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唐宣宗大智若愚

4个月前 作者: songyvsh
76、唐宣宗大智若愚

唐宣宗大智若愚

唐朝最后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是唐宣宗李忱。李忱在当皇帝之前,呆头呆脑,很少说话,一副愚笨的样子;他当了皇帝之后,却英姿勃发,精明强干,大展宏图,开创了“大中之治”,而且他聪慧睿智,从谏如流,有李世民之风,被人誉为“小太宗”。好一个大智若愚的皇帝!

两唐书记载,李忱,是唐宪宗第十三个儿子,是唐穆宗的弟弟、唐武宗的叔叔。李忱的母亲姓郑,侍女出身,地位卑贱。

李忱有二十多个哥哥弟弟,母亲又身份低微,因而不受宠爱,长期默默无闻。李忱年少时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他乘龙上天,便告诉了母亲。母亲吓了一跳,赶紧叮嘱他说:“这梦千万不要让别人知道,你以后也不要再说这事。”

李忱从小就不爱说话,显得傻乎乎的,众人都认为他不聪明。李忱长大以后,目睹了宫廷争斗和尔虞我诈,深知宫廷险恶,更加沉默寡言,特别对于时政,从来不发表任何意见。人们都认为他不懂政治。

李忱虽然是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但年龄差不多,甚至比唐文宗还小一岁,因而他们并不拿他当叔叔尊敬。尤其是唐武宗,很看不起这个窝囊叔叔,时常在公众场合取笑他。李忱只是傻笑,似乎并不在意。

公元846年,唐武宗病危,已经十多天不能说话了,经常处于昏迷状态。李德裕等大臣求见,被宦官阻挡,不能入内。眼见皇帝不行了,由谁继位就成了头等大事。唐武宗没有立太子,他有五六个儿子、七八个兄弟、二十多个叔叔,都有资格继承皇位。按照正常情况,李忱并没有优势,可他有愚笨这个优点,所以,宦官们看中了他。

宦官马元贽精心设计了两步棋。他以唐武宗诏令的名义,先让李忱监国,执掌了朝廷大权;很快唐武宗驾崩,李忱就名正言顺地继位当上皇帝,被称为唐宣宗。

唐宣宗称帝时三十七岁,已经相当成熟了。唐宣宗在登基的第二天,就一反常态,干了一件出乎意料、一鸣惊人的大事,震动了朝野。原来,唐宣宗下诏免去了李德裕的宰相职务,把他逐出朝廷,贬为荆南节度使,宣布由自己亲理朝政。

李德裕在朝中执政多年,位重功高,唐宣宗却一脚把他踢开,众臣无不惊骇。大家这才知道,唐宣宗并非软弱无能之辈,而是杀伐果断、具有雷霆手段的强人。

李德裕才能出众,辅佐唐武宗开创了“会昌中兴”,功勋卓著。但他揽权过多,独断专行,不把他拿掉,唐宣宗难以亲政。另外,李德裕大搞党争,排斥牛党,在朝中有很多政敌。再加上李德裕平时看不起李忱,唐宣宗早就对他不满了意。所以,唐宣宗一上台,就首先拿他开刀。

唐宣宗此举,有两个重要含意,一是强化皇权;二是宣告延续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结束。不过,唐宣宗对待功大于过的李德裕,明显有失公允。李德裕后来被一贬再贬,最终在崖州病逝,终年六十三岁。

唐宣宗崇拜唐太宗李世民,决心仿效,开创清明社会。唐宣宗把《贞观政要》端端正正地书写在屏风上,天天拱手拜读。

唐宣宗勤于政事,每天天不亮就上朝,亲自处理朝政,大小事务都由自己决断。他明辨事理,行事果断,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所有事务,都处理得干脆利索,井井有序。群臣都被折服了,惊呼道:“皇帝好像变了一个人”。

唐宣宗特别佩服唐太宗的善于纳谏,他知道,只有多听别人的意见,才能少犯错误。唐宣宗鼓励群臣直言进谏,他也做到了从善如流,凡是正确的谏言,无不听从。唐宣宗的一个做法很独特,凡有大臣重要的奏议,他都是洗手焚香之后,才进行阅读,其虔诚态度,超过了李世民。

唐宣宗重用忠诚正直的大臣。魏徵的五世孙魏谟,继承了祖辈的遗风,敢于犯颜直谏,唐宣宗提拔他当了宰相。其他大臣进言时,大都委婉而谏,魏谟却不管这些,总是开门见山,无所忌讳,语言犀利。唐宣宗常常对别人说:“魏谟有他祖辈的风范,朕敬重他。”

唐宣宗宽厚仁义,平易近人。宫中有些身份低下的杂役,只要唐宣宗见过一面,就能记住他的名字,从来没有弄错过。有时宫女杂役生了病,只要唐宣宗听说了,就派御医前去诊治,甚至亲自跑去探视病情。这在历代皇帝当中,是极其罕见的。宫中上下,全都盛赞唐宣宗是明君仁君。

唐宣宗对天下百姓,也是十分关心,经常深入民间,访贫问苦。唐宣宗知道,天下之大,他不可能全都走遍,于是想了个办法,专门组织一批翰林学士,将全国各州的风土人情和民生利弊编成册子,供他每天阅览。这样,皇帝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有一次,邓州刺史薛弘宗入朝奏事,唐宣宗与他谈起邓州的情况,头头是道,十分详尽,有些情况连薛弘宗都不知道。薛弘宗大为惊讶,逢人就说:“皇上真是神仙,天下事他怎么知道得那么清楚。”

唐宣宗效法贞观之治,用心治理国家,自然是成效显著。在政治上,唐宣宗加强中央集权,限制宦官势力,整顿吏治,严明法纪,为“甘露之变”中的受害官员平反,纠正唐武宗灭佛的过火做法,允许佛教发展,努力形成政治清明、社会风尚良好的氛围。在经济上,实行勤俭建国,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农耕,百姓日渐富裕。在军事上,击败北狄,稳定北方;驱逐吐蕃,收复西域;平定安南,都护南疆。

唐宣宗当皇帝十三年,使混乱的大唐王朝有了很大起色,特别是唐宣宗的为政之道,颇有贞观之风。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大中之治”,唐宣宗被誉为“小太宗”。

不过,也有学者批评唐宣宗,说他只知道搞小恩小惠,不知大节。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长期存在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两大弊端,唐宣宗并没有将弊端彻底消除,唐王朝仍然暗藏危机。

公元859年,唐宣宗病逝,终年五十岁。

唐宣宗死后,继任的几个皇帝昏庸无能,国内危机爆发,唐朝再也没有中兴过,而是走向末路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