸的。可就在这时,另一样类似的事竟让杏雨本还没完全放下的心又被纠结上了,那就是他的一双儿女都已大学毕业,在由计划经济转成市场经济的今天,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已不包分配,因此他的这双大学生儿女差不多和他职校的毕业生一样也必须要接受市场的选择,即使现在毕业后不想就业要“考研”继续读下去,以后出来还是一样。过去是进了大学门就是国家人,现在大学毕业的伢儿竟然还要自己去找单位、找工作,要到人才市场去推荐自己,这对从计划经济过来的李杏雨一家人来说,确实尚不是很适应的,因为这是乡下人吃海参——头一回。尤其是江英很不理解,晓雪也有点转不过弯来,有点担心。好在严格地说,杏雨算不上是头一回遇上这事了,他应该知情,甚至在这方面该如何应对已很有了些经验。这其中的缘故就是他所任职和任教的职校的毕业生早就是这个样的,只不过他们不是大学毕业生,某种程度上还不具备大学生那样的身份与身价罢了。仔细想想,杏雨对两个孩子的就业倒不是很担心的,他担心的是两个孩子该选择什么样的单位才最适合他们,才能使他们有更好的发展。这样想来,他反而认为这大学生进人才市场是件好事,双向选择,自愿结合,不像过去“包办婚姻,定终身”,不管愿不愿意,分到哪个单位就没法改变。因此,他决定好好帮一帮两个孩子。他帮两个孩子斟酌自荐信,整理自荐材料,找亮点,抓重点,突出闪光点,显示感人点,以确保两个伢儿自荐顺利,自荐成功。同时,他又到意向单位,特别是到子澍的意向单位去“侦察”摸底,了解这些单位发展的后劲,由此进行比较,做到心中有数,定出主攻目标,不致于误了伢儿的“终身大事”。

李杏雨这个做爹爹的参谋作用还是发挥得不错的,他操的心也没有白费,没用多久两个伢儿的工作的单位便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子沐因还带有半分配的性质,自然没太大的问题,也没太多选择的余地。她的档案是直接发回到家乡教育局的。延令市教育局组织有关学校对毕业回来的师范生进行面试时,李杏雨没去,怕瓜田李下,同时他也相信女儿的实力。结果子沐被延令市城内的银杏初级中学看中,她也愿意到这所学校去,所以很快就签了约。子澍则去了南京的一家传动公司。这个单位看上去规模并不很大,条件也显得比较艰苦,况且刚进去的月工资亦不是很高,甚至有点偏低,但杏雨经过考察,却认定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企业。子澍相信爹爹的眼光,也相信自己的选择。后来的一切都表明,杏雨的眼光是准的,子澍选择了这个单位更是正确的,他经受住了艰苦的考验,并在事业上有了很成功的发展。

话再说回到杏雨的那十个学生在苏州甪直的一家建筑企业接受试用的这件事上来。两个月过去了,他们到底表现如何呢?应该说他们没有让杏雨失望,甚至表现得很是出色。

当两个月后,李杏雨再次坐到那位老板的办公室里时,老板已全无了傲慢之态,而是热情有加,亲自端茶递烟,待杏雨如上宾。老板告诉李杏雨,这十个小青年,确实个个了得,他们测量放线一分钟内就能在斜坡上调好经纬仪,两分钟内就能找准好前后视点,60多米高的大角,垂直度偏差均能控制在1.5cm之内;不仅在实地测量上他们都一一显了过硬本领,而且在钢筋翻样、工程预算、资料编制、施工技术、组织计划上,他们也都尽展了自己的风采,所以这十人他全要了,一个也不肯放走,月工资先定3000元。他征求杏雨的意见,并感谢杏雨向他的单位输送了这么好的人才,同时表示如有可能今后还再向杏雨“订购”。他说杏雨够朋友,并为能交上杏雨这样的朋友而感到荣幸。

此时此刻,杏雨能说什么呢?他能说,他所在的飞燕职校就要停办关闭了吗?他不能!他唯有激动地紧握住这位苏州老板的手,对他的信任表示由衷的谢意!他只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在飞燕职校的最后一项使命而真正地放下心来!或许此时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一种真正的慰藉,这种慰藉来自于他的这些学生,也来自于他的一双儿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