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四青天主持正义招大祸

2018-04-15 作者: 徐文钦
5 四青天主持正义招大祸

魏应召为张柱翻案,让东厂的初审官李青十分恼怒,且非常尴尬。Www.Pinwenba.Com 吧一气之下,李青正准备把文书驳回刑部,又听说张福已在刑部大堂供出了曾送给自己五百两贿银的事情。这一下李青感到非常为难,如果直接驳回刑部原判,无异于承认了自己受贿的事实。如果不驳回原判,自己受贿之事败露,究竟如何是好?李青一时没了主意。

这一天,李青一个人,背着手从办公室里踱来跨去,他在想办法对付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魏应召。

李青猛然抬头望到了挂在中央墙壁上的一幅岳飞像,立即又想到了秦桧和“莫须有”的罪名。他蓦地推开公案上的刑部详文,自言自语地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说罢,他提笔按照自己的臆造,把张柱杀人写得绘声绘色,又替张福诉了一通冤屈,他编造出了张秀萍与张柱通奸,然后揭发亲哥哥张福的鬼话,最后倒打一耙,参劾魏应召接受张的三百两贿银,包庇真凶,枉杀无辜。

奏章写好后,李青盖上了东厂的大印,就直接令人送进宫中去了。而嘉靖皇帝对东厂的紧急呈文,差不多是件件照办。李青估计,不出两天,魏应召就将受到严办,张孙氏被杀案就能彻底翻过来。

魏应召开脱了张柱,大拂嘉靖皇帝私意。嘉靖皇帝愤愤的想:“任你法官有多充分的理由,难道还能对抗我天子的意志么?”

嘉靖看过李青的奏折后,立即在密本上批道:刑部妄出人罪,当受切责,魏应召草菅人命,罪不容诛,着即下诏狱待审。原案移往都察院,令右都御史熊浃复审后报来。

写完后,嘉靖皇帝特意吩咐司礼监直接下达给都察院右都御史熊浃,责成他在十日内将复审结果具本禀报。

熊浃本是是嘉靖皇帝的“议礼”功臣,于嘉靖八年(1529年)二月擢右都御史,掌院事,当时很受重用。

熊浃接到圣旨后,搞不明白,嘉靖皇帝为什么会参与到这桩普通的民事案件中。他也知道刑部魏应召办案一丝不苟,他的判决很得民心。

但是,熊浃不得不遵照嘉靖皇帝的旨意,将魏应召下到了锦衣卫的大狱中,然后立即行文,调张孙氏被杀案的全部案卷,以便详细了解案情。

刑部案卷还没转来,魏应召的夫人许氏已经来都察院击鼓喊冤了,熊浃接了许氏的状纸,就认真翻看案卷。

魏应召经手办理的刑部案卷,张福杀死亲生母亲的证据齐全,无可辩驳,而李青密本上的所有指控,都属编造,缺乏实证。比如,李青揭发张秀萍与张柱通奸,但经过熊浃亲自察访,这两个人在案发前根本没有来往。再如,参劾魏应召接受张柱贿银三百两,而查抄魏应召家却发现魏应召家中竟没有三十两的积蓄。

很明显,东厂在诽谤魏应召。魏应召因为明察秋毫,得罪了东厂被无端下狱,而皇帝轻信了东厂的谗言,把案情颠倒了。

自己该怎么判?熊浃左右为难。

一边是皇帝和东厂,一边是官职低微的魏应召和几个草民。双方力量悬殊,但身为都御史,不敢不秉公依法办事。然而一旦秉公办理,就违背了皇帝的旨意,戳了东厂的痛处,自己就可能因此而丢官获罪。他想到自己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几番努力,终于成为一个二品大员,如今自己已年过半百,再过几年就可以以朝廷重臣的身份衣锦还乡了,实在不希望在这个关头惹恼嘉靖皇帝获罪。

于是,他心一横提起笔来颤巍巍地写下了一道维持东厂李青原议的奏折。

但是,当他将要把奏折上呈时,眼前又浮现出了魏应召夫人堂上鸣冤时慷慨陈词,魏应召在被缉拿下狱前那几句义正词严的话语:“王法条条,岂能轻废,国家法司,焉可徇私?”他似乎看到了无辜的张柱被绑赴刑场开刀问斩,看到了大义灭亲的张秀萍反被下狱。

顿时,李青和张福那得意的狞笑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熊浃觉得自己无法容忍自己做一件与自己的良心和民心相悖的丑事,他感觉自己公正廉明的人生信念受到了亵渎,不能用徇私枉法的行径去换取皇上的欢心和东厂的青睐。他感到整个京师的人都在指着自己的脊背唾骂。

经过反复权衡,熊浃决定豁出去了。

于是,他把那个维持东厂李青原议的奏折取出来,就着蜡烛烧毁了。奏折顷刻化为灰烬。当一缕青烟徐徐升起时,熊浃感到了一种莫明的轻松和苦涩。

接着,熊浃另起草了一个奏折。

在紫禁城中的养心殿里,嘉靖皇在炼长生不老丹的同时,时时关注着宫外的风吹草动。极端的权力欲,使他对群臣一概地持不信任态度,而对由他亲自掌握的两大特务机构东厂和锦衣卫却百般宠信。

三天前,嘉靖皇帝亲自朱批了东厂李青呈送的关于张孙氏被杀案的密本,今天就迫不及待地问司礼监太监有没有都察院的奏折。当嘉靖接过熊浃写得工工整整的折子时,感到十分欣慰:“熊浃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案情复核完毕,如此重视我旨意,看来果然很能体察我的心意,不负我的重托。”

可是当他打开奏折看了两行后,嘉靖皇帝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了,再往下看,不由怒火冲天。看到最后,嘉靖皇帝顺手就把熊浃的奏折抛进了熊熊的炉火中。

原来,熊浃虽然是嘉靖皇帝的“议礼”功臣,但在这次审讯中,他却能不阿迎上意,公正地力主维持魏应召的原议,坚持认为张福是真凶。并在奏折中狠狠指斥了东厂徇私受贿、诬良为奸的行径,指出应当免除东厂干涉三法司的权力。把司法大权交还给三法司。

“如果把司法权交给三法司,我这大明皇帝还往哪里摆?!”法律高于皇权,这让嘉靖根本无法忍受。皇帝看见他的亲信大臣都不“体仰圣意”,怎能不大发雷霆?

看见嘉靖皇帝怒火冲天,内侍和宫女们跪倒了一大片。嘉靖皇帝气得冲着司礼监秉笔太监狂吼道:“传孤旨意,将熊浃解除都御史之职,回家听候发落。另派刑部给事中陆粲(1494-1551)、刘希简二人重新审理张柱杀人案,五日内必须将案情审清,如有差误,拿陆、刘二人是问!”

秉笔太监不敢怠慢,立时拟旨发到刑部去了。

刑部给事中陆粲、刘希简接到嘉靖皇帝发下的急旨时,已经是黄昏时分了。两个司法官不敢怠慢,匆匆赶赴都察院,借了一处房子,当即商议复审方法。

像魏应召一样,陆粲性格方正,崇尚道德法制,不肯为权势折腰。作为刑部的同事,陆粲与魏应召私交最厚。魏应召复审此案后,曾向陆粲详细谈过案情的细节,所以不用再翻案卷,陆粲也能把整个案情讲清楚。陆粲曾支持魏应召的判决。谁料短短几天内,魏应召被抄家下狱,革职查办。

陆粲刚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不料今天这个难断的案子又降临到自己头上。

陆粲明白,嘉靖皇上的意思就是让他们按照东厂的原议办,只要将张柱判斩,张福释放,一天的乌云就烟消云散了,这还不容易吗?

但是,那样一来,是非颠倒,这个案子虽然不大,但经过几次反复,京师上下已几乎家喻户晓,自己如果一味迎合皇帝,却违背了民心。必遭万民唾骂,且对不起挚友魏应召……

“我该怎么办?”陆粲与刘希简刚一碰面,就把自己的想法全盘说出来了。

刘希简并没有表态,只是问陆粲:“依陆大人的主意应该怎样断才好呢?”

陆粲心想:看来他还没有定见,我不如以大义打动他,使他与我同心合力。于是,坚定地说:“此案事实清楚,证据齐全,魏郎中依法而断,岂能推翻?”

刘希简问道:“陆大人的意思是说完全依魏应召的原议?”

陆粲坚定地说:“正是。”

刘希简沉默了一会儿,忧虑地说:“这样审判,无异于引火烧身。”

陆粲不高兴地反问:“难道依东厂李青的原议?”

刘希简忧虑地说:“我并非此意。如果依魏大人之判,斩了张福,放了张柱,东厂的李青必然被牵涉进去产,东厂岂肯罢休?皇上的旨意被搁在一边儿,他焉能照准?到时候一道圣旨下来,不但保不住张柱和魏应召,反而把我二人搭进去,这又何苦来?何况熊大人地位显赫,只因替魏应召说了几句真话,就落了个革职待罪的下场,你我小小四品京官,又怎能扳得过皇上和东厂?”

听完这些话,陆粲虽然不满刘希简的理性分析,但他一时也无言应对,只好沉默了。

两位复审官在沉默中你看我,我看你,一直熬到下半夜,谁也拿不出好主意。

最后,刘希简从大太师椅上颤巍巍地站起来,佝偻着腰身、步履蹒跚地走到陆粲面前轻声地说:“有了。”

陆粲赶紧问:“刘大人有何妙计?快快讲来!”

刘希简表情凝重地说:“关于本案的审判,只有依魏郎中之判,才上可昭彰天理正义,下可合乎民心。事实上,老朽自接到圣旨后,就知道老朽的宦途到此为止了。然而,我顾虑的是陆大人刚满不惑,正是鹏程万里之时,如果和老朽一道维持魏郎中原议,下场必然和魏郎中相同。为扳掉李青,同时毁掉我们四人,未免有点不值得。所以,老朽千方百计企图寻求一条两全其美的良策。无奈冰火不同炉……”

刘希简说到这里,突然激动起来,他盯着陆粲说:“陆大人从明天起可上本告假,老朽当于三天之后,上本维护魏郎中审判。倘若天恩浩荡,准了我的奏本,再好不过。倘惹万岁震怒降罪,自有老朽一人承担。老朽已近古稀,儿孙都远在四川务农,无可牵连。”

“不!”刘希简的话没有说完,陆粲就激动地打断了他,“老大人年事已高,我陆粲岂能让老大人挺身领险,不如大人称病告假,此案由我陆某一人料理,纵有塌天大祸,陆某愿一人承担!”

刘希简深为陆粲的牺牲精神所感动,坚持要自己一人上本。

两位忠肝义胆的直臣,直争了半个时辰,谁也劝不退谁,最后陆粲才说:“既然如此,不如咱们联名上表,也许两人的力量更大一点,万岁会采纳忠言呢?”

刘希简想了一下,也不再坚持,于是两位审案官员一字一句地探讨起给嘉靖皇帝的奏本来。

就在嘉靖皇帝急旨降下的第二天下午,陆粲、刘希简的复审奏章呈上来了。嘉靖皇帝猜想,这两个二人回奏这么快,说明他们已经领会到自己维护东厂的本意。谁知打开奏章一看,嘉靖皇帝不由勃然大怒。原来,陆粲、刘希简的复审奏章只将证据一一列明,痛斥李青受贿、东厂横行,列举京师民怨沸腾的情况,在奏本上呼吁严惩阉贼李青,整肃朝纲,以定民心。

“如果依了他们的主张,将所谓的法度摆在我皇权之上,那我大明皇帝的权威还往哪里摆。天下是我的天下,臣民是我的臣民,我要谁生,谁就能生,我要谁死,谁就不能活!”想到这里,嘉靖皇帝顺手把这份不识时务的奏本扔进了炼丹炉中,然后召司礼监掌印太监传旨,将陆粲、刘希简一起革职下狱,并明确表示,刑部官吏互相偏袒,魏应召原议必须推翻。

为了怕自己的本意再妄遭揣测反驳,嘉靖皇帝命令将他的这份圣旨先发到东厂,由东厂的李青亲自送到刑部督审,并由李青指定一名刑部侍郎亲自主持复审。

“这下,看哪个胆大的奴才还敢故意歪曲我的本意!”嘉靖恨恨不平地思忖着。他突然发现炉火已经不旺,赶紧续碳,并用力地扇起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