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蠢蠢欲动

1个月前 作者: 七七家d猫猫
第685章 蠢蠢欲动

第685章 蠢蠢欲动

难以置信!

“猫鼠游戏”登场之前,媒体已经预料到电影可能引发狂潮,毕竟“蜘蛛侠”的超高人气依旧在发酵;但老实说,九月詹姆斯-弗兰科领衔主演的电影只是让媒体自娱自乐热闹一番并没有掀起太多波澜,前车之鉴让媒体对此次安森的表现稍稍保留一些意见。

然而。

首映式引爆全场——

撇开媒体口碑不说,观众已经集体陷入丧心病狂之中。

浩浩荡荡的狂潮,让同样在今年假期档上映的“哈利-波特”和“指环王”黯然失色;而且没有可比性,“猫鼠游戏”的首映之夜根本就是另外一个级别的狂热。

“我喜欢,我喜欢,我真的真的疯狂喜欢这部电影。”

“谁能够拒绝安森-伍德,反正我不行。”

“太好看了。出乎意料地好看,我本来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情前来首映式,但电影完全摧毁我的大脑,一段传奇的经历,更重要的是一部精彩的电影。”

“哇哦,我承认自己有偏见,传记电影就是得奖的大闷片,完全没有想到‘猫鼠游戏’娱乐性如此强,令人赏心悦目,老实说,安森在电影里堪称完美。”

然后。

所以——

比任何天花乱坠的称赞都更加直观也更加生动,为福克斯电视台的现场报道画上一个完美句号。

一个满脸激动的身影从福克斯电视台的镜头前面经过,又去而复返,看着镜头,又蹦又跳安静不下来,然后再一次地:

当然,也有观众不喜欢,也有观众并非那么狂热。

“啊,啊啊啊,啊啊啊!”

新闻,必须报道事实,但即使是百分之百的事实,不同排列组合也能够悄无声息地渗透编辑者的观点和立场,相同的材料也能够传递出不同信息——

安森,终究还是值得期待的?

“哈利-波特”和“指环王”都没有能够做到的事情,安森继暑期档之后再次完成壮举?就这样顺势跻身一线?

好莱坞那颗蠢蠢欲动又紧张又期待、又嫉妒又亢奋的心脏再次开始矛盾地拉扯起来,无法控制地狂跳不已。

一路,狂奔而去。

“啊啊啊!”

一张张不经修饰没有剧本显露真实的亢奋表情就是最直接的证据,毫无掩饰地呈现观众对电影的第一反应。

福克斯电视台比纸质媒体抢先一步,派出一个团队前往中国剧院进行首映式现场采访,今年暑期档通过“蜘蛛侠”和“星球大战前传2”的首映式采访环节为电视台赢得无数瞩目,他们准备复制黏贴一下。

从电视报道画面感受到的狂热,到报刊杂志文字传递出来的亢奋,不同信息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副栩栩如生的画面,让观众清晰感受到首映式的成功,轻而易举地让“猫鼠游戏”在圣诞节当天成为绝对话题,以摧枯拉朽的姿态占据家庭谈话的热门。

而这次,这一简单粗暴的冒险举动再次被证明为先见之明——

但是,剪辑和编辑的权力掌握在福克斯电视台手里,他们希望观众看到什么信息就知道应该如何编辑。

这,就是新闻的舆论导向功能。

“好看。真的好看。今年圣诞节一定要看的电影,不止今年,每年圣诞节都看一遍也没有问题。”

圣诞节清晨。

“史蒂文,你确定?”

“是的,我确定,我不关心。让我们先拆礼物吧。”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朝着妻子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不要说电脑了,就连报纸都完全看不到踪影——

在好莱坞经历无数大风大浪,这位导演已经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哪怕“少数派报告”遭遇小小的撞墙以至于“猫鼠游戏”被推向风口浪尖,他也丝毫不慌。

圣诞节就是圣诞节,工作可以放一边。

史蒂文是认真的,他不在意,根本就不需要在意,即使“猫鼠游戏”再次扑街,他也不担心自己的职业生涯受影响。

“礼物,拆礼物,孩子们已经按耐不住了。”

史蒂文在妻子额头印下一个吻,率先走向大厅。

这厢,史蒂文完全不在意也不关心电影的媒体口碑。

那厢,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高管以及数不胜数的制片人、乃至于导演演员编剧们,第一反应就是翻开报纸打开电脑阅读评论,没有人能够无视2002年的最后一个热点,千千万万的视线全部聚焦在“猫鼠游戏”的媒体综评之上——

甚至比当事人更加积极。

首映式的热闹是一回事,媒体评价反馈则是另一回事。

观众的追捧是一回事,专业媒体观点则是另一回事。

道理,人人都懂,但“猫鼠游戏”首映式狂潮着实太夸张以至于人们对电影的期待值也悄悄地持续攀升。

评价,应该不会扑街吧?

“洛杉矶时报”,一百分,“天才的表演,但更重要的是,天才的制作。”

有人!

映入眼帘的第一个评论就以绝对强势绝对犀利的姿态奠定基础,并且还是来自两大权威报纸之一。

本来就已经提升到全新高度的期待值居然再次打破天花板上升到一个匪夷所思的高度,全面引爆。

“视与听”,一百分,“斯皮尔伯格作为制作人的一项优秀能力就在于恰到好处地选择正确的卡司,摄影、配乐、剪辑、造型以及美术指导完美无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复古而且流畅,为观众制造出一种天旋地转的沉浸式观影体验。

但这部作品里的神来之笔则是选择伍德担任小弗兰克-阿巴贝尔这个角色,他的个人魅力完美无缺地与角色融合在一起,他的脆弱他的张扬他的孤独他的朝气他的挣扎他的天真,一切堪称完美,让整个故事以及这个人物具有说服力,甚至让观众爱上这个年仅十七岁的少年。

毫无疑问地,伍德让这部电影上升到全新层次并且具有无限可能。

尽管不可思议,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伍德比起彼得-帕克来说,更加适合小弗兰克-阿巴内尔这个角色。

相信我,没有人应该错过这样一个光芒万丈的伍德。”

这本来自英国的专业权威杂志,业内地位毫无疑问也是金字塔顶尖,甚至比“综艺”、“好莱坞报道者”更胜一筹,他们以这样一种方式这样一种姿态送上顶级赞誉,这也正式奠定了电影的口碑风向——

不要忘记了,这是短评。

然而,“视与听”愣是我行我素地重新定义了一番短评的字数限制。

姿态,可见一斑。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