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小钵斗甜酒酿

2018-04-15 作者: 薛理勇
第二十六章 小钵斗甜酒酿

粮食可以酿酒,尤其在中国,粮食酒是酒的大类,而介于饭与酒之间的食品就是——酒酿,实际上就是不榨去酒糟的酒。《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有卖浆者,连糟而啜之,即余地之酒酿也。”看来把这种介于饭与酒之间的食物叫做“酒酿”,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用粮食酿酒,最终出来的是液态的酒和固态的糟,榨去糟后才是酒。在未榨之前,酒和糟混合在一起,古人称之“醪”或“醴”或“醅”。《说文解字》:

醴,酒一宿孰(熟)也。

醪,汁滓酒也。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周礼·酒正》注曰:“醴犹軆(体)也,成而汁滓相将,如今恬酒矣。”按:“汁滓相将”,盖如江东人家之白酒;滓即糟也。滓多,故酌醴者用柶;醴甘,故曰“如今恬酒”,恬即甛(甜)也。许云“一宿孰(熟)”,则此酒易成与。《礼》经:“以醴敬宾曰醴宾。”注多改为“禮(礼)宾”。

这段注文认真细读还是很容易读懂的,大意讲:古人注《周礼·酒正》中讲:“醴”字与“軆”字有相通之处,用粮食酿酒,酒成时酒汁和酒糟是混在一起的,也就是人们讲的“甜酒”;最初的《礼记》中把用“醴”来招待客人写作“醴宾”,是被后人改为“禮(礼)宾”的。

如果我们将“醴”和“醪”理解为会意字,也许可以作出别样的解释。“豊”的金文为,即“丰”的繁体,下面的“豆”是古代盛食物的器皿,上面的,有人认为是放在盘子上的两串玉,有人认为是麦穗,所以“豊”之本义就是向神祭祀,感谢神保佑收成丰产,这样,“醴”就是用美酒献给神,或用美酒敬献给高贵的客人,醴也可以理解为美酒;而“翏”上面的“羽”即鸟的羽毛,金文中写作,很像一只飞翔的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翏”就是羽毛初丰、可以飞翔的鸟,那么,“醪”就可以理解为刚酿成而没去糟的酒。不过,后来“醴”和“醪”都用以指酒,很少人知道其本义是指“酒酿”了。

一般讲,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很少会自己做酒酿,但我祖母和母亲在世时,每年的“白露”(通常在农历的八月,公历的9月8日左右)就做酒酿。最初,酒药大多是托人从家乡带来的,这种酒药大多做成鸽蛋大小的饼状,是用来做酒的,做成的酒酿酒味十足而甜度不够;后来发现上海的许多南货店供应一种压成方块的酒药,做出来的酒酿才是名副其实的“甜酒酿”,有酒味,而且很甜,很好吃。我一直想弄清楚我老家为何会有白露做酒酿的习俗,但至今仍没弄明白。“酒”的古字即“酉”,《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

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以酎酒。

许慎认为,“酉”是地支中第十个数,古人把冬至所在的十一月定为“子月”,那么,“酉”就是八月,而八月是收割的月份,人们可以用粮食酿酒了,所以把“酉”假借为“酒”。“酉”在甲骨文中写作,金文中写作、等,活脱脱像一只装有酒的老酒甏。如果许慎倒过来理解,就是八月人们开始做酒了,所以人们把这一月叫做“酉”,那不是更通情达理吗?我想,吾乡白露做酒酿大概就是古代“八月黍成,可以酎酒”的遗风。我的家乡属于穷乡僻壤,交通闭塞,与外界交往困难,一种风俗能保持几百年,甚至千年也不是稀奇事。

我也会做酒酿。先把糯米洗净,烧成糯米饭,所做之饭必须粒粒分明;将糯米饭摊开晾凉,将酒药研成粉末均匀地与饭相拌;在镬子(我使用的是烧饭用的铝锅)中间放一只玻璃杯,将已拌酒药的饭放入锅中,稍挤压后抽出玻璃杯,把锅子焐到草窠中,也可以用棉被裹起来保温,第二天酒酿就做成了,直如许慎释“醴”时所讲的“酒一宿熟也”。用上海酒药做的酒酿很好吃,我一顿可以吃掉一斤糯米做成的酒酿。

《图画日报》绘有“抽酒酿”画,配画文说:

常州酒酿真会做,桂花白糖好原露。

入口清甜并带香,更兼米粒光而糯。

谁把牙牌制赌筹,欲赢酒酿把筹抽。

一牢二两休贪吃,要吃六牢一钵头。

《图画日报》所谓三百六十行是以上海百业为主,看来,上海的甜酒酿摊大多是常州人担任的。小贩卖甜酒酿不讲“卖”而讲作“抽”,就是小贩特制一种赌筹,上面刻有如骰子的一到六点;“牢”是沪语习惯口语,相当于“啊”,“一牢二两(估计是”牢“的笔误)休贪吃,要吃六牢一钵头”就是——抽到一点二点之类的小牌,你就输了,休想吃到酒酿,而只有抽到六点,才可以赢得一钵斗酒酿。

大概在十几年前,上海还有贩卖甜酒酿的小贩,大多是崇明人,穿街走巷,一路叫卖——“小钵斗,甜酒酿”,带钵斗出售;你也可以自己备碗,退还钵斗。如今,酒酿改为塑料盒装,许多超市有售。我居住的小区附近有一菜场,倒有一常州人设了一专卖甜酒酿的小店,称重出售,用塑料袋装。一些顾客讲,超市的甜酒酿保质期很长,不知添加了什么防腐剂,不敢买,倒是这位常州老板做的甜酒酿,既好吃,又放心。确实,他的生意特别好,不到傍晚,几百斤甜酒酿就销售一空了。

酒酿可以直接食用,但它毕竟含有酒精,所以大多还是用于食品的配料。在煮圆子时添上一勺酒酿,那就成了“酒酿圆子”,此本来只是江南家庭点心,如今已是全国性的“名点”。在甜点中酒酿成了“百搭”,大凡在煮甜羹时都可以添加酒酿,那甜羹带有淡淡的酒香,十分好吃,于是,酒酿也被写作“酒娘”,是一种讨人欢喜的酒精食品。以前上海有一种“酒酿饼”,与一般的饼相比也没啥特殊,里面也没有酒酿馅。实际上这是把较多的酒酿混入已发酵的面粉中烘煎的一种饼,有稍浓的酒酿香味。不过,我似乎许久不见酒酿饼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