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学会礼貌地说“不”

2018-04-15 作者: 耿军
教孩子学会礼貌地说“不”

人际交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很多情况下,“是”这个词并不总是适用的,要知道,我们不是超人,在遇到某些事时如果做不到或者认为没有必要去做,就需要向对方说“不”。Www.Pinwenba.Com 吧说“不”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破坏人与人的关系,而是要让对方高高兴兴地接受“不”字,避免可能出现的僵局,这就需要孩子学会运用语言技巧,借助表达能力来赢得对方的体谅。

案例

罗斯恰尔斯是一名犹太人,他在耶路撒冷开了一家酒吧。酒吧的面积虽然只有30平方米,可是远近闻名,每天不仅挤满了当地人,很多游人也慕名前来。

有一天,罗斯恰尔斯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人向他提出包下酒吧,谢绝其他顾客的要求。罗斯恰尔斯说:“无论是作为顾客还是朋友,我都非常欢迎你们,正因为如此我更不能谢绝其他人来酒吧。”

打电话的人犹豫了一会,接着说:“我是出访中东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别人向我推荐了您这家酒吧,我十分感兴趣,希望您能考虑一下我的要求。”

罗斯恰尔斯礼貌地回道:“先生,您愿意光临本店,我深感荣幸,我想其他顾客也一定很想和您见面。”

听了老板的话,基辛格最终放弃了包场的打算,像普通顾客一样,只预定了一桌。

罗斯恰尔斯面对基辛格的显赫地位,既没有奴颜卑屈迎合,也没有强硬地拒绝,而是不留痕迹地告诉基辛格,在他的酒吧里,所有的顾客对他来说都是平等的,希望基辛格能暂时抛开美国国务卿的身份,公平对待其他人。

罗斯恰尔斯的拒绝非常到位,既打消了基辛格“不合理”的念头,又保全了他的面子。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也会遇到相同或类似的问题,但大多由于缺乏拒绝人的习惯和经验,在该说“不”的时候只能硬着头皮答应。这种做法看似问题不大,实际上隐患很大。例如,孩子不会拒绝,就可能被别人利用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或者因为不会拒绝,一味隐忍,最后终于爆发。因此,我们不仅要从小培养孩子“拒绝”的意识,更要教给他“拒绝”的技巧,使他们最终掌握处事技巧,这也是口才训练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1 直接拒绝

如果对方提出的要求很明显做不到,或者无法找出其他借口,这个时候最好将拒绝的意思当场说明,如“我想我无法满足您的要求”、“您的好意我心领了”。尽管拒绝要直接一些,但还是要避免生硬的态度,要面带微笑,认真地将拒绝的原因讲明白。如果对方是要给予孩子什么,别忘了向他表达谢意。

2 婉言拒绝

并不是所有的场合都适合用直接拒绝的方法,有时候为了照顾提要求人的情绪,顾全他的面子,最好用温和委婉的语言来表达拒绝,它更容易被人接受。

(1) 用幽默的方式拒绝:用幽默的方式拒绝,可以令对方在笑声中冲淡因被拒绝而产生的失望感。意大利音乐家罗西尼在拒绝朋友为他立一座纪念碑时,是这样拒绝的:“浪费钱财!给我这笔钱,我自己站在那里好了!”罗西尼既点出朋友为他做出的牺牲——花费金钱,又用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含蓄地谢绝了朋友的好意,使他的拒绝不但不生硬,反而富有人情味。

(2) 借他人找一个合理的借口:这种拒绝方法实际上是将对方的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第三方身上,比较适合不方便说出真实的拒绝原因,又找不到其他可信的理由。比如,孩子想要拒绝小伙伴去公园的邀请,可以这么说:“太可惜了,爸爸妈妈上星期就计划好要去×××地方,要不然我一定和你一起去公园。其实我也想去公园玩,可是爸爸妈妈肯定不会取消计划的。下次我一定提前和爸爸妈妈说,咱们一起去公园!”在这个借口中,孩子将爸爸妈妈作为“挡箭牌”,又不失时机地表明自己其实也想去公园,只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从而让对方将心比心,能欣然接受了拒绝,又不会因为被拒绝而感到尴尬。

(3) 将错就错地拒绝:如果对方提出的要求比较荒谬,而孩子又不方便直接拒绝,不妨利用将错就错的否定方法,即在对方荒谬要求之上,引出一个更为荒谬的结论,诱导对方自己否定自己的观点,将拒绝的接力棒转交给他。

3 沉默拒绝

当对方提出的要求比较棘手,甚至带有挑衅、侮辱意味,这时不妨引导孩子中止说话,静观其变。这种方法常会给对方在心理上造成较强的威慑力,令对方知难而退。

4 回避拒绝

如果对方提出过分要求后,用沉默拒绝的效果不佳,或担心伤到人,可以尝试避实就虚的回避拒绝。也就是说,在面对请求时,既不明确说“是”,也不说“不”,而是转而谈论其他事情。

不管是哪种拒绝方式,都要注意一点:不要在别人刚开口时就断然拒绝,这样做只会令人觉得你不通情理。即使有心拒绝,也要认真倾听完别人的话,弄清对方的要求和理由,再选择合适的拒绝方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