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怜寸心催蕾舞龙凤 愧碧血星校成昙花(5)

2018-04-15 作者: 杏园秋雨
第五十八章怜寸心催蕾舞龙凤 愧碧血星校成昙花(5)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李杏雨到了职中后的这三年,固然是校事、家事、儿女事,事事皆操碎了心,但毕竟有了办学育人的成果和自己一双儿女也成了才的双重收获,因此,人到中年的李杏雨感到很值,而对个人能否有应得的荣誉褒奖之类,真的是看得很淡了。“男儿且如此,何用叹平生”,他觉得这“双重收获”,就是对自己的褒奖,还有什么值得遗憾的呢?

然而,当真的褒奖,新的荣誉果然降临到李杏雨身上时,他却又感到了真的遗憾,真的诚惶诚恐,甚至是真的羞愧。

这是又一个三年。这三年中,李杏雨先是被评为**延令市先进党员,继之又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和延令市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可这三年却是李杏雨的工作困惑期,个人的痛苦期,也是他的遗憾期。

因为,这三年,李杏雨所担忧的事竟一一都变成了现实。先不说别的,单一个“生源大战”,其激烈、混乱、残酷的程度和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动作”,就足以令李杏雨震惊困惑不已,遗憾而苦恼万分了。

虽说一九九六年,也就是飞燕职中以成职联校的办学方式被列为全国重点的时候,延令的职教已初见生源大战的锋火,但当时职教刚由计划招生向市场招生过渡,各校在公开场合尚未见宣传过头、虚假夸大、扬己贬他等现象,基本都在“不过分”之列,场外台下的“动作”也偶尔闻之,却不太相信,更谈不上普遍存在了。那会儿,具有规模优势的学校,无非就是生源质量上招了一些中考成绩尚可的学生,基本上没有突破过去的计划去抢生源;优势不明显的学校虽出现了招生的困难,但最后取消了“分数线”,不是降而是彻底拿掉了招生的“门槛”,这样的终究也还是招了个七不离八。然而,也就一年以后,职教的招生便已经是“秦国称雄”,“六国纷争”,狼烟四起,“厮杀”一片了。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残酷真有点让人始料未及而又不得不去直然面对。

这个时候,普通高中虽还是传统的计划招生,但由于进一步扩大了招生名额,计划已很不严格了。除“统招生”外,普高则有了更多的“扩招生”。因为普高扩招的口子宽了,有借读的,有委培的,只要你这个学生家中有钱可以交上,几千到几万元不等,那么录取分数线对你也就有了“灵活”,完全可以给你一个“名分”,将你录取进去。只是凭这样的一个“名分”进去,一般是进不了学校的“实验班”的,为了高考,学校还是有自己的办法和“底线”的。话说回来,既然“赵公元帅”不知何时已到教育的领地升了帐,并已显示了自己的影响,那么就必然还要继续将这种影响施展下去。

普高的扩招给职教首当其冲地带来了连锁反应,而且这种反映立即在招生问题上体现了出来。孩子上普中有前途,这似乎是人们普遍的心理。因此,只要孩子能上普通高中,只要有这个门路,只要能有交得着孩子可上的这个钱,那么绝大多数的家长还是要把孩子往普中送,而一般不会送来职中的。这样,职校招生的生源不足便是注定的了,生源大战的残酷又怎能会避免呢?不仅避免不了,而且还要加剧,因为教育的有关职能部门当初在“职中热”时缺乏预见和把关,随意性地批了许多并不具备办学条件或专业设置类同的职校,以至于今天摊子大,却又僧多粥少。何况,一些部门或乡镇当初办职中就是冲着办职中可以收到培训费这一点来的呢?多招一个学生,就可以多收几千块钱,因此对这样的生源怎不去争,怎不去抢呢?市场是无情的,抢到就是赚到,抢不到不仅赚不到,甚至会让学校如同企业一样要破产关门的。而这恰恰就是延令市职教上的多数学校此时所必须面对的严酷的现实。

于是,在生源大战中,各职校都使出了浑身的解数,甚至为抢生源弄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差不多所有的职中都已把到招生市场去挂牌宣传,现场招生变成了走形式,更多的是提前向各初中校长,毕业班班主任,尤其是本乡本镇或附近乡镇的初中校长,毕业班班主任发出邀请,请他们到发邀之校去“考察”,在盛宴招待后,再给他们每人一个“红包”,一份宣传品,拜托他们真心帮助宣传;同时许诺,如见实效,果真帮招到了生,还可按所招生培训费的百分之二十五至四十返馈给帮招生的个人或学校。这是一招,也是生源大战的“本土保卫战”。另一招是打“地道穿插战”,突破“领地”,穿越到人家的“防线”里,直接到有关学校招生,战术仍然是先买通校长和毕业班班主任,然后直接进班宣传,对中考考普高无望或愿上职中的学生进行中考前的意向“订购”或干脆提前来个“现场录取”,培训费由该校代收,扣下提成后再将余下的费用交招生学校。如此两招,直将生源大战打得硝烟滚滚,残烈无比,一些既无规模优势,又无专业优势,更无抗衡实力的职校在受了重创后便纷纷败下阵来,唯有坐等别人的“收容”并吞了。

在这样的生源大战中,作为被列为全国重点成职联校不久的飞燕职校该不会也是这样的命运吧?有“重点成职联校”这样的荣誉光环,有李杏雨倡导的并经实践证明是先进可行的那些办学理念,还有飞燕集团做后盾,飞燕职中难道还走不出今天这样的困局?难道还在生源大战中败北?然而,飞燕职校在这场生源大战中竟是彻底地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四个专业中有三个专业开不成班,招的几个学生只能调剂给别校,唯有“工民建”专业招了二十多人,可以凑合着开个班。这对李杏雨和他的同事们来说,是一个怎样的打击啊!照此下去,就是上面不叫飞燕职校关闭停办,飞燕职校也是要自生自灭的呵!谁会想到曾经风光一时的飞燕职校,竟然昙花一现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局面呢?李杏雨觉得真是愧对了自己的一腔热血而痛心不已。

李杏雨怎能不痛心呢?他为自己的一些合理化建议不被采纳而痛心;他为教育这块圣地竟也沾上了铜臭而痛心;他为当初有关职能部门的短视和今天的无为而痛心。他曾经在校务会上大声疾呼,不要随波逐流,不要制造教育**,而是要外强“三联”,内修硬功,调整专业显优势,谋求出口拉进口。他认为要清楚飞燕职中起步晚,规模小,办学效益还不甚明显等自身的弱势,虽说有荣誉的光环,但如果不把学以致用背靠企业的优势显示出来,就竞争不了人家;靠贿赂只能是死路一条,靠老百姓的信任才是最实在的,要让学生家长到企业来参观,让企业与他们签订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协议,这样老百姓才会放心,才会相信,才会看到希望,如从这方面去突破,去做别人还没来得及想去做的事,或许倒可以从困境中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李杏雨甚至还认为有关职能部门和某些领导应对今天职中招生所出现的不良竞争,所出现的混乱与**负责。他呼吁应尽快关停有关不具办学优势的职校,尽快调整职校的布局与结构,以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需要,这样补救虽已晚了一步,但决不能对现在的状况再睁一眼闭一眼任其发展了,否则将会带来更严重后果的。遗憾的是他的建议和呼吁并没有得到任何方面的回应。赖校长审时度势觉得再依赖李杏雨也许会有麻烦,于是他相信与赖用各职校普遍的做法,甚至为此而不惜与李杏雨闹翻,因而终于有了今天的惨局。

飞燕职校似乎只有等待着自生自灭,似乎也只有这一条路好走了。这会儿,那个曾为飞燕职校剪过彩,揭过牌的市政协的主要负责人竟因经济问题被“双规”了;遗憾的是亲手将一个乡建筑站发展成如今的集团公司的吴老板也被牵连了进去,而现在新组建的飞燕集团领导层已没有谁会再对飞燕职校发生兴趣了。这会,“联席会议”也不可能再开了,也没有谁来表态坚决扶持这个成职联校,要千方百计保住这个全国的“重点”,要让它进一步试验发展下去。令人更为遗憾的是上面的最终表态,竟然是让飞燕职校自生自灭。这会,“四毛”早已捞足油水,更加大腹便便,脑门发亮,刘进文也发福了许多,更加自鸣得意;遗憾的是他们对李杏雨幸灾乐祸的同时,却没有从那个被“双规”的政协负责人身上吸取应有的教训。不管怎么说,不管从哪一方面去看,一切都表明,似乎各方的人都在静待着飞燕职中这艘航船在航行中慢慢沉没,因大家都知道它的沉没已经是注定了的。

此时的李杏雨只能是痛苦和遗憾,因为他无奈,因为他回天无术。他现在的责任就是坚守到最后,保证每一个来这里上学的孩子都能顺利毕业,帮助每一个孩子毕业出来都尽量能找到一份工作,或者靠在校所学能寻到一条创业的途径。唯其如此,他才可减少遗憾,得到安慰,也才对得起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良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