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当代书画大师董寿平

2018-04-15 作者: 刘战英
第一章当代书画大师董寿平

抑或天人感应,昨日还溽热如蒸的京都被夤夜时分一阵雷雨过滤得清爽宜人。Www.Pinwenba.Com 吧吃罢早点,便驱车赶往位于西北三环处的中日友好医院等候青年著名书画家郑发祥,敲定10时许,一同去拜访在该院治疗休养的当代书画大师董寿平。发祥与年逾耄耋之龄的董寿平是忘年之交,虽非师生却似师生。

当我们分秒不差地准时轻叩董寿平偕夫人同住的病室,门开处,仿佛刚从病榻上坐起来的董寿平和颜悦色地冲着我们微笑。显然,他对我们的守时表示了赞许。映入眼帘的董老稀疏的鹤发下清癯的面容一副仙风道骨之气,上嘴唇那修剪齐整的银白胡须在质地上乘的珐琅眼镜内炯炯目光的辉映下,既有哲人的睿智又有学者的风范,还洋溢着老者的慈祥和倔强。我们发现,董老几句话后就显得有些气短,仿佛力不能支。他不加掩饰地告诉了我们,前不久患了肺炎,今天刚觉有些气力。我们听罢悔不该前来打扰。董老却爽朗一笑:我今年已是九十有二,生与死,是自然法则,故泰然处之。

董老一番宽慰而不乏幽默的话语,春风般将我们胸中急骤凝结的块垒似的不安情绪冰释了。于是,我们安稳地坐在侃侃而谈的董老对面,用耳听,用眼读,用心领会,神思遨游……

出生于山西省洪洞县汾河毗岸杜戌村一个诗书世家的董寿平,幼受庭训,秉承家学,孩提时便耳濡目染在自其高祖董霁常始以诗、书、画为家道的浓郁氤氲氛围中。家中不仅藏有历代名家书画,而且还珍存大量文物图书,仅藏书就多达万卷。所以,董寿平谈起自己书画的启蒙老师,是父辈的影响和家庭的熏陶,家教是立业之根基。

尽管董寿平17岁考入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继而转入天津南开大学经济系,最后毕业于北京东方大学经济系,但他对书画依然情有独钟,须臾苦习不懈。北京是六朝古都,文化底蕴丰盈坚厚。他一方面利用北京图书馆广泛涉猎古今经史、文学及哲学等书籍,一方面到故宫博物院观摩历代名家书画,潜心自修,常常子夜秉烛,或捧卷苦读,或挥毫丹青,可谓无昼夜之闲。他说,要成就一个书画家,首先要有对书画艺术的酷爱和执著,要有始终如一的恒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这是基本要素。一个书画家书画品位的高低,是书画家品德、学识、气质等集大成的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具备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就不能对源远流长的中华书画艺术全面而准确的透视、继承和推陈出新。如果只囿于掌握一些绘画技法而津津乐道,充其量只能成为一个画匠和画工。

董寿平师法造化,极注重源于自然。他在几十年的绘画生涯中深切地感受到,中华绘画艺术特别是山水和花鸟画,来源于自然,才能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自然,表现自然。要到千姿百态的自然世界中去,不是浮光掠影而是认真扎实地捕捉客观对象的物态、物情、物理、物趣。只有深刻而富有悟性地把握住事物的品貌、常理及其特性,才能在绘画作品中达到质的升华。所以,他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始,历尽艰辛,举家迁居四川灌县玉垒关上。奇丽秀美的巴山蜀水,青城泯江的悬崖飞瀑,无时不陶冶着他的情操和深化着他对自然真谛的认识。他在灌县12载,作画数千幅,通过举办画展,名噪巴蜀。当代著名书画家沈尹然先生欣然作诗赠云:山水妙理备四时/谁与写之穷神奇/昔者北苑立标格/浑然蹊径绝险夷/恩翁翰墨本多韵/烟台舒卷清醇姿/胜朝公卿亦好艺/富春名字犹昭垂/君今年少笔已老/才堪绍述同襟期/自是君家有根底/不比寻常称画师/学与年进理当尔/看君更报深沉思。解放后,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连荒无人烟的雪山、草地及二郎山都有他的身姿。尤其是黄山对他别具魅力。他在黄山写生时,常常是超凡出世般坐在黄山顶端,静心观察飞云流雾的变化,揣摸奇松怪石的生长特点,以及黄山的山峰走势和形成的石质等。由于董老对黄山做到了心领神会,在画黄山时以意命笔,以独特的技法展现黄山神韵。他画的黄山非黄山又似黄山,似黄山又不拘泥于黄山一峰一松的形式,而是求得整幅画面气势的统一和韵致的生动及意境的独特,具有浑然天成的造化之美,雄奇壮观的博大之美,钟毓飘逸的灵秀之美,从而赢得“画黄山巨擎”之盛誉。

董老不仅画黄山独树一帜,而且画松、竹、梅、菊也著称于中国画坛,声震环宇,世人叹为观止。他在1979年应北京人民大会堂之邀为北大厅所画巨幅《苍松图》,气势磅礴,那虬枝铁杆,那遮天华盖,如大鹏扶摇,似苍龙探海,扬华夏彪威,抖炎黄雄风。1994年夏,91岁高龄的董老应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邀请,为接见外国贵宾的大厅作巨幅《青松图》,博得书画界“寿平松”之赞美。董老所画之竹,无论是迎风之竹、沐雨之竹,还是晴空之竹、傲雪之竹,一杆一叶,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和威武不屈的气节,故被颂之为“寿平竹”。董老所画的梅,也独具风彩,早在1946年,著名书法家、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先生为其梅作题诗云:寒梅雪裹香浓/仙境人间自永/犹余故国青山梦/画得神州一统。事隔40年后,当代著名书画家启功先生为董老画梅题诗云:墨痕浓淡影横斜/绰约仙人在水涯/有目共知标格好/这般才是画梅花。因而也以“董梅”在画梅者中折桂。

董老在国画艺术上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起决定作用的是情操的高尚和对民族书画艺术的拳拳赤子之情怀。他不慕仕途,刚直不阿。他淡泊名利,不被铜臭所染。他对中华书画艺术爱得真挚、爱得炽烈,但又不因循守旧,率先垂范地在继承的基础上勇于标新立异。他认为,对西方绘画艺术要洋为中用,但对数典忘祖和妄自菲薄者深恶痛绝。他主张中国的书画在风格上要百花齐放,要有门户但不应有门户之见,各种风格要兼容并蓄,相互吸收,共同提高,如果惟我独尊、非孤即夷肯定是作茧自缚。五十年代初,当我国一批古代名画需要保护时,在北京“荣宝斋”任编辑的董老呕心沥血地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临摹古代名画的专业人才。解放不久,当山西省博物馆在筹建时,董老慷慨地将家藏历代名贵书画百余幅赠之。1990年,当位于太原晋祠的“董寿平美术馆”落成时,董老捐赠个人书画力作二百余幅。在半个多世纪中,董老为抗战、为赈灾、为支持祖国建设和对外文化交流,捐献的书画精品不计其数。

董老在中国画艺术上造诣精深,在书法艺术上别具功力,以自成一体雄立于中国书坛。不仅如此,董老的诗词歌赋也出口成章,才学博雅,为人称道。

赵朴初先生在董寿平九十岁举办的书画展上提笔挥毫:“平原书法东坡画,龙马精神海鸥姿!”董寿平先生被称为当代中国书画大师当之无愧!

“丹青不知老将至”,这是董寿平先生于八十岁后常用的一枚印章,足见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之勃勃胸襟!近几年,他不顾年事已高,多次访问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对增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当采访即将结束时,董老得知笔者在中国侨联供职,诙谐地说,他的孙子已成了新西兰籍华人,他也随之变成了侨眷,成了侨联范畴的一员,也为你的采访正了名分。

我们开怀大笑。笑声充满对董寿平老生由衷的祝福!

1995.6.23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