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哀哀恸哭

2018-04-15 作者: 纱缈非
第11章哀哀恸哭

又过了四十天,挪亚打开方舟的窗子,放出一只乌鸦,它一直在空中盘旋,等候地面的水干了才好停。Www.Pinwenba.Com 吧后来,挪亚再放出一只鸽子,用它来试一试水退的情形,可惜遍地仍然是水,鸽子找不到歇足的地方,就只有飞回方舟来了,挪亚就伸手把鸽子接过来,把它带进方舟去。

又过了七天,挪亚再把鸽子放出去,到了黄昏,鸽子飞回来,嘴里衔着一片刚扯下来的橄榄叶,挪亚便知道水已经退了。再过七天,他又放出鸽子,这次鸽子不再回来了。

挪亚六百零一岁的那年一月一日那天,地上的水都退干了。挪亚开门观望,地上的水退净了。到了二月二十七日,大地全干了。于是,上帝对挪亚说:“你和妻儿媳妇可以出舟来了。你要把和你同在舟里的所有飞鸟、动物和一切爬行生物都带出来,让它们在地上繁殖滋长吧。于是,挪亚全家和方舟里的其他所有”生物,都按着种类出舟来了。

挪亚筑了一座坛,把各种主认为洁净的动物和雀烧献给上帝。上帝嗅到这燔祭的香气,心里就说:“我再不会因为人的缘故咒诅这地,虽然人从小就心存恶念,但我再也不会像先前一样毁灭一切生物了。大地一息尚存,春播秋收,夏热冬寒,白昼黑夜,必定循序不息。”

银鱼,是洞庭湖闻名中外的特产,俗名为“面条鱼”,又有“洞庭鱼类皇后”之誉。它肉质细腻鲜嫩,富有营养,列为我国水产上品。它长约2寸左右,周身透明,洁白晶莹,漫游水中,如银梭织锦,似银箭离弦,出水以后,顷刻变白,像一段白玉,惹人怜爱。提起银鱼,洞庭湖区的老渔民会给你讲述当年孟姜女一段辛酸的故事。

传说,当年孟姜女的丈夫万杞良被秦始皇征为民夫,去修筑长城。春去冬来,寒暑更迭,桃花落了又开,湖水涨了又枯,孟姜女望眼欲穿,仍不见丈夫归来。又是一个朔风凛冽的寒冬降临了,孟姜女打点好缝制的棉衣,准备去探望万杞良,正好遇上秦始皇南巡来到太湖。孟姜女跪在皇上的坐骑之下,恳求开恩,赦回万杞良。秦始皇铁石心肠,没有一丝怜悯之心,说她丈夫早就死了,命令士兵轰走这个拦道的乡姑野女。当孟姜女被官兵强行拖走时,秦始皇突然一惊,民间竟有如此美貌女子,顿时生了歹念,吩咐州官把她送进宫去,要孟姜女答应做他的嫔妃。孟姜女至死不从,但身陷虎穴,难以解脱,于是心生一计,向秦始皇提出:要我入宫不难,只要皇上亲临我江南家乡,在我背回去的丈夫骸骨面前,御驾亲祭,百官吊奠,了却我与丈夫万杞良的夫妻之情,才能答应。秦始皇满口答应,立刻传旨照办。

到了御祭这一天,万杞良坟周围人头济济,站满了文武大臣和地方官员。坟前,三牲祭品,摆满了四张桌子。日近中午时,秦始皇亲自点烛焚香,执壶献酒,御祭起来。孟姜女素衣素裙,浑身雪白如银,在坟旁哀哀恸哭。方圆几十里内人人闻声落泪,个个咒骂无道昏君。

大约一个多时辰,御祭快要结束了,站在坟前吊奠的文武百官,叩头的叩头,作揖的作揖。这时,孟姜女已哭得死去活来,天昏地暗!此时,州官催她上船。孟姜女挣脱了强人之手,纵身跳进了奔腾咆哮的湖水。

秦始皇意识到中了孟姜女的计,大发雷霆,命令船夫赶快打捞。篓时间,孟姜女身上的白衣、白带、白绫化成千千万万条银鱼,游向五湖……

从前有一种活计,专门替人做家用的木桶,由于那时的木桶上有加固用的铁箍,所以这种活计被称为箍桶。九斤姑娘就是一位姓张的箍桶匠的女儿。她从小聪明伶俐,附近方圆几十里,无人不知九斤姑娘的才智超群。

一天,张箍桶到一户石姓人家做活。一进门,只见石老先生微微一笑,说到:“张师傅,我要箍两只桶:一只桶,两只耳朵翘耸耸,中间直弄通,一眼望去到山东;一只桶,中间横着一根栋,尾巴翘到通天空,翻转身来噗隆通。”张箍桶一听,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什么桶啊?幸好他还算机灵,连忙说:“我有件工具落在家里了,我去取回来再做。”

张箍桶回到家,把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九斤姑娘。九斤姑娘“扑哧”一笑,说到:“爹,这个容易。第一个不就是蒸饭的蒸桶吗,第二个是打水的吊桶啊!”张箍桶一听,可不是嘛,他高兴得跳了起来:“原来是这样,我马上就做!”

春秋时,吴国境内有座高山,山脚下有一对铸剑的夫妻,男的叫干将,女的叫莫邪。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莫干。干将、莫邪日夜辛劳,千锤百炼,用自己的心血铸出了一对削铁如泥的雌雄宝剑,雄剑叫“干将”,雌剑就叫莫邪。可是这个消息传到贪婪的吴王耳中,他派人抢走了“莫邪”剑,还把干将给杀了。

莫邪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含辛茹苦地把莫干抚养长大,并传给了他一身好武艺。到了莫干16岁那年,莫邪拿出“干将”剑,泪流满面的对莫干讲述了他父亲被害的经过。莫干听的心如刀绞:“娘,我一定要替爹报仇!”他佩上“干将”剑,拜别母亲,上路了。莫干来到姑苏城,正巧吴王在武场上看人比武。莫干大喝一声:“暴君,拿首级来!”挥动“干将”剑刺了过去。吴王吃了一惊,急忙抽出“莫邪”剑向莫干抛去。只见两道白光在空中闪耀,忽然并作了一道白光,从空中笔直飞落下来。青光一闪,吴王的首级滚了下来。

莫干报仇雪恨后,回到家乡,但是莫邪已经死了。莫干含泪埋葬了母亲,并用这套雌雄宝剑来陪葬。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取名为莫干山。

古时候,有一天,“咕噜”两声,太阳和月亮忽然之间都不见了,天地一片漆黑,眼见万物都快活不成了。大尖哥和水社姐这对年轻夫妇决定去帮大家把日月找回来。他们带着除妖用的金剪刀和金斧头,历尽了千难万险,来到一个深深的水潭边。水潭里忽明忽暗,原来是两条大龙在里面嬉戏。它们把太阳和月亮一吞一吐,玩得开心极了!大尖哥和水社姐看得满腔愤怒:你们倒好!可不管人们的死活了!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点了点头,同时将金斧头和金剪刀朝潭里一扔,“哗”的一声巨响,潭中激起千层浪,两条恶龙挣扎了一下,直挺挺得死在了潭底。

恶龙是死了,但太阳和月亮还沉在潭底,怎么办呢?大尖哥和水社姐跳下潭,吃下恶龙的眼珠,刹那间,他们两个都变得像山一般高大。他们每人拔起一棵几十丈高的大棕榈树,将太阳和月亮托上了山。从此,这个潭就被称为了日月潭。大尖哥和水社姐变成了潭边的两座雄伟的大山----大尖山和水社山,永永远远守护着日月潭。

元朝时候,松江一带种了许多棉花,但老百姓还是缺衣少布,为什么呢?原来这时,人们纺织棉布要先用手把棉籽剥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手指甲都剥得脱落了,也剥不出多少来。这时,有一位黄道婆,从海南崖山向黎族人民学习了一手很好的纺织本领,她下决心要改革家乡的纺织技术,使乡亲们生活得更好些。

黄道婆请来了一位老木匠,根据崖山人民用两根细长铁棍转动,轧去棉籽的方法,设计出了木制手摇轧棉车。这种轧棉车,是靠两人手摇,一人下棉籽,又干净又省力,效率大大地提高了。但有了轧棉车,还是用原来的小竹弓来弹棉花,还是慢呀!黄道婆又去找弹棉花的师傅,商量改革弹棉工具。改革出来,就是今天我们偶尔能见到的4尺多长的木制绳弦大弓。这样,纺织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老百姓也能穿上各种各样、五光十色、美丽鲜亮的棉布衣服了。

“启坛荤香飘四邻,佛闻弃掸跳墙来。”

从上面的诗句您就会知道“佛跳墙”这个名菜其所以名闻天下的原因了。它可谓集中国烹饪技术之大全,集山珍海味之大全,其原料有海参、鱿鱼、乾贝、鱼肚、鱼唇、鸡、鸭、猪肚、香菇、蹄筋、笋尖、火腿、鸽蛋等。加工烹调过程要求极其严格,首先根据各原料的情况分别蒸煮好,然后配上佐料冰糖、姜、葱、桂皮、福建老酒、茴香。装入坛中,盖上荷叶,再用玻璃密封。以旺火烧开后改文火煨之。要求达到烂而有形、味中有味、香留齿墙。

“佛跳墙”原名“福寿全”,为福州老牌“聚春园”所创,说起来还有一段有趣故事。

从前有一个富翁携带全家男女老少前来聚春园。一是慕其名,二是为了显示阔绰,点了所有的名菜。厨师便来了一个两全俱美的办法,考虑到将全部名菜上完肯定吃不了,而采取每菜一小点,合起来煨在一起端到桌上。老富翁一看竟是一盆大杂烩,怒责酒家。但酒家的掌柜是一个小伙子,聪明伶俐,有随机应变之才。便说:“老先生一脸福像,真是‘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现在全家团圆,子孙满堂,真为‘福寿全’也,故借此名菜献上以祝贺先生。”富翁听之大喜,食之果然大开胃口。如是便到处夸奖此菜,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很快就传遍了神州大地。

几名秀才也慕名到聚春园来订了“福寿全”,去野外聚餐。既是春游,也是吟诗会。但是菜冷了,只有用火煨热。因而浑香飘溢,飘进了田野,飘进了寺院,飘入了僧人的肺腑。寺里的僧人禁不住诱惑而偷偷跳墙出寺,和秀才们共享美酒佳肴。一觞一咏,情尽乐极。一秀才吟出:“启坛菜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而使“福寿全”改为“佛跳墙”沿袭至今。这个名菜之名可谓贴切之致,恰到好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