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孩子训练倾听习惯与能力

2018-04-15 作者: 耿军
帮助孩子训练倾听习惯与能力

倾听是有技巧的,掌握了这个技巧,就可以让沟通变得更简单。Www.Pinwenba.Com 吧当孩子与某人聊天时如果缺乏技巧,就可能令对方慢慢地没了开口的**,此时即使孩子的表达能力再好,也很难将话题续上。相反,当孩子在倾听时使用各种方法表现出自己的兴趣,对方就会受到鼓舞,讲起话来更有激情,并主动进行互动,从而使孩子占据谈话的主导位置,让他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口才。

案例

昕昕最喜欢说话了,特别是大人交谈时,总是抢先发言,迫不及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爸爸说了他好多次,可是昕昕并没有放在心里,反而觉得很得意,认为这是自己的长处。一开始,大家碍于情面,对他这种做法没有指出来,昕昕于是变本加厉,往往人家刚说一句,他就接上五六句。终于,昕昕这种做法惹怒了小朋友,大家不愿意和他说话,就连大人也很少听昕昕说话。

昕昕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爸爸告诉他:“每次别人说话时,你要么不认真听,要么就乱发言。你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谁愿意和一个不尊重人的孩子说话呢?”昕昕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再听别人说话时,他都忍着不出声,可是问题又来了,大家都觉得和昕昕说话没意思,他一句话都不回应。

昕昕感到很委屈,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倾听”到底应当怎么做才好呢?

昕昕的“错误”就是误解了倾听的真正意义。倾听,是为了更好地与对方互动,这就需要在倾听过程中,用适当的方法来调动对方说话的情绪、引导谈话的方向,使之真正达到“听说一体”的目的。昕昕先是采用“完全不听”的做法,这种做法让昕昕过足了嘴瘾,却忽略了他人的需要,最后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而后昕昕又矫枉过正,采用“一言不发”的方式来倾听,根本没有与他人产生互动,不仅自己说话的机会少了,还给别人留下“闷葫芦”的印象,这对于表达训练显然是收不到任何效果的。为了能使孩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需要我们引导孩子学会去积极地倾听,并将倾听作为一种习惯扎根在成长过程中。

1 营造良好的倾听环境和氛围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一点干扰就会让“倾听”功亏一篑。因此,在与孩子交谈时,把电视、收音机等音量调低或关掉,将周围其他声音降至最低。如果孩子在周围声音降低后还显得比较兴奋,则要留出几分钟时间,让他定下神,恢复平静。

2 引导孩子去听

在排除外来干扰时,事实上我们还是不能让孩子的注意力完全集中,这时就要靠家长的引导,比如抓住机会对孩子说:“我在说的时候,你思考一下我说的对吗?”、“你还有什么补充吗?”、“你还有更好的意见吗?”等,这些问题会让孩子意识到,只有去认真地听,才能找到更好的答案。

3 激励孩子倾听

积极的语言激励可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对他们学习“倾听”也同样有用。在培养孩子倾听习惯及能力过程中,家长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要让孩子尝到成功的喜悦与满足感,可以经常说:“你听得真认真,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你听明白了我的真正意思,我真是太高兴了!”、“你不仅听明白我说什么,还提出自己的想法,真是不错。”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一个理解与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孩子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4 了解说话人背景

投其所好除了可以用在交谈上,同样也可以用于倾听场合。即在倾听前,要让孩子了解交谈对象的背景,包括:对方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他有什么样的经历,他表现出的观点和想法与他的经历是否有联系,孩子与说话者的关系如何等。了解了这些,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对方的话语,及时应对交谈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点出对方没有说出的意思,在某种程度上可提升孩子的语言魅力。

5 教孩子学会适时适当地插话

并不是所有需要倾听的场合,都需要“一言不发”,有时候抓住时机,适当插几句话效果反而会更好。插话的内容要简洁,并根据不同情境选择用词。当对对方说的话表示赞赏或认可时,可说:“对”、“有道理”、“是这样的”、“真有意思”;当对对方进行询问时,可说:“你的意思是……”、“真的吗”;当对方一时找不到词时,此时可帮他接下句话尾;如果想让对方说得更深一些,不妨用“能举个例子吗”、“你的依据是什么”来进行启发引导。这些插话方法不会影响对方的思路,反而会激发对方倾诉**,也为孩子发挥口才提供素材。

6 倾听时情绪要饱满

在倾听时,饱满的情绪能感染到说话方,比如当孩子听得兴奋时,对方讲得也就越兴奋;当孩子听得高兴时,对方也会越讲越高兴,两人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当孩子开口说话时,对方也会带着相同的情绪倾听,并给出积极回应。不过,孩子在调动情绪时要有针对性且适当,不能对方的话没有意思却捧腹大笑,或者对方在讲述悲伤事情时又嚎啕大哭,不仅会中断正在讲述的内容,还会打扰说话人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的沟通,即使孩子的语言表达再好,也不会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7 倾听时眼神、身体角度灵活调整

在倾听时,眼神交流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死死地盯住对方不动,那样很容易造成对方紧张、警觉,说起话来也有了顾忌,这样孩子就很难获得想要的信息。在轮到自己发言时,对方也会对孩子的话持有疑虑。正确的眼神运用方法是,两人眼神交流时间不宜过长,更多时间眼神要放在对方的鼻梁骨处。

除了眼神适当交流外,身体适当倾斜也能拉近彼此距离。在沟通时身体略微向对方的方向倾斜,可以让对方了解到孩子倾听的态度是积极的,内心就会产生更多的喜悦情绪,愿意倾诉更多内容,同时也会认真倾听孩子的发言。

温馨提示:倾听时不要有过多小动作,如频繁摆头、眼神飘忽不定、扳手指、整头发、抖腿、摆腿、手敲膝盖等。

8 进行一些倾听的动态训练

(1) 先向孩子形容某种事物(可直观感知的),让他回答是什么;再向孩子描述该事物的功能、用处,让他说出对该事物的印象或感觉;接着说出两种不可直观感知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让孩子回答为什么这么说;如果孩子对语言理解能力较好,可以将事物换成人物关系及内在情感。

(2) 先向孩子发出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续的指令,让他按顺序执行;如果完成较好,再向孩子描述某个物品的特征,让孩子在听完后去找到符合该特征的物品。接着,为孩子描述一个他曾亲自参与的场景,让他按顺序将经过简单画出来或写出来。最后,给孩子讲述一件他亲自参与过的完整事件,重复一定次数后,鼓励孩子在最短时间内复述一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