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3个月前 作者: 张龙宝q
第三章:

第三章:安夫人杨府托孤——石人山搏杀猛虎

王华本是明朝科举考试的状元郎,也曾在东林书院任过职。魏忠贤一伙阉党,大肆捕杀东林党人,王华也被下了大狱。崇祯皇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魏忠贤的阉党势力,东林党人得以平反。王华看清了朝廷的黑暗与腐朽,毅然辞官回到河南老家。陕北的李自成起义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亡。后来,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夺取北京。清军攻入陕西,大顺政权土崩瓦解。

李自成率军进入河南,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拥护。李自成发现王华的才干,收入军中,当了一个无名小卒。之后,李自成战死在九宫山下,大顺军四分五裂,王华便去投奔了南明朝廷。王华虽有一身忠义,杀敌报国。可是,南明朝廷内部争斗不断,清军又趁虚而入。没有几年的时间,南明小朝廷在清军铁蹄的进攻下,迅速地覆灭了。有的战死,有的逃跑,有的投降,满人占据了大半个华夏。王华身为汉人,宁可战死沙场,也绝不向异族人投降。他率领残余的明军,与清军展开游击战术。怎奈,清军势力太强,且又兵多将猛,武器又很先进。王华的这些军队,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最终,全军覆没。王华身负重伤,英勇战死。王华在与清军作战的几年里,剿灭清军数万人,斩获清军大将数员。清军对他十分害怕,称他为“不可战胜的敌人”。若不是朝廷的腐败无能,王华定会成为一代名将。

王华在河南老家,有一个妻子和四个儿女。妻子叫安欣,长子叫王冲,次子叫王勇,长女叫王娇,次女叫王颖,王华离家之时,早已嘱托妻子儿女。此去便是永别,无法再相见。我若死了,清军和奸佞之徒必会来除掉你们,以绝后患。便让她们先走,躲避他们的追杀。一家人抱在一起,痛哭哀嚎。王华为了民族大义,拯救天下受苦的老百姓,决然地离开家乡,参军报国。王华死后,清军到处搜寻王华妻子儿女的下落。为了躲避清军的追捕,安夫人带着四个儿女,四处逃亡,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盘缠用尽,加之战乱饥荒不断,到处都是饿死和战死的人。尸骨遍野,疫病蔓延。安夫人与四个儿女不得不四处流浪乞讨,安夫人和几个儿女也被染了疾病。行至临颍县,因饥不择食,昏倒在路上。此时,一个富商模样的人恰巧路过。见到她们五个人的惨状,便命人将她们救起。

安夫人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干净敞亮,装饰整齐。安夫人环视了四周,感到很陌生。身边又无一人,再看了自己的身上。原本脏乱破旧的衣裳,都不复存在了。只有,干净整齐华丽的服饰。她慢慢地下了床,寻了一面梳妆镜,仔细瞧看自己的模样。原本散乱的头发,污垢的脸。却变成头发黑亮,脸颊光洁,没有半点瑕疵。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判若两人。安夫人缓步走出房间,寻找自己的四个儿女。

走到屋外,只见两三个婢女走过来。笑问道:“夫人,你醒了?”安夫人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婢女说道:“这里是杨府!”安夫人听后,反问道:“杨府?”话音刚落,一个财主模样的人。同几个随从,走了进来。婢女见到他后,俱都施礼道:“大官人好!”说完,便纷纷走开了。那个财主见后,笑容可掬地问道:“夫人,休息得还好吗?”安夫人仔细打量着他,问道:“这是什么地方,你又是什么人?”财主说道:“本人姓杨名孙,人称‘彪威将’。昨日,我随手下出行。看到夫人和几个孩子昏倒在路上,我便命人将你们接到庄上救治。幸好,你们并无大碍。这座庄园是我的根本,称作九州郡,共计数十里。只是,却不晓得你们是何处人氏,为何成这般模样?”安夫人听后,怕招来灾祸,不敢透露真实身份。

安夫人说道:“我等是襄阳人氏,因家乡受灾,才流浪到此。不想,却被官人所救。官人的大恩,小女子铭记在心!”杨孙见后,笑道:“夫人你体质虚,应当多休息。”安夫人点点头,随之问道:“官人,我的儿女在哪里?”杨孙说道:“他们现在西院歇息!”说完,便带着安夫人进入西院,见了四个儿女。安夫人见到儿女们无恙,心中十分感激。扑地便拜道:“大官人救了我们一家性命,我们甘愿做牛做马报答官人的大恩!”杨孙急忙将她们扶起来,说道:“你们言重了,天下子民本是一家,何有贵贱之分!”安夫人见杨孙心胸如此开阔,对他刮目相看。

过了几日,清军到各个村庄,剿杀盘查明室余党和农民军残部。他们就像一群野兽魔鬼般,在村民家横冲直撞。如有反抗者,就地格杀。抄家灭族,焚毁房屋。大量的男子,被清军抓走充军。妇人则被当作玩物,肆意凌辱。整个村庄变成了人间地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神嚎鬼哭。

清军来到九州郡庄院里抓人,杨孙早已将安夫人五个人安置好。杨孙来到庄院门口,拜见了清廷官员。那人说道:“如今流寇猖狂,你这里也不例外!”说着,便派人进去搜查。杨孙说道:“小的乃是个商人,哪敢收留钦犯呢!”那些清兵见搜寻无果,只得收兵走了。杨孙见那些清兵渐渐走远,紧闭门户,令手下轮番看守。安夫人经过此次才知道,杨孙并非是个凶恶狡诈之人,对他打消了敌意。

安夫人由于长期的疾病淤积,病情加重,卧床不起。杨孙带着王冲、王勇、王娇和王颖四个孩子,至床榻边见了病重的母亲。安夫人躺在床上,面容憔悴。抚慰着四个儿女的手,说道:“孩子们,你们一定要好好的活着。”四个儿女见到母亲这副模样,心如刀绞,泪流满面。安夫人叫过来杨孙,吩咐道:“大官人,我这四个儿女就托付给你了。一定抚养他们长大成人,平庸地生活!”杨孙见后,说道:“夫人放心,我一定将他们抚养长大。”说完,便气绝而亡。四个儿女见后,悲伤不已,放声嚎啕大哭起来。

杨孙买了一口灵柩,将安夫人入土下葬,立了碑文。四个儿女在母亲坟前祈祷,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能得到永生。四个儿女跪在母亲坟前焚烧纸钱,久久不肯离去。直至临近黄昏时,杨孙带着四个儿女回府安歇。过了数十日,四个儿女渐渐从悲伤中解脱出来,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数十年后,四个儿女已长大成人,全国基本上已被满清控制。王冲、王勇、王娇和王颖四个儿女,早已把杨孙当成了自己的父亲。四个人发愤图强,立志习武好学。长子王冲对杨孙说道:“父亲,冲儿想要出去闯一闯。”杨孙见后,说道:“冲儿,如今江湖险恶。你一个人去闯荡,叫我如何放心得下!”王冲说道:“父亲,好男儿志在四方。冲儿已经有照顾自己的本领,不想当个笼中之鸟!”杨孙见王冲如此说,便也不再勉强他。给了些盘缠,送了他两把匕首,一口腰刀,好做贴身武器。嘱咐道:“凡事要小心为上,不可大意莽撞!”王冲说道:“孩儿知道。”说完,便收下了盘缠,藏了匕首,跨上腰刀。拜别了杨孙,投大路去了。杨孙见王冲走远后,方才离开。

王冲辞了杨孙,大踏步迈向大路。大约行了数十里路,到得一处地界。看到只有少数的几个人和马车经过,道上尽是饿死的人,没有一丝生气。清廷占据了华夏,依旧是战乱频发,灾荒连年。进了城之后,街头小巷的老百姓俱都蓬头垢面、体瘦如柴、衣衫褴褛,饿死者,横尸街上,却无人问津。看到这般情景,王冲心里十分悲痛。虽然想救护这些老百姓,但也是无能为力。王冲不忍再看下去,便走出了城。

又走了几里路,来到了一个山岭。放眼望去,树木丛生,山石陡峭。王冲大步走上山去,到得半山腰处。无意发现地上有很大很深的掌印,附近又有少量的血迹。见到这种状况,王冲提高了警惕。摘下腰刀,拿在手里。王冲沿着掌印和血迹,向山上寻去。行至一块大青石边,上面刻着三个鲜红的大字。道:“石人山”。当时,天色已晚,周围不是很明亮。王冲心想:“这么大的掌印,难道是……?”话音刚落,一阵风吹过来,弄得树叶“沙沙”地响。一股凉意,直蹿上脑顶。王冲感到危险已向自己逼近,不敢松懈半分。

王冲左顾右盼,缓步向树林深处走去。黄昏时分的树林,显得十分阴森寂静。密林深处,一双凶恶发亮的眼睛已盯上了王冲。突然,一个庞然大物从密林深处跳出来。从背后袭击王冲。王冲眼快,立即扑倒在另一侧。王冲骤然起身一看,果真是一只圆面白额大虫。体态雄壮,四肢强健,尾巴下垂。睁着眼睛,呲着大嘴,露出锋利的獠牙咆哮着。那大虫看样子是好几天没吃东西,见到王冲这般的美味,怎能放过他。大虫张牙舞爪地,向王冲扑过来。王冲见它来势凶猛,只得闪到一边。大虫却扑了个空,王冲顺势正要抽刀。大虫转过身来,腾空一跃。扑倒了王冲,压在其身上。张开血盆大口,要吃王冲。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先用腰刀刀身挡住那个大口。一只手揪住大虫一侧面皮,把那腰刀一带,将那大虫两边嘴角,划开深深的口子。大虫不得不松手,王冲就势滚到一边,并站了起来。大虫两边的嘴角凹进一个大大的口子,鲜血汩汩不停地渗出。这点儿小伤对一个王者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大虫开始发狂起来,咆哮着又向王冲扑过来。

王冲见这气势,撇了腰刀。拔出一把匕首,趁大虫扑来之际。闪过身躯,挥起匕首一掠。大虫却又扑了个空,望见它那右侧粗壮的前腿留下一道长长的伤口。原来,王冲趁它扑来闪身之际,顺手用匕首划破了大虫右前腿。因用力过猛,加上匕首刀刃十分锋利。大虫的那只腿皮开肉绽,鲜血直流。那伤口太深,已经切断了大虫的腿筋和血管。大虫的攻势已经减弱,没有之前的威风。王冲趁此良机,跃起骑在虎背上。右手死死抓住大虫面皮不放,大虫拼命地反抗,想把王冲掀翻在地。王冲哪里容得它喘息的机会,举起左手,猛将匕首刺进大虫左眼中。使得力猛,几乎完全没入。大虫吼叫着,百般挣扎。王冲一边将大虫摁住,一边用硬拳重击大虫的额头。“呯呯”胡乱打了数十拳,大虫不见动弹。王冲怕大虫不死,又乱打了几十拳。见大虫眼里、鼻子里、嘴里、耳朵里,俱是流出鲜红的血。那个匕首还在大虫左眼中,死状甚是凄惨。

看了看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与这畜牲搏斗,体力消耗过大。心想:“若再遇上一只大虫或者歹人行凶,自己该如何应付?”说着,便找到那把腰刀,踉跄着朝山下走。隐约看见前面有一丝光亮,正要向那里走。忽地,只觉得浑身酥软,四肢无力。眼前一黑,昏倒在山坡上。这王冲性命如何?请看下章分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