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折本买卖也得做

2018-04-15 作者: 我是小民
第60章 折本买卖也得做

顺着路一直往湖里的方向拉,淤土道路坑洼不平,平车颠簸不已。Www.Pinwenba.Com 吧再往前走就要上湖堤了,堤下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

“吆喝吆喝,开张吧。”王红卫说。

没有谁吆喝。都没干过这事,张不开口。

已经来到村头了。

“结巴,你来。”王红卫只好点将了。

孙合作还真不含糊,放下车子,拿毛巾擦把脸,扯起嗓子:“卖……苹果!”

王红卫笑道:“行!结巴。你这结巴嘴比好嘴吆喝的还地道。”

贾高产摇摇手:“不对不对,不是这样吆喝的,应该是买苹果。”

孙合作停下来,看着王红卫:“到底是……买还……是卖?”

王红卫挠挠头:“我也不知道,怎么顺就怎么吆喝吧。只要让人家听见来卖苹果的就行。”

孙合作又喊了几嗓子。

几个孩子听见吆喝飞奔的跑过来,围在平车周围眼巴巴的看。

王红卫拿起两个苹果朝一个孩子亮了亮:“看看,又大又甜的苹果。小孩吃了长**,大人吃了扎胡子,新媳妇吃了生娃娃。快点回家叫你娘去,买苹果喽——”

孩子噔噔噔往家里跑。

苇声朝着其他的几个孩子:“还不赶紧回家?晚了让人家买完了可就吃不上了。”

几个孩子都往家里跑,有个孩子嘴里还喊着:“娘,娘,快点来买苹果。”

有几个二十来岁的小媳妇陆陆续续给孩子们牵到了平车跟前,她们有的端着小条框,有的挎着小篮子。

“咋卖的?”她们一边挑拣一边问价钱。

“不挑不拣,一毛五一斤。像你们这么挑来拣去的,两毛钱一斤。”王红卫一只脚踩在平车框子上。

“两毛钱斤?坑死人了!不买了。”有个小媳妇拉了孩子就走,孩子一步三回头,手指头伸进小嘴里,口水流出好长。

“卖苹果了!小孩吃了长**,大人吃了扎胡子,小媳妇吃了……”王红卫没吆喝完,打住了。

有个孩子接上了:“小媳妇吃了生娃娃。”

几个小媳妇“嗤——”的笑起来,其中有个朝着离开的小媳妇喊:“逼!走啥?不拣就不拣呗。管他贵贱,买几个给孩子吃就完了呗。看孩子馋的。”

那个小媳妇就又拐回来:“不看着他的苹果好就真不买了。”

“过秤过秤。”她们催促着。

王红卫看看苇声,苇声也看看王红卫,四个大眼瞪小眼了:没带秤来。

“母(笨蛋)了吧,母了吧?还做生意呢,不带秤还做生意?”几个小媳妇笑话起来。

王红卫嘿嘿笑了笑:“各位大嫂,谁能行个方便?借个秤使使。”

“借个秤行,价钱得便宜点。”刚刚拐回来的那个小媳妇说。

王红卫看看苇声,苇声点点头。

王红卫说:“这样吧,你买十斤我送你一斤。成就成,不成就算。”

小媳妇说:“我都买完。怎么送?”

孙合作说:“真都……买完?那好……办了。一共三……百三……十斤,不用借……你的秤了。”

小媳妇说:“你不借秤我不买了。走,咱都走。”说着向别的几个小媳妇使使眼色。

几个小媳妇果真都倒下苹果就走。

王红卫小声嘀咕道:“咋办?”

苇声说:“别急,她们肯定还得拐回来。你不看那个孩子在闹吗?孙合作,吆喝,接着吆喝。”

孙合作学着王红卫:“大……苹果了,大……苹果了。小孩吃……了长……**,小媳……妇吃了生……娃娃喽。”

孙合作漏掉了一句。

几个小媳妇都扭着头往这边看着笑。有个小媳妇因为孩子闹得厉害又走回过来:“俺买。”

王红卫说:“没秤。”

小媳妇说:“俺家有秤。”

王红卫说:“一毛五不卖了,两毛钱一斤。”

小媳妇一愣怔:“俺借给你秤,总得便宜点吧?”

王红卫故意大声说:“成。给你还是一毛五,她们要买一律两毛,少一分也不卖。”

几个小媳妇一听又都围上来,七嘴八舌的:“没见过你们这么坑人的,刚刚还是一毛五,转眼就是两毛了?投机倒把啊?”

刚才的小媳妇求情似的对王红卫说:“一毛五就一毛五吧,刚才都是跟你们闹着玩的。”

王红卫煞有介事的皱皱眉:“看你的面子,一毛五就一毛五。秦卫生,你过秤。贾高产,你记账。孙合作,你再到里边吆喝几声去。”

一下子卖掉一筐多。

“咱是不是卖的贱了?要不,她们都买那么多?”“到下一个庄卖两毛钱一斤试试。”“别给人家把咱当投机倒把贩子抓了,那可就好看了。”

初战告捷,几个兴致极高,一边高谈阔论一边顺着湖堤直走。

“买苹果喽!”“买苹果喽!”“卖苹……果喽!”……几个走着吆喝着,一个比一个吆喝的响亮。

“行了,别吆喝了行不?没看见这都没人吗?等到了庄上再发挥吧!”苇声发现湖堤上下除了树木就是芦苇,根本就没有村落住家。

王红卫不无得意的说:“今天我怎么突然发现我这么有才华?简直才华横溢了。将来回了城如果能进了商业部门工作,我相信我肯定能混大了。”

苇声不太买王红卫的账:“你就别往自己脸上抹粉了。就你那也叫才华,说白了还不是生意经——今天我也发现了,你倒是很会坑人的。”

孙合作张着嘴笑道:“小……媳妇吃……了生孩……子——王红卫,你是……咋编出……来的?”

王红卫说:“这是学的人家的。小的时候,我住在农村我姥姥家,有个遛街串巷卖苹果的就是这样吆喝的。我记的可深了。”

湖里人烟稀少,住的也比较零散,十来户人家的村子就属大村子了。好在湖里的人家多半打渔为生,家家都有杆秤或是盘秤,苹果卖的倒是很顺利,下午两点多钟的时候就卖完了。

一趟赚了将近二十块钱,几个高兴的直想跳。

“才半天不到就卖完了,明天高低得拉两辆平车。”“明天也高低不能再像今天这样憨着脸直往前跑了,不到黄河不回头多跑了多少路啊!”“今天来……回这一……趟有五十……里路吧?”“最少最少也得有五十里路。”

连续三四天都顺风顺水。

“这几天都是下东北,下西北,今天下东南,上二级坝方向遛遛吧?”苇声有私心,向王红卫建议道。

王红卫没反对:“行啊!就不知那边卖头大不大?试一趟吧。”

两辆平车,孙合作、王红卫搭伴,贾高产、苇声搭伴。兵分两路,说好最终到二级坝碰头。

贾高产提出疑问:“到二级坝就算是抄近路至少也得四十里,光跑路也得跑半天,又拉着重车子,还得卖苹果吧,得跑到啥时候?”

王红卫不以为意:“就当一次艰苦的旅行吧,听说二级坝建的雄伟壮观,趁便看看二级坝的风景去。”

苇声憧憬着:“那边有矿区,苹果肯定好卖,说不准还能卖个好价钱呢。”

生意出奇的差,快到晌午了居然还没开张。苇声心里有念想还不觉的怎么,贾高产出声了:“今天真不该往这边来,你咋偏要往这边来?不知王红卫、孙合作他们情况怎么样?”

天气又闷又热,汗擦不退。

苇声不说话,他感觉没话可说,今天这结果是有点对不住贾高产,跑这么远路一点成绩都没有。

正是做午饭的时候,苇声、贾高产来到一个较大些的村子,家家户户都冒出炊烟。

村子当街拐角的地方聚着一群人。

“卖苹果喽!”苇声吆喝起来。

近了,是一群人在围着水井打捞沉到井底的水桶。苇声把车子停放在一边和贾高产一前一后靠上去。

“好,勾到了,勾到了。”打捞水桶的是个老头,脸上露出喜色。

老头小心的匀速往上扯着绳子,一圈人都伸着脖子往水井里看,苇声也挤过头去往井里看。

“上来了,上来了。”老头口里念念有词。苇声看见绳上系着的抓钩已经出水,抓钩的一根齿尖儿刚好挂住了水桶的提手儿。

“卖苹果喽!卖苹果喽!”苇声吆喝着回到车子旁边。

“哪里的苹果?”总算有人搭腔了。

“义和庄的苹果。”苇声回答。

“刚刚来过的也是义和庄的吧?”那人问了问身边的人。

贾高产看看苇声,小声道:“不会是他两个吧?”

苇声肯定的说:“不是,他两个走的不是这个道。”

“多少钱斤?”他们围上来。

“两毛。”苇声没有犹豫。

他们摇摇头,有两个离开车子要走。

“别走啊,你们给个价?”苇声笑着说。

有个中年人伸出一根手指头:“一毛钱斤。”

苇声摇着头:“这个价,我们从园里也发不来。两毛钱一斤,都是这个价卖的。”

忽然听到雷声。

中年人抬起头望着东北的方向:“你也别坚持两毛钱一斤了,你看看,起天草(要下雷雨)了,过会下了雨,一毛钱一斤也没人买。”

苇声也往东北的天上看,像是有雨要过来了。

“一毛五,卖了吧。”贾高产有点沉不住气。

“好,既然说了,一毛五。”苇声大声说。

中年人点着一支烟,坚持说:“就一毛钱斤吧。现在一毛钱斤还好卖,等雨下下来,一毛钱斤也卖不了。我说这话你不信,等着看啊。”

苇声摇着头:“不够本,不够本儿。不买没什么,咱们走。”

“就怕你们走不了了。”中年人说,“撑不十分钟,雨肯定下下来。我是好心对你们说。你们要拉走,肯定给淋到半路上。”

云彩果然上来的很快,雷声也响亮起来。

“走走。”苇声招呼着贾高产,态度很明确,折本的买卖做不得。

刚一出村,大雨点子下来了,两个都没带雨具。

村子里有人喊:“卖苹果的!回来,回来吧!避避雨再走!”

两个只好返回来,把车子停放在一户人家的凉棚底下。

中年人笑着说:“咋样?我没说错吧。你们偏要走。我说啊,还是卖了吧,就是雨停了路这么粘你们也拉不走了。一毛钱斤也比烂了强。一毛钱一斤你们要是愿意卖,这车子苹果包给我,我负责给你分下去,一分钱不少你的。这样,你们也少折一点,咱们也吃一回贱苹果。”

中年人说的在理,苇声和贾高产交换了一下眼色。

“行,大哥。就按你的办,劳驾你了。”苇声不再坚持了。

“唉!今天折本定了!”贾高产不无气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