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卖炭翁的炭市街

2018-04-15 作者: 西岭雪
第五章 卖炭翁的炭市街

炭市街位于东大街北侧,南起东大街,北至西一路。Www.Pinwenba.Com 吧长226米,宽8米。1927年开拓,以该街卖炭为主而得名,是市内规模较大的副食品市场。

“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小学被老师逼着背书时并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亲自来到卖炭翁卖炭的旧地——西安炭市街。

炭市街位于东大街中段,属于典型的黄金地段。很多年以前,这里是长安的热闹街坊,白居易为《卖炭翁》加注:“苦宫市也。”“宫”指“皇宫”,“市”指“买”,这里是著名的“宫市”,生意自然红火,终南山下来的炭夫们在冬季多半会集聚在这里卖炭。

“晓驾炭车碾冰辙”,“市南门外泥中歇”,其路线应是一大早从终南山出发,直到“牛困人饥日已高”方经过南门进城,来到炭市街开始叫卖。然而可怜的卖炭翁运气是这样地不好,生意刚刚开张,偏偏遇到了两位“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结果“一车炭,千余斤”,只换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可是对于“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而言,红纱白绫可有什么用处呢?然而也唯有徒呼奈何,“宫使驱将惜不得”了。所谓“宫市”,其实不过是一种变相劫掠。

小时候每次背起这首诗,都感到由衷的气愤与同情。想象中,炭市街应该是灰头土脸,拥挤破败的。然而来了西安,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个样子。如今这条街上自然再也见不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了,取而代之的,是笑容满面喜气洋洋的小贩,和手提菜篮脚步散漫的精明主妇。原来,这里已成了西安最大的一条副食品销售街。

两侧一字排开的蔬菜副食品摊点井井有条,整条街上空以塑料顶棚完全遮蔽,成为宽阔的室内市场,装修得十分细致。再不像以前的卖炭翁,只有冬天一个季节好做生意,如今可是一年四季人气旺盛,从早到晚人潮涌动,风雨无阻。

市旺客多,各种时令瓜果、蔬菜、饮料、酒水,鸡鸭鱼肉等等,这里应有尽有,清楚地反映了西安人民物质生活的丰富。小贩们一边称菜,一边报价,一边还和老主顾聊几句天,逗几句贫,嘻嘻哈哈,宾主尽欢,很有几分知足常乐的达观。

同时,这里还是西安最主要的海产品、肉制品集散地,并且批发零售各种西安特产的干果,如核桃、大枣、杏仁等,所以不仅当地住户喜欢光顾这里,外地游客来了西安,也每每要到这里选购几样特产回去馈赠亲友。

不知是不是借了白居易《卖炭翁》的光,炭市街似乎不仅是普通的菜市场,而更是西安的一个重要景点。入口处的门面装饰颇为不俗,雕梁画栋,朱漆对联,属于典型的仿唐式建筑,逢年过节还要挂上大红灯笼,看起来很有几分辉煌的气势。外地人来了,看到炭市街的规模和档次往往会有一些惊讶和羡慕。

能将一条菜市街建得如此古香古色,一片皇家气派的,大概也只有皇城西安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