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夜枕枫桥边——江南风情之一

2014-08-19 作者: 樊新旺
第四章 夜枕枫桥边——江南风情之一

大巴车沿烟波浩渺的太湖边慢慢驶进古城区,在一曲《太湖美》的陶醉中,我突然觉得,苏州是用水做成的。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轻轻拉开一扇窗帘,远远望去,开阔的姑苏城,被翠绿掩映着很多两层白墙黑瓦的小楼,这便是姑苏的风貌。大巴车驶上立交桥,我便感觉车子在姑苏的楼顶上飞。在那一时刻,山顶上一座苍茫的古塔,紧紧地把我的视线掳去,听导游说,那是虎丘塔,是苏州城的标志,当年大文人苏东坡说:不看虎丘就等于没到苏州。

我从遥远的北方来了,来看这座古塔静静守卫的姑苏城。这座古色古香的江南小城,生存于小桥流水,碧波烟柳中,到处是澄澈透明的眼,到处是亦真亦幻的仙境,看着看着,我仿佛来到了另一个国度,置身于欧洲的威尼斯水城。这座吴楚古语遗留下来的姑苏,实在是太柔美了,它仿佛是一位穿着水裙的妙龄女子,伸出纤纤细手,深情地欢迎我的到来。

拱桥水韵,才子佳人,给这座小城增添了灵性。遥想当年,仕途坎坷的范成大,一路走来在这悠然的水乡隐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从这水乡走上岳阳楼。还有《三言两拍》的作者冯梦龙,还有五十多位状元的陈年轶事,弥漫在姑苏……想着想着,我的心就不禁潜游在过去的水文中,伴随那些名人往事,悠闲地在姑苏城漫步……

游玩刘伯温的私家园林定园,用罢晚餐,大巴车便向古运河的码头驶来。这时,沉睡了一天的姑苏城,睁开了千万双红黄绿蓝的夜眼,它们一路深情地把我们迎到古画舫船上。静静流淌了千年的古运河,似一条玉带,环绕这座美丽的城池。船开了,游船从沿水而建的枫桥堍码头出发,首先让游客看到的是阊门石路的繁华和山塘的古韵,船行至胥门,岸边林立的酒吧,展现出现代苏州的魅力和迷幻,到达盘门,我欣赏到全国独一无二的盘门三景,水陆城门和古运河两岸的文物古建筑,还有途经的多座造型各异的古桥。导游说,在别的地方,人们都在桥上看月,而在苏州,却在桥洞看月。一路上,伴随着导游娓娓动听的介绍,让我领略到古城苏州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变迁。我探寻着,运河两岸一边建有高楼大厦,一边是典型仿古建筑,古今相映,景致和谐,好一幅精彩的当代《姑苏繁华图》。

船在古运河慢慢地行进,各色的霓虹,勾勒出两岸古建筑的轮廓,映现出树木的参差陆离,河水的波光粼粼,彰显出姑苏古城的秀美和厚重的历史底蕴,令我充分领略了千年古城苏州的柔美和精致。

“朱楼映绿水,画舫泛碧波”。我们乘坐在古画舫船上,饱览古桥、古关、古镇、古刹的清幽景色,渐渐进入《枫桥夜泊》的意境,领略“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的旖旎风光。

这就是姑苏的韵味吗?不!当船行进了很远的时候,一位身穿丝绸旗袍的苏州女,突然从船头站起来,细手拨弹着琵琶,给我们唱起评弹来。一曲《枫桥夜泊》,飘在古运河上,更增添了我们的游兴。我静静地听着,细细地看着,这个苏州女,纤手白肤,玲珑水韵,在这华光灯影里,给我们释放姑苏的甜美之韵。我听着,听着,猛地感到,这位姑苏女,水灵灵的,像小家碧玉,更像一座姑苏城。有了这窈窕美女的弹唱,姑苏之夜,才更有神韵,才更能让我感到姑苏是那样的迷人……

游玩古运河,我们便下榻到一家叫“枫桥夜泊”的宾馆。安顿完毕,我便和妻下来透气。这时我才发现,宾馆前隔一条公路,公路那边便是一条河。我俩顺河闲逛,见有夜摊小吃,便要了两个小菜,喝了两瓶啤酒。完毕,看着对面的月牙桥问,那是枫桥吗?店主说,不是,枫桥在寒山寺里。又问离这多远,回答仅有三百多米。于是,我便和妻向寒山寺走来。来到寺边,见有一座塔,静静地沐浴着月光。寺门紧闭,我们只好站在另一座拱桥上,在月色下神往唐代那个大诗人张继。当年,他带着失落感,写下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著名诗篇。我想着想着,那心情就洒落在他描写的那种意境里。是他名扬了姑苏,令天下人心驰神往。如今,他吸引我来了。我看着寒山寺隐在月色里,悄然无声,只好站在桥上,静静地,静静地品味那种诗意,渐入那种意境……这时,行人渐稀,月牙西沉,在无奈的守望后,只好携妻返回,夜枕枫桥边,躺在它的水脉和文脉之上,甜美地入睡了……

哦,苏州,温婉柔媚,一个清水般澄澈透明的天堂……

2012年5月14日

原载《保定日报》2012年7月1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