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3个月前 作者: 张龙宝q
第二章:

第二章:吴三桂开关迎敌——史可法血战扬州

李自成的农民军攻占了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亡。李自成进驻北京,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各行各业,很快安定下来。朝廷里的官员,也都归顺了农民军。李自成和他的战友们,都非常兴奋。建国号为大顺。任命了内阁、六部以及文武百官,派出大顺官员到各地去设立地方政府、防务,征剿正在顽强抵抗的明室军队。但是,大顺军陶醉于眼前的胜利,疏忽新秩序的建设。李自成虽然感到离北京不远的山海关,驻守着一支明朝大军。关外,还有强大的清军威胁。

李自成没有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却忙于登基做皇帝。大臣们忙于追缴外戚手中的财富,他们不分轻重、不加分辨,对追缴对象及其家属采取严刑逼供、残酷拷打的办法。有的大臣将领强占人家的家眷、占据了豪华的住宅,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士兵们也私藏了金银财宝,没有了以前的斗志。军心涣散,纪律松弛。李岩等许多将领看到这危险的信号,劝告李自成。但是,没有引起他的重视。

大顺军的将领,把明廷官员吴襄抓起来拷打,并抄了他的家。大将刘宗敏还强占了吴家的歌伎陈圆圆。吴襄是明廷驻守山海关统帅将领吴三桂的父亲,陈圆圆是吴三桂所宠爱的。当时,有人就提醒李自成。吴三桂留在山海关是心腹大患,要赶快解决。李自成这才派一个明廷的降将,去招抚吴三桂。并让吴襄写信,劝儿子归顺。吴三桂出于保护家属,准备先归顺大顺政权再说。

吴三桂赶到北京的时候,遇到从京外逃出的官员。一问才知道,父亲和爱妾的遭遇。怒火中烧,回头就退守山海关。又想到,李自成不会就此罢休。如果单独作战,就会受到大顺和清军的夹攻,死无葬身之地。不如,投降清军对付农民军,还有一条活路。于是,吴三桂不顾民族大义,写信向关外的清军联系。清军统帅亲王多尔衮哪里会错过这样好的机会,立即答应了吴三桂的请求。带着十多万大军,匆匆赶到山海关外。

李自成听说吴三桂和清兵勾搭上了,这才着了急。亲率六万大军,并号称二十万。去攻剿吴三桂。吴三桂出关会见多尔衮,接进关内。杀白马会盟,拜见天地,商议对付大顺军的办法。大顺军和吴三桂的叛军相遇,六万人马一字排开,长达数里,军容异常威武。吴三桂的军队穿着白衣白甲,打着替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帜。从山海关里冲杀出来,和大顺军混战在一起,杀声震动山谷。双方正杀得难解难分的时候,起了一阵大风。飞沙走石,对面看不到人影。埋伏在后面的清军,大批冲杀出来。大顺军被冲乱了阵势,李自成只得下令退军。但是,大顺军已经没有了秩序。吴三桂的军队和清军加紧冲杀大顺军,大败而逃。

李自成撤回了北京,元气大伤。士兵和将领的斗志,也都没有了。李自成决定退出北京,撤到陕西老家再说。临行前,李自成在金銮殿上完成了大顺皇帝登基大典。沿途已归顺大顺政权的城池,又纷纷反叛。投降了清军和吴三桂。多尔衮在吴三桂的帮助下,进入北京。从农民军手里强夺了胜利果实,并把都城迁到北京,开始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第二年,清军追击农民军到西安。大顺军抵挡不住,被打散了。李自成继续撤退至湖北,战死在通山县九宫山下。李自成余部有的参加了南明的抗清队伍,大顺政权崩溃了。张献忠于崇祯十七年十一月,进入四川。次年,攻占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坚持了两年的斗争。顺治四年,大西政权在清军的进攻下失败。张献忠中箭而死,大西政权也崩溃了。

崇祯皇帝死讯传到陪都南京,众人陷入慌乱之中。经大臣商议,拥立朱由崧做皇帝。年号弘光,史称南明。趁弘光帝沉溺酒色之际,大臣马士英勾结阉党阮大铖把持朝政、独揽大权。百姓们愤慨极了,街头巷尾流传着歌谣:都督满街走,直访见如狗。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这里的相公,指的就是马士英。

史可法看到南明朝廷里乌烟瘴气,心中十分焦急,他恳切地劝谏弘光帝。振作精神,光复故土河山。弘光帝只是“嗯”了几声,连一句像样的话都说不出来。史可法感到无用武之地,请求到抗清前线杀敌报国。史可法到长江北岸观察,比他想的复杂多。原来,长江北岸驻扎着四支明军,叫做四阵。四阵将领飞扬跋扈,割据一方,相互攻杀。纵容士兵,残害百姓。

史可法一到扬州,苦口婆心地劝告他们说:“国难当头,要以大局为重,替国分忧!”终于,这些将领服从他的命令,稳住了江北的局面。史可法坐镇扬州指挥,手下将士称他做史督师。他治军严明,和士兵同甘共苦,深受将士们的爱戴。这年的大年夜,将士们都去休息,独自在官衙批阅公文。到了深夜,史可法吩咐厨师,拿着酒菜出来填填饥。

顺治二年,清军在打败了大顺军之后。派御亲王多铎,带领大军南下。史可法指挥四镇将领抗击,打了一些胜仗。但是,在最关键时刻,南明朝廷内部发生叛乱。驻守长江中下游的明军将领左良玉,因不满马士英和阮大铖的跋扈,发兵进攻南京。弘光帝急忙下召,命史可法率军回撤。对付左良玉,救援南京。史可法只好带兵回到南京。

刚过长江,就得知左良玉兵败而死。而清军已逼近了扬州,便急忙赶回江北。史可法下令,各镇将领火速增援扬州。集中兵力,抵抗清军。但是,四镇总兵只有刘钊基从高邮前来救援。面对源源杀来的十万清军,史可法的手中只有一万兵力。形势万分危急,他给远在南京的亲人写下遗书,决心和扬州城共存亡。多铎为了不战而胜,一连派了五个人,拿着劝降书劝降。史可法看都不看,统统扔进了护城河。多铎恼羞成怒,下令清军四面包围扬州城。有一些胆小的总兵和士卒,趁夜出城投降清军。

清军开始轮番攻城,扬州军民在史可法爱国精神鼓舞下拼死抵抗。击退清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三天过去了,扬州城岿然不动。多铎恨得咬牙切齿,调来西洋大炮攻城。而且,把炮口对准史可法亲自防守的西门。一颗颗炮弹呼啸着落入西北角,终于把城墙炸开了一个大缺口。潮水般的清军,冲进城里来。史可法一看城破,悲愤万分。拔出佩剑,就要自杀,被随从的部将夺了下来。部将们连拉带劝,保护着史可法出了小东门。

这时,一队清兵路过。见到他们身上穿着明朝官服,便问他们是谁?史可法怕连累部下,便大声说道:“我就是史可法!”多铎听说抓住了史可法,便亲自前来劝降。讲了三天,口干舌燥。但是,史可法毫不动摇。多铎到底露出狰狞的嘴脸,假惺惺地说道:“你既然是忠臣,我就杀了你,成全了你的名节吧!”史可法微微一笑,大义凛然地回答说:“与扬州城共存亡,是我早已经准备好的!哪怕碎尸万段,我也心甘情愿。但是,扬州百万生灵,你们不得杀戮!”

四月,史可法被清军处死。多铎因为攻城的清军伤亡严重,下令屠杀扬州百姓作为报复。大屠杀持续了整整十天,史称“扬州十日”。扬州失陷后,清军又占领南京。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章分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