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移宫案与案中案

2018-04-15 作者: 徐文钦
8 移宫案与案中案

移宫一案是三案中的最后一案,它有前后两起:前一起发生红丸案之前,是前奏,前一起的主角是郑贵妃;后一起则发生在红丸案之后,是正案,后一起的主角是西李选侍,幕后的指使者仍然是郑贵妃,主角是西李选侍。Www.Pinwenba.Com 吧

所谓“移宫”是指,老皇帝去世后,老皇帝的皇后或亲近后妃应该搬出乾清宫,给新皇帝腾位置,好让亲皇帝登基居住,以正名分。但是,为了争夺个人的名位,一些不应该占据乾清宫的后妃占居了那里,不愿迁出,为了争夺乾清宫,这便成了移宫案。

关于乾清宫的政治地位,当时左光斗概括得非常好,他说:“内廷的乾清宫,就好像外廷的皇极殿,只有天子才能居住,只有皇后才能陪伴皇帝共同居住,其他妃嫔虽然在皇后缺位、伺候皇帝的情况下得以进入居住,但是,不能长久居住,这主要是为了区别尊卑。”乾清宫既有如此显重的政治地位,所以是后宫妃嫔们一心向往的所在,入宫之后,最大的愿望便是入住乾清宫。

八月二十日,也就是郑贵妃搬出乾清宫,移到慈宁宫的那天,朱常洛在即位二十天后才带着最宠爱的李选侍和16岁的皇长子朱由校由东宫慈庆宫移居到中宫乾清宫。此时,李选侍无疑成为了乾清宫的女主人。可怜明光宗朱常洛在乾清宫中只住了十天,就驾崩了。李选侍在郑贵妃的怂恿下,效仿郑贵妃,也不肯搬离乾清宫,以实现她封后的目的。

新皇帝光宗朱常洛迁入乾清宫之前,皇太子朱常洛的太子妃郭氏已经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病死,此后,朱常洛就没有再册封太子妃,只有选侍、才人、妃子侍御。除了生育长子朱由校的王氏外,还有两个姓李的选侍。跟随朱常洛入居乾清宫的,是他最宠爱的西李选侍。当时原有两个李选侍,由于居处是一东一西,所以被人称为东李、西李。东李人老实,也不得宠:西李又美貌又精灵,就成了他最宠爱的人。后人所称说的李选侍,指的就是西李。王氏死后,皇长子朱由校和皇五子朱由俭名义上便由二李抚育。

西李选侍本是郑贵妃安插到朱常洛身边的私人,她们相互勾连,相互捧抬。西李选侍和郑贵妃作风极其相似,而且泼辣剽悍尤远过之。

李选侍跟随朱常洛住进乾清宫后,朱常洛已经病倒好几天了,她已经晓得这个才即位就因沉湎于女色的皇帝将不不久于人世。而那个皇长孙朱由校不久即将被立为帝。为此,她打定主意要把朱由校紧紧扣带在身边,通过他来控制后宫和群臣,以实现自己封后的愿望。

这一天,病体沉重的朱常洛被群臣从慈庆宫移到了乾清宫,他就在乾清宫暖阁召见了众大臣。

当时,李选侍对病体沉重的朱常洛召见大臣都谈些什么极为留心,便躲在近处偷听。

“皇上,现在皇长子朱由校已经16岁,应该将他立皇太子,移入东宫慈庆宫居位。”的确,好色的朱常洛身边带着个大男孩的确不大好。

然而,朱常洛不放心,没有同意。

之后,朱常洛说:“李选侍好几次生产都没有保全孩子,现在只有一女,她有照护皇长子和皇五子的功劳,应当封为皇贵妃。”皇贵妃,在后妃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李氏本为选侍,在原太子宫中,只有太子妃有封号。封她为皇贵妃,已是出于越级的非常之封,显示了朱常洛的特别恩宠。她对此竟然感到不满足,可见她是多么狂妄,野心多么大。

听到这里,李选侍就从后面怂恿朱由校出来请封她为皇后。

礼部侍郎孙如游马上站出来上奏说:“现在两太后(朱翊钧王皇后、朱常洛生母王恭妃)及元妃(朱常洛的太子妃郭氏)、才人(朱由校的母亲王才人)的谥号都没有上,等到这四个大礼举行以后再为李娘娘进封皇贵妃也不晚。”因为李选侍先前不是太子妃,不可能一下子被封为皇后,这不合礼制。她前面还有个已经去世的太子妃郭氏。按照传统,选侍必须先封皇贵妃才能册封皇后。

听到这里,朱常洛也不好说什么,李选侍封皇贵妃的事就不了了之了。

八月二十九日,病人沉重的朱常洛最后一次在乾清宫暖阁召见诸位大臣,再一次下令册封李选侍为皇贵妃。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李选侍身穿大红衣,手拉朱由校,气势汹汹地冲进来,回头狠狠地对朱由校说了几句。然后用力把朱由校推到前面。朱由校慌慌张张,不知所措,快步走到朱常洛面前,冲头冲脑地说:“母妃李选侍要求封为皇后。”

病体沉重、气若游丝的朱常洛听了,没言语。

众大臣十分惊愕。李选侍见自己的要求没能得逞,十分气愤,两眼直盯着朱常洛。并大骂朱由校:“你这个没用的东西!我白疼你了!”然后狠狠地把他推出宫去。

九月初一六点左右,朱常洛归天。李选侍实在命薄,还没等到册封皇贵妃,即位刚一个月的朱常洛就驾崩了。

朝廷内外,一片混乱。此时,朱由校只有十六岁。

“殿下既无嫡母,又无生母,势力孤单,应该把他继续托给李选侍照护。”有个大臣提议。显然,他代表了那些倾向于郑贵妃和李选侍的朝臣。

“李娘娘表面是要照顾殿下,实际是要控制殿下。她认为只有拥有殿下,才能掌握主动权!”

“李娘娘既非嫡母,又非生母,决非可托之人。只有尽快使朱由校暂时离开乾清宫,摆脱李选侍的控制,才能稳定大局,这可是关系到国家前途的头等大事。”有些大臣则坚决反对将朱由校托给李选侍照看。

按说,新天子天启皇帝明熹宗朱由校要继位,西李选侍既然不是皇后,就应搬出乾清宫。

然而,李选侍仿效郑贵妃,赖在乾清宫不走,要求册封为皇太后,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她在乾清宫内与心腹太监李进忠(进宫时叫李进忠,本姓魏,天启即位后改名魏忠贤,也就是后来一手遮天的九千岁)等人,把皇长子朱由校带在身边,密谋策划挟持朱由校,不让他离开乾清宫,想凭此要挟群臣。由于群臣先前的反对,以及朱常洛的早死,李选侍要求封为皇后的梦想破灭,而且最终连皇贵妃的封号也没有捞到,可谓鸡飞蛋打。她为此无比愤怒。朱常洛一断气,她就把朱由校禁闭在乾清宫暖阁里,不让他出来为朱常洛守灵。

九月初一日清晨,廷臣们得知光宗朱常洛驾崩的噩耗,前来祭奠,向遗体告别,并商量尽快拥立朱常洛的皇长子朱由校继位。当时,朱常洛即位三天就病了,一个月就驾崩了,还没来得及册立朱由校为太子,且朱由校的生母王氏早死,就将皇长子交给李选侍抚养。

当方从哲、刘一燝、杨涟、左光斗等廷臣听说朱常洛病死,气喘吁吁地赶到乾清宫门外,准备入宫举行哀悼仪式的时候,却被守卫太监拦住禁止进入。

“站住!宫中禁地,休得乱闯!”把守宫门的太监,刀棍并举,凶相毕露,拦住他们不让进入,气得诸臣们面色发紫,面面相觑,一时竟不知如何应付,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

“今皇上崩逝,皇长子幼小,你们却挡在门口不容众臣子入宫哀悼,居心何在?”兵科给事中杨涟不信邪,他冲出人群向守门太监厉声喝道。太监们自知理亏,不敢争辩,这才慢慢退开。诸臣鱼贯而入,举行哀悼。杨涟(1572—1625),字文孺,号大洪,湖广应山县(今湖北应山)人,为官光明磊落。万历三十五年中进士,授常熟知县,克己爱民,称“廉吏第一”。升户科给事中,转兵科给事中。朱常洛临死以前,召顾命大臣,杨涟以七品小官侧身其列,为此,他深受感动,决心誓死报效朱常洛,辅佐幼主朱由校。所以,从这时起,他表现得更加积极,凡事都敢冲锋陷阵,从不计较个人安危。

“皇长子在哪里?怎么不见他在灵前?”杨涟喝退太监,群臣哭临后,却发现没有见到皇长子朱由校。朱由校身为皇长子却没有出席哀悼仪式,使诸臣更加疑虑不安,进一步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哀悼仪式一结束,争夺朱由校的斗争就进入短兵相接阶段。

“我们要求参见太子殿下!”众大臣再三请求见朱由校,但是怎么找也找不到他。

“皇长子本应当在柩前即位,现在却不在灵前,为什么?”内阁大学土刘一燝见状十分气愤,责问道。

“皇长子被李选侍藏起来了!”原东宫伴读、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较为正直,上前低声对众朝臣说。

“藏匿新天子!着实可恨!”刘一燝大声喝道。

“是!太可恨了!”群臣大怒,但又不能入宫搜查。

“我们要求去乾清宫去要回殿下!”

“请慢,公等先等一会,容老夫进去看看。”王安自告奋勇去乾清宫寻找太子。

“李娘娘,众大臣闹着要向太子爷,如果不让他们见,他们就不答应。”

“有这种事?真是反了他们!就不让他们见,看他们还敢反了天不成!”

王安来到乾清宫,请求见朱由校。好话说了一大堆,李选侍就是不让见。王安见哀求不成,急中生智,哄骗李选侍说:“皇储必须面见廷臣,封为太子,得到拥立才能即位,你这样藏着没有什么用处的。”

“既然如此,那就让皇长子随你去吧。”李选侍信以为真,将朱由校交给了王安。

王安喜出望外,立刻拉朱由校冲进暖阁,奔向外廷。

“看王安这慌慌张张的样子,怕是上了王安的当,李进忠,你们速去将太子追回。”李选侍突然感觉自己上了王安的当,马上派李进忠等众太监猛追出来,要朱由校回乾清宫,不让出大门。李进忠嘴里喊着“哥儿回来!哥儿回来!”一直追到外廷。

“万岁!”众大臣一见到朱由校,马上跪倒一片,高声呼叫。然后,急忙起身簇拥着朱由校登上了御辇,直奔文华殿。

“不敢当!不敢当!”朱由校连声说。

“李进忠,你公开阻挡圣驾,该当何罪?”王安一声大吼,李进忠和其他太监吓了一愣。

杨涟、王安等人乘机奋力推开众太监,亲自保驾护行。刘一燝和英国公张惟贤分居左右,连扶带推,拥着朱由校大步往外跑去。

刚刚跑到乾清宫大门外,李进忠带着众太监又追了上来,紧紧拉着朱由校的衣服不放,一定要他回去,并嚎叫:“你们要把皇长子挟持到哪里?”李进忠因用力过猛,把朱由校的衣袍扯断了一角,以至于他自己重重地摔倒在了地上。

杨涟冲地上的李进忠呵斥道:“你们不要助纣为虐,为虎作伥!”他一面怒斥,一面和众大臣一起把朱由校抱进轿内,迅速转过内左门,经察楼、文楼,直奔文华殿。

文华殿内,刘一燝等众臣争分夺秒地册立朱由校为太子。

“李娘娘要太子爷回乾清宫有话儿说!”上午九时,诸大臣刚刚行礼完毕,李选侍又派人来三番五次地纠缠,要朱由校回乾清宫。

“文华殿不宜久留!我们还是将太子爷先移居到慈庆宫吧!”诸大臣见形势如此,经过紧张商议之后,于上午10时过后,采取严密的保卫措施,把朱由校护送到了慈庆宫。慈庆宫,本是皇太子东宫所在地。把朱由校送到慈庆宫,也就包含着正位东宫的意思。

周嘉谟当着众臣的面嘱咐朱由校说:“今日少主之身,就是国家百姓托重之身,不可轻易行动。就是每天到乾清宫哀悼先帝,也必须等待各位大臣到齐以后才能出发。”

朱由校历来害怕李选侍,忙频频点头答应。朱由校本人对李选侍一贯的做法很是厌恶,也不愿回去。李选侍“挟太子以令诸臣”的企图落了空。朱由校为什么非常厌恶李选侍呢?原来,早在朱常洛为皇太子时,她就恃宠骄恣,屡次打骂皇太子才人、朱由校生母王氏。王氏为此忧愤成疾,郁郁而死。她临死之前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与李选侍有仇,负恨难伸。”王才人死后,朱常洛令把朱由校和朱由检托给李选侍照管。此时,李进忠见李选侍势大,也连忙投靠了过来,李选侍见他十分有心计,便高兴地接纳了他。李选侍为了控制朱由校,要他和自己住在一起。朱由校以“亲疏自有分别”为由,拒绝了她的要求。李选待十分气愤,规定朱由校每天必须按时向她行一拜一叩头礼。她有时在朱由校跪下叩头后,迟迟不让他起来,自己却翘着二郎腿洋洋自得地饮茶。连宫中的宫女们见了也十分气愤,但谁也不敢说。后来,客印月知道了这一情况,她对朱由校说:“小爷,你去对太子说,就说一个人去请安害怕,一定要我跟着一起去,不然就不去。”此时,朱由校已十三四岁,脑袋能转的过来,就在他父亲面前哭闹,没有客巴巴带着,就不去请安。朱常洛答应了,以后,客印月就带着朱由校每天去见李选侍。李选侍果然不敢再侮慢他。为了防止朱由校了解自己迫害王才人的罪行,李选侍禁止王氏的旧人与朱由校往来,违者立即逮捕、拷打。这些事情,朱常洛也都清楚,但他从不训斥李选侍,只是劝慰一下朱由校而已。

刘一燝还不放心,又转身对王安说:“今主上年幼,又无母后,外廷有事,我担着;宫中起居,你们可不要推辞自己的责任。”

杨涟站在一旁,也再三叮咛宫中守卫人员:“外面的事缓急,由各位大臣处理,保护皇长子的重任则全靠你们啦。”

“各位大人放心。”王安郑重地说,“有我王安在,就有主公在!”众大臣这才拜别朱由校。

离开慈庆宫以后,各位大臣不顾饥饿和劳累,又紧急回到文华殿商议朱由校何时登基问题。

“我看应该趁热打铁,于今天午时即位。以前孝宗皇帝逝世以后,武宗皇帝立即登位,现在太子幼小,国事复杂,应该比武宗皇帝更及时地即位。”

“最快也得到初三日。今日刚刚移居慈庆宫,明天礼部准备一下,后天,也就是初三日行登基大礼,比较合适。”

“初三日也太仓促。如今先帝死而未葬,丧葬大礼不容草率。”杨涟做事一向风风火火,喜欢快刀斩乱麻。这天,他却变得有些不同,犹豫不决。

“皇长子速登大位,可以定天下,安人心。”有人不同意杨涟的意见。

“安定不安定,不在登基早晚,处理得当,一朝无为而治又有何害?我看登基的日子还需要由太子亲自确定。”杨涟说完,回慈庆宫与朱由校商议登基的日期。

关于登基的日子,大家争来争去,意见还是不能统一。

当夕阳西下之时,杨涟重新回到文华殿,见到左光斗等人。

“你今天去见太子,没有坚定地主张今天登基,这恐怕会耽误大事。”

“是,要是误了事,找你算账!”

“事情如果有意外,割你老杨的肉吃也不足以解恨!”左光斗说得更狠。

杨涟听了众臣的意见,不由得毛骨悚然,他开始暗暗地为自己的主张感到后怕。他急忙又折回慈庆宫,命令锦衣卫的官兵:“你们务必要尽心竭力,保护殿下的安全,要内外防护,不得大意。出了问题,惟你们是问!”

这样,经过一整天的激烈争吵,朱由校终于逃出乾清宫,摆脱了李选侍等人的挟制,在慈庆宫住了下来。时称“避宫”,实际是避难。这天晚上,狂风大作,把慈庆宫的窗户刮得吱吱直响,似乎要将房顶掀开,搅得朱由校一夜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几次爬起来,仰望窗外,只见到处是黑压压的一片。杨涟临走时不放心地嘱咐,三年前张差梃击慈庆宫的情景,又忽然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那时,父亲朱常洛和自己险遭刺杀。现在,会不会有人暗受指使又来刺杀?”霎时间,朱由校觉得心情格外沉重。不知什么时候,风息了,夜依然很黑。他感到浑身冰凉,他十分想念他的乳母客巴巴。“乳母浑身丰腴,只要将自己的头埋在她丰满的**中间,立刻会感到无比温暖。这几天,父皇驾崩,她却无法来到联的身边……”

第二天——九月初二,宫殿里还很暗时,朱由校就早早地爬了起来,他刚刚被服侍着穿完衣服,正准备到院内透透气,李选侍派来的人已经闯入慈庆宫门。

“传李娘娘懿旨:今后每天所有朝臣的奏章,必然先呈送李娘娘,然后再给殿下阅览。”他们向朱由校传达了李选侍的命令。原来,朱由校被王安和群臣诓走后,李选侍也不甘乖乖束手就擒。贴身太监李进忠为她出了这个计谋。

消息传到群臣中间,像炸开了锅。

“这是想垂帘听政!”

“不行!这绝对不行!我们都不会答应!”

这个主意马上遭到群臣的断然拒绝。

此时的朱由校避居慈庆宫,但李选侍占据乾清宫却泰然自若。显然,“避居”只能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不能长久如此。朱由校必须尽快回到乾清宫,登临大位,才能稳定局势。而要速回乾清宫,首先必须令李选侍移出乾清宫。也就是说,必须在朱由校避居慈庆宫时,让李选侍“移宫”。所以,从九月初二日起,众大臣的目标就转入到“移宫”上,他们强烈要求李选侍移居哕鸾宫,以便让朱由校定至尊,正名位,防不测。哕鸾宫,在仁寿宫门内,此有喈凤宫,为明代宫妃养老之地。

为了正名位、定至尊,防止李选侍“垂帘听政”,左光斗首先上疏说:“李选侍既不是皇长子的嫡母,又不是皇长子的生母,根本不能居住在正宫。今日反令皇长子偏居慈庆宫,不能为先帝守灵行大礼,于情不顺,于理不合,李选侍必须从速移出乾清宫!”

“内廷的乾清宫,就好像外廷的皇极殿,只有天子才能居住,只有皇后才能陪伴皇帝共同居住,其他妃嫔虽然在皇后缺位、伺候皇帝的情况下得以进入居住,但是,不能长久居住,这主要是为了区别尊卑。”

“现在,先帝刚刚升天,李选侍并非嫡母、生母,却占居正宫,却让少主偏居慈庆宫,名分倒置,我实在感到疑惑不解,万分担心。而且现在殿下已经16岁,大内有忠直老成的内官,外廷有公侯大臣辅佐,又不缺人,难道还需要哺乳么?如果如今不早早决断,恐怕李选侍要借抚养之名,行**之实,武后之祸将重现于今朝。”

左光斗的这个奏疏传到众臣中后,朝野轰动,大家都开始担心李选侍会垂帘听政。

“速速召左光斗前来认罪!”李选侍看到左光斗的奏疏以后,愤恨至极,大发脾气,她多次派人去召左光斗。

“我是天子的法官,非天子召我,决不去!李选侍是什么人,敢来召我?”左光斗理直气壮地说。左光斗,字遗直,一字度之,号浮丘,南直隶桐城县(今安徽铜城)人,生于万历三年(1575年),万历三十五年进土,授御史。此时的他刚刚四十六岁,年富气盛,身居御史之职,根本不理睬李选侍。将李选侍气得暴跳如雷。

“反了!反了!传太子前来乾清宫!”李选侍乘朱由校入宫守灵时,再次派人把他抓进了乾清宫暖阁之中。“你必然下旨,治左光斗的罪!否则,我的脸面往哪里摆?如果你不下旨,就别想出乾清宫!”

“左光斗的话很有道理,你初五日必须搬出乾清宫!”朱由校现在已经是太子了,过几天就是皇帝了,一贯软弱的他现在开始在这个女人面前强硬起来。他对李选侍一直很反感,与左光斗持有相同的看法,所以就没有屈服。

就在李选侍和群臣就移宫争得不可开交之时,一直两边讨好、不置可否的内阁首辅方从哲很快地露出了自己真正的立场,他说:“皇帝登基大礼吉日尚未择定,李娘娘的移宫期限,缓几天也无妨。”

刘一姆立刻反驳道:“按本朝惯例,仁圣,是嫡母,移居慈庆宫;慈圣,为生母,移居慈宁宫。李选侍什么也不是,岂容再迟缓?”

“对,李选侍必须马上移宫!”至此,众大臣对李选侍移宫的问题终于取得共识。

此时的李选侍既伤心又恼怒。伤心的是朱常洛在世时,她是何等的荣光,将来封贵妃、贵皇后不过是顺理成章的小事。当时人们对自己千尊崇、万恭敬,可现在皇帝尸骨未寒,杨涟、刘一燝等人竟前来逼她移宫,把自己视为武后(则天),强迫自己立即迁出乾清宫,这是要彻底断绝自己的权利。她的近侍们看到主子伤心并受到冷落,心里也很不服气,但又无计可施,有的看到前途渺茫,甚至开始盘算着自己今后的出路。

这样,从九月初二日这天开始,文武百官就开始纷纷上劝进表,请朱由校早登大位。

朱由校照旧例致歉说:“父皇刚刚驾崩,我现在正哀痛满怀,继统的典礼怎么能够立即就举行?你们的请求我不能允许。”

九月初三日,朱由校到乾清宫朝见李选侍之后,送朱常洛的灵柩到仁智殿,行礼完毕,李选侍派人令他必须回去拜见,否则,就不准他回慈庆宫。

朱由校回去拜见时,李选侍却意外地装出了一副可怜相,对朱由校软磨硬泡。并改变策略,一改以往的强硬骄横态度,对朱由校着实夸奖了一番,说他英明仁爱,作为不小。

朱由校年纪尚小,处事从无定见,常常反反复复。经李选侍这么一说,对她的态度就变化了。

“请殿下下旨令李选侍速速移出乾清宫,肃清宫禁,以安国家。”这时,朱由校接到了周嘉谟和左光斗等人的联合上疏。

李选侍却仍想赖在乾清宫不动,她和贴身内侍们又商量出了一个拖延的主意。她让内监向外散播谣言说:“近日天象示警,移宫不利,必须延期!”

这时,廷臣之间也有不同的声音,以首辅方从哲为首的浙党官员认为移宫固然应该,但“迟亦无害”,让她晚点搬又有什么害处呢?何必催促那么着急呢?于是,齐党、楚党官员也纷纷上疏支持这一观点,抵制周嘉谟、杨涟、左光斗的做法。双方展开了激辩。

16岁的朱由校对李选侍天象示警的说法信以为真,就说:“移宫需择吉日举行。”朱由校见李选侍改变了强硬的态度,不忍心将她立即赶出乾清宫,就决定和她做交易,命礼部重新研究进封李选侍之事,好让她早早搬出乾清宫。

“这是个阴谋,殿下绝不能答应!”由于廷臣们的反对,李选侍的阴谋又一次被粉碎。

九月初四日,朱由校在午门颁布了朱常洛的遗诏。诏书要朱由校早日继位称帝,亲贤、勤学、立政、安民。

文武百官于当天第三次上表,请朱由校务必尽快登基。朱由校这才下诏说:“群臣们再三请我早日继位,你们的忠恳我已经知道。天位至重,确实不能空缺。况且有先帝遗命在身,不敢固辞,现在勉强接受你们的请求。”接着,又下旨命令礼部选择吉日良辰奏报。最后定于九月初六日举行登基大典。

与此同时,李选侍也在加紧谋划对策。这天,她令心腹魏进忠去慈庆宫把朱由校骗回乾清宫。魏进忠和朱由校的乳母客印月都是从小陪着他长大的,他常常带着朱由校玩耍,他能变出许多花样,让朱由校着迷。对于多才多艺的魏进忠,朱由校印象挺不错。果然,一番甜言蜜语之后,朱由校跟着魏进忠回到了乾清宫。

李选侍又生一计,他派魏进忠等人扬言要逮捕杨涟和左光斗。

王安得知此消息,感到大事不好,故意虚张声势,到处扬言,以激起群臣的义愤。

此时,杨涟恰巧在乾清宫门外遇到魏进忠,杨涟将计就计,佯装不知王安说了些什么,问魏进忠说:“李选侍何时移宫?”

魏进忠十分得意,摇头晃脑地说:“李娘娘非常生气。今天,母子同在乾清宫中,正准备研究追查左御史所谓武后**之说呢!”

杨涟怒吼道:“皇长子今日非昨日可比,只要李选侍移宫,进封之事,日后自然少不了。况且少主已经长大了,难道你们不害怕吗?”魏进忠沉默不言,悻悻而去。

这时,给事中惠世扬、御史张泼等人从慈庆宫门前飞步跑过来。张泼贴在杨涟耳边,神秘地说:“听说今天李选侍要垂帘听政,逮捕左光斗。”

“绝对没有这事。”来回走了几步,杨涟又说:“少主必须依原定日期登基,决不容再更改。”

李选侍见自己吓唬的计谋被杨涟识破,君臣们要她移宫的态度坚决,只好做好移宫的打算。

此时,贴身太监魏进忠来到李选侍面前挑唆说:“刘一燝和杨涟吃着皇上的俸禄,干的却是违背皇上心意的勾当,今天我们在这里生气悲伤又有什么用?总得想个对策。”

“目前,我们还能咋地?”

魏进忠说:“我们如果两手空空地搬出了乾清宫,也太便宜了他们。乾清宫是皇上的住所,这里的一切都是皇上最喜欢的。现在皇上宾天了,于理于法这些宝物(这些宝物不少是郑贵妃在朱常洛登基时所献)都应归李娘娘所有。娘娘今后才好指望这些东西养老。”

“可是,这里宝物甚多,公开来拿,恐怕不妥吧?”

“运送宝物必须特别秘密地进行,但要抢在天子入住乾清宫前完成。看来,明天我们已经非移宫不可了,这件事可安排在今天深夜。如果刘一燝等人再催促今天移宫,就说移宫是大事,必须查个黄道吉日方可。”魏进忠的这番话,使李选侍豁然开朗。

“那你就负责这件事吧,另由刘逊、卢国相等人协助你。”

看到李选侍同意了自己的意见,魏进忠不觉暗自窃笑。这下,自己便可从中混水摸鱼,发一笔横财了!

九月初四深夜,天空中没有月光,几处必经路口的路灯事先都被魏进忠给弄灭了,周围漆黑一团。

魏进忠带着刘逊等李选侍的几个贴身太监开始忙忙碌碌地搬运珠宝。他们偷走了乾清宫内的金银财宝,各种珍贵文物、书画。有人打成大包小裹,有人干脆藏在衣裤里面。由于他们都贪得无厌,从宫中出来时,心慌意乱,怕被别人发现,迅猛疾跑。魏进忠乘另外几个人不注意,在忙乱中私藏了几件,准备独吞。当时谁也没有发现,直到把宝物运完,他们才各自回房安歇。魏进忠得意地认为他们的行动神不知鬼不觉。然而,由于忙乱,有人不慎把一些珠宝撒落在了地上。

九月初五日一大早,李选侍却依然毫无移出乾清宫的意思。杨涟、刘一燝等人忍无可忍,愤怒至极,纠合了很多大臣在宫外喊话,请令李选侍急速奉旨移宫。

吏部主事吕维祺进言:“皇位不可长久空,大宝亟宜早嗣,四轿不可轻动一步,女侍不可杀进一人。内阁和六部各衙门,必须防微杜渐。内官要选择忠厚老成之人。明天皇上就要登基,李选侍应赶快移宫,不可再迟延。”

杨涟的奏疏说得更为激烈:“先帝驾崩,人心不安,都说李选侍俨然以太子之母自居,表面上说要保护太子,实际上要行专擅之实。所以,力请殿下暂居慈庆宫,然后再回驾乾清宫。祖宗家法以国家为重,宫廷恩怨为轻。明天太子就要登基,难道要皇上明天在东宫登基么?我认为李选侍今天必须移宫,殿下今天也应该随即搬入乾清宫。阁部大臣都应该在今天支持殿下完成移宫大事。”

这时,众大臣都聚集在慈庆宫门外,等待朱由校下令。

而朱由校呆在慈庆宫里,一言不发,思想斗争非常激烈。在这个东宫,他领教过李选侍的照管,吃过她的苦头,担心她“垂帘听政”,会捆住自己的手脚。但对现在遇到的一方不移宫,一方非要移宫不可的对峙情况,他又觉得无能为力,看到杨涟等人的奏疏,他的情绪才开始慢慢安定下来,认为他们说的话非常公正、真诚,是一心要辅佐自己早日完成登基大典。

上完奏书,杨涟又劝方从哲一定要按原定的时间于明天举行登基大典。

方从哲见杨涟前来求自己,不由又强硬了些。他再次变卦,重弹老调:“移宫之事何必这么着急? 初九和十二日都是黄道吉日,等到这两天移宫也不晚,迟延几天有什么害处?”

杨涟怒视着他,斩钉截铁地说:“昨天,皇长子居住在东宫还可以,明天就要继位为天子了,怎么可以仍然偏居东宫,以避宫人?当今天子决不能像先帝一样,再回东宫举行继位大礼。即使是两宫皇太后活着,夫死也应当从子。李选侍是什么人?敢这样欺负藐视圣上?今日非移宫不可!”

这时,魏进忠和一帮太监都尾随而来,他们围着杨涟,气氛异常紧张。

魏进忠斥责杨涟道:“先帝尸骨未寒,你们就不念先帝的旧宠,是何道理?”

杨涟针锋相对地辩驳道:“我们是先帝册选的顾命大臣,先帝自己想先顾他的儿子,怎么能先顾他的妾?你们是不是吃了李家的俸禄,才如此为她叫冤?今天,你们要有胆量,就在这里先杀了我!否则,今天李选侍不移宫,我就决不离开这里!”

“对,我们就不离开这里。”刘一燝、周嘉谟等其他大臣也坚决支持杨涟,言辞激烈、态度严厉。

见众大臣纷纷怒气冲冲地责问李选侍,太监们吓得直往后躲。李选侍也吓得不轻,她经受不住强大的舆论压力,她决定从乾清宫搬出来。

朱由校高兴起来,他立刻派人传旨:“先帝选侍李氏等,着于仁寿宫居住,即日搬移。”

无可奈何花落去,李选侍在一片责骂声中,咬牙切齿地离开了乾清宫,移居哕鸾宫。因为时间仓促,她来不及等待侍从,自己抱着女儿(即八公主)徒步从乾清宫走到专供妃嫔养老的哕鸾宫。

同时,皇长子朱由校带着王安等内侍和群臣由慈庆宫搬回乾清宫。

这时,有人发现了魏进忠等人盗宝时丢在地上的珠宝,就报告了司礼监,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搞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

“报殿下,有人偷窃乾清宫宝物!”杨涟第一个上疏弹劾魏进忠。

“好大胆,竟敢趁着移宫之际,行盗窃之事。立即着司礼监和刑部查明,必须严惩!”朱由校大怒。

魏进忠见势头不妙,赶紧逃到自己的上司魏朝处躲藏,其余几个人却都落入了法网。他们供认,盗宝的罪魁是李进忠(魏忠贤刚进宫时叫李进忠,现在,他改回原姓,叫魏进忠)。

魏进忠得信后,感到大难将临,急忙找到他的上司魏朝:“爹爹,救救孩儿。”

“怎么回事?”

“杨涟上奏,皇上要司礼监治我罪。”

“你也真是,当初跟小爷玩得好好的,去沾李选侍干什么?”

“孩儿有眼无珠,下次再也不干这种蠢事了。”还望爹爹求求王公公开恩。”

“好吧。”魏朝答应了。

魏朝在王安面前全力营救,编造了一套谎言,说盗宝的是李选侍手下的李进忠,而不是魏进忠。

“不行,他和李选侍一起狼狈为奸,企图长期占据乾清宫。”

“我的爷,他魏进忠还不是为主子吗?李选侍是他的主子,他能不帮?关键时刻还能替主子想着,这不就说明他还有些忠心吗?”王安是心地善良的人,觉得也对,就不打算再拿魏进忠问罪。

此时,朱由校也传过话来,让王安算了。因为客印月找到了他,说魏进忠是上了李选侍的当,是无限忠于小爷的。朱由校见客印月求情,又想到以前魏进忠常常陪着自己玩,心就软下来,反过来又去叫人找王安,替魏进忠求情了。

这样,参与盗宝案的其他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只有魏进忠由于朱由校的乳母客印月出面求情,最后不了了之,成了漏网之鱼。

这次与大臣们交锋,李选侍和魏进忠等被打得惨败。

九月初六日,朱由校登基典礼正式进行,定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日以前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日以后为泰昌元年,第二年为天启元年。

从光宗朱常洛驾崩,到熹宗朱由校登基,前后共有六天。杨涟与刘一燝、周嘉谟平定国家的危险和疑难。言官只有左光斗协助他,其余的人都听从杨涟的指挥。

六天来,杨涟日夜忧思,头发、胡子全都白了。朱由校多次多数称他为忠臣。不久,提升兵科都给事中。

当李选侍移官的时候,杨涟就对各大臣说:“李选侍不移宫,不能表示尊敬天子。移宫之后,又应当采取措施安抚李选侍。这事在于各位的调停处理,不要让宦官利用这事发泄私仇。”不久果然流言蜚语四起。

朱由校登基后,在审讯盗窃案时,李选侍的宫奴刘逊、刘朝、田诏等人因盗窃宝物被捕,供词牵连到李选侍的父亲。太监们想不出别的阴谋为李选侍开脱,于是就造谣说李选侍被投掷绞索,有人将皇帝的八妹打入井中。甚至有流言称,新天子对待李选侍过于严苛,肆意欺凌先帝妃嫔,没有仁主之风云云。

朱由校很是生气,让人追查流言来源。一查,这种说法多来自李选侍宫中的宫女、太监口中。李选侍移宫,他们也就此失势,口无遮拦,抱怨牢骚,肆意宣扬。一些大臣也逐渐接受了这一观点,加入传播队伍。

方从哲的党羽从这种流言中嗅出了反戈一击的良机。当初,方从哲等人浙派、齐派和楚派主张稍缓移官,遭到杨涟、左光斗等东林党人的抨击。现在流言四起,全是因急切移宫造成。

御史贾继春于是给内阁上疏弹劾杨涟等人“不应当在新皇帝刚登位的时候,首先规劝皇帝违背先帝旨意,逼走庶母,内外勾结,不停地罗织罪名,使先皇帝圣体未寒,就不能保护一个他所爱的女子。”

此疏一上,自然得到方从哲的首肯。

东林党人、给事中周朝瑞奋起还击,将贾继春斥为奸党。在时人看来,凡敢为李选侍说情者均被视为奸邪人物。

贾继春又上疏反驳,疏中称“皇八妹孤苦伶仃,被推入井中,谁来可怜?先帝的贵遗孀李选侍的委屈又向谁诉说?”一时流传甚广。

一些大臣信以为真,开始站在方从哲一边批评东林党人。不少人请求安抚李选侍,给她正名分,并提高待遇。

这时,刚即位的朱由校亲自降下谕旨,为自己辩解,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说:“李选侍太坏,她曾经生气殴打我的母亲,致使皇太后含恨而死。又要挟皇帝传旨封她为皇后,还妄想垂帘听政。虽然这样,我仍然赡养她很优厚,现在哕鸾宫中奉养李氏,尊敬她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事一定要使朝臣们知道。”

朱由校还褒扬了杨涟、左光斗等人。最后对李选侍的处理结果是:“停选侍封号,以慰圣母在天之灵,厚养选侍及皇八妹,以示尊敬遵先帝的旨意。”

恰在此时,哕鸾宫发生火灾,又有大臣认为此是天意示警,甚至有人认为是人为纵火,意图灭口。

皇帝的态度让贾继春等很是难堪。

杨涟也专门写了《敬述移宫始末疏》,对移宫案的前因后果作了分析,并称:“李选侍自杀,皇八妹落井,流言蜚语来自何方,我不可不说,我宁可今天得罪李选侍,也不愿让移宫不快点进行,不这样的话,就会使得女后独揽大权,造成垂帘听政的事实。”

朱由校又下诏褒奖杨涟对安定国家所作的贡献,又降旨详细陈述了宫中的事情。

于是,贾继春又上疏攻击杨涟勾结内监王安,企图入阁。

杨涟非常愤怒,十二月上疏乞求离职,立即到城外等候命令。皇帝又一次褒奖他的忠诚耿直,却同意他回家。

最后,贾继春也被“除名永锢”,革除官职,终身不得入仕。

此后,围绕移宫案、梃击案和红丸案的争论仍在继续,成为党争的重要内容。争斗从唾沫飞溅的唇枪舌战,发展到鲜血淋漓的杀戮——因为一代权监魏忠贤已经粉墨登场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