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阳台上的老丝瓜

2014-08-19 作者: 樊新旺
第十七章 阳台上的老丝瓜

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就会看到向外凸出的阳台上面,一棚绿浪翻滚的丝瓜架。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底下还荡着两根粗壮的老丝瓜。说到这两根丝瓜,多少也蕴含着一缕乡愁和几丝愉悦。

两年前,由于父母多年的努力,我们举家迁到了县城。初来这个钢筋混凝土的世界,心中还满是欢喜,可没几天,就感觉眼里缺了点绿意,总是想起那个农家小院,还有院里那棚丝瓜。我想爸爸一定和我一样,惦念着他的清风居,毕竟,他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他总想在我们住的楼上营造出乡下老家的氛围。

今年初春的一天,我下班回家,看见爸爸满头大汗地在干什么,我放下包看了看,爸爸居然在我家的阳台上砌了一个小槽,还填满了土。我问他是做什么用的,爸爸嘿嘿一笑:“种花呗。”开始我和母亲还反对他,可爸爸并不在意,他认定的事,一准干到底。后来我们看他那乐此不疲的样子,也就由他了。没几天,阳台上终于绿了起来,什么扶桑,马蹄莲呀,这些都是花钱买的,还有一些叫不上名的花花草草,定是爸爸从他友人手里移来的吧。几天后,我惊奇的发现,阳台上又矗立起几秆绿竹,天呀,爸爸想把阳台变成竹林呀,亏得阳台不是太大,不然他定会把家里那两棵塔松也弄来。这样他还不满足,还要美化阳台顶部,于是,他又撒上了几粒丝瓜籽。

过了几天,丝瓜芽终于从土里冒了出来,爸爸伺候这几棵小丝瓜可算尽心尽力,他拾来几块干大粪,埋在了丝瓜秧周围,为它备足了养料。

在爸爸的精心呵护下,丝瓜秧开始蹒跚起步了。没多久,丝瓜秧开始疯长,妈妈笑他说:“看你这丝瓜,一定疯了秧,它怎么能长出丝瓜来?”听了这话,爸爸也不灰心,还说他为的是种丝瓜而不是吃丝瓜。

夏天到了,这几棵丝瓜爬满了我家的阳台。过了些时日,爸爸又把两个席编蝈蝈笼吊在丝瓜蔓下,两只蝈蝈比着嗓子歌唱。爸爸动情地说:“妮子,你听,多有韵味啊!等到了周末,我和你妈再去保定鸟市,买只画眉来,咱把这片小天地,弄它个鸟语花香……”爸爸是个作家,号称清风居士,如今身居县城,还常把那颗心揉进田园风光里。他闲情逸致很多,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爱好,就是吹笛子。当年,他在瓜棚月下,横吹玉笛,而今,爸爸又有了一个新的演奏舞台——丝瓜架下。晚饭过后,提着椅子,拿着妈妈给他沏的茶,当然还得由我递上那杆他尤为心爱的笛子。爸爸望着丝瓜和他心爱的花草,吹着他的“经典”小曲《篱笆墙的影子》,好不惬意。

丝瓜好像也听懂了爸爸的心音,翻着滚着长着,呈出一大片绿葱葱的样子回报爸爸,它的须弯弯曲曲,萦萦绕绕,紧紧抓住爸爸给它们搭的绳架。阳台上已经是绿的海洋,这期间,它们也曾经开过一些黄色的小花,但都不幸夭折了。一天清晨,我还没有睡醒呢,爸爸兴冲冲地拿着喷壶,跑到我的屋里,对我说:“快、快去看看,丝瓜长了,看你妈妈还说什么。”我笑了,爸爸没有白忙活。这以后,爸爸更是一天几次探望他的小丝瓜。过了几天,又长了一个,爸爸很是兴奋。饭也多吃了不少。这两根丝瓜比着劲儿地长,爸爸也舍不得采食它,终于,他们老了,挺着个大肚子,在丝瓜架下晃来晃去,成了我们观赏的风景。

爸爸已到中年,一生舞文弄墨,心里不乏浪漫情怀。他种的丝瓜丰收了,可我想,他收获得不止这些吧。

(此文为女儿樊美妮之作,获《中国作家》第二届金秋之旅征文一等奖)

原载《保定日报》《农民日报》转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