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今非昔比骡马市

2018-04-15 作者: 西岭雪
第三章 今非昔比骡马市

逛北京,总得先逛秀水街;游上海,不可以忘记华亭路;去广州,一定要去高低街;而走西安,又怎么可以避开骡马市?

骡马市位于东大街西段南侧,长612米,宽7米,相传明代此地是牲畜交易市场,清《咸宁县志》称骡马市,如今则是西安最著名的服装一条街,每天一日三市,承载着西安最为鼎沸的人声与最为密集的足音。Www.Pinwenba.Com 吧

骡马市的名字极不雅,不过是大实话。在明代,它的确是卖骡马牲畜的交易市场。

彼时,街道两旁都栽满了拴马桩,每日凌晨时分,天刚蒙蒙亮,人与畜已拥塞其间。收税的站在路口,牙家子(经济人)穿行来去,骡马嘶鸣,人群熙攘,十分热闹。交易时,买主与卖主通常并不交谈,而是两只胳膊凑在一起,将手拢在袖子里或用草帽盖着,彼此勾着对方的手指打哑语,表情极为丰富,尤如三十年代的电影默片。切磋半晌,买卖成功,于是彼此分袖相视而笑。其价若何,不足为外人道矣。

那时,这一带堪称古都最兴盛的商业区。不仅有骡马市,还有东、西羊市,清代为牛羊交易市场;东、西木头市,明代以聚居木器作坊得名;印花布园,明清印染花布十分有名;菊花园,清代一位贺姓豪富在此圈地建宅,遍植菊花,每到秋天,金色满园,香飘云外,行人经过,无不驻足。但是到了今天,这些都已再看不出当年痕踪了。

只剩下骡马市,虽然再不闻骡马嘶声,但是热闹繁华却不让从前,只是灰秃秃的拴马桩子换成了琳琅满目的服装摊点,穿着时尚的红男绿女代替了衣衫褴褛的农人掮客。原来,这里已成了西安著名的服装一条街,并且一日三市。每天清晨6点,这里便已开市,周边县市的菜农半夜即起,将前夜才摘的新鲜菜蔬水果运到这里直销,五月时,花农也会到这里卖花。9点时,菜农散尽,服装上市,又是另外一番繁华景象。这里集中了以销售服装为主的近450家店铺,服装主要来源于深圳、上海等地。

在西安,东大街起着引导服饰潮流的作用,而骡马市,便是“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敏感地带,素有西北服装“航标”之誉。据说,西安一半以上的美女都是打这里包装出来的。

以前在西安人中流传着一个极富调侃意味的悍妇笑话:小两口要回家探望双亲,想扯点布料买件成衣给老妈。去什么地方买呢?那就要看到底是送给哪个妈了——如果是回娘家,就去骡马市;回婆家,则到康复路(西安另一大型中低档服装批发市场)好了。由此可见,骡马市的服装在西安人心目中拥有着相多么崇高的地位。

记得刚到西安不久,第一次逛街就有朋友建议我去骡马市,说那里衣服又多又好又便宜。乍一听,我还以为是“罗马市”,颇为心动:“这么洋派大气的名字,肯定有得逛了。”顿时想到古朴建筑,欧式风情;朋友又指点说可以抄近路从东羊市穿行,我越发雀跃:“东洋市”?几乎没当做联合国使馆区。及至到了路口,看到匾额题字,不禁哑然失笑。

但是骡马市的服装的确值得一看,种类多,样式新,与名牌店相比,它的价格要低得多;与其它服装批发市场比,衣服的款式和做工又要好得多。我一向是名牌拥趸者,每年换季时要专门跑往外市买衣服。但骡马市却仍然是我常来常往的一条街。隔三差五,总要到这里挑一两件时鲜款式,最兴奋是去年春节,无缘故地很渴望一条红色宽摆长裙,朴素复古略带点村气的那种,走遍大小商场都无所获,最终抱着试一试的心来了骡马市,一眼望到,正是梦中的红裙,让我满足了一个春节。

骡马市的服装摊店主要分为三种:首先是路两旁最外侧的正规店面,通常价格略高一些,但是不妨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照百分之五十往下砍;店面前,隔着一条过道,是两排流动货车,因为上货快,价格低,所以反而是本街最引人注目的群体;到了晚间,路正中还会冒出一排小货摊,主要卖些化妆品、装饰物之类,花花绿绿,品种繁多。只要西安市面上出现最新潮的东西,这里便一定会首当其冲,比如千禧结,刮刮纸,还有小女孩戴在头上会闪光的金属蝴蝶扣,在这里都可以买到。

而最得趣的,还是玩味那些小货店的招牌,都是什么“寄奴”、“玉门”、“春归”、“清影”、“香故”、“淡妆”、“芳菲”之类,十分香艳旖旎。沉吟之下,忽然醒起,竟是各各都有典故出处的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春风不到玉门关”“只恐春归无觅处”“人道寄奴曾住”“人间四月芳菲尽”——竟不知是谁起了头,最早想出这样风格的名字来。后来听说它南面的解放市场在民国年间多为妓院,我才恍然大悟,大概这些字号是向旧邻居抄袭得来的。

不过估计多半是我胡诌吧,摊主们看了可不要生气,哈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