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彝海结盟传佳话——刘伯承团结兄弟民族的故事

2018-04-15 作者: 林阿绵
第三十章 彝海结盟传佳话——刘伯承团结兄弟民族的故事

当红军长征的时候,刘伯承是这支军队的总参谋长,他协助**等领导同志,成功地指挥了许多战斗。Www.Pinwenba.Com 吧这里讲的是他率领红军通过兄弟民族地区的故事。

这一天,几匹高头战马正行进在四川的丛山峻岭之间。大家望着满山遍野刚刚绽开的山茶花,心境感到格外的舒畅,不禁谈笑风生地议论起来。经过几个月的顽强战斗,红军冲破了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严寒、饥饿和疾病的困扰,终于迎来了1935年的春天。人们都渴望能早日实现北上抗日的愿望。

这时,走在前面的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军人,四十来岁年纪,戴着眼镜,穿一身灰布军装,这便是刘伯承总参谋长。他听了一会儿警卫员的议论,便指指前边的山岭问大家:“前边到了什么地方,你们知道吗?”

有的警卫员回答:“听说是彝族地区。”

刘伯承点点头:“这是个比较落后的地区,崇山峻岭,非常难走,原始密林里,还有瘴病毒气,很危险。彝族同胞十分强悍。因为地方军阀经常对他们烧杀抢掠,所以他们对汉人有偏见,很仇视。我们先遣队的任务,就是要团结、争取他们,请他们给我们让路、带路。只有这样,才能为全军打开一条通路,迅速安全地通过彝族区,这是实现我们北上抗日的唯一途径。”

刘伯承正在讲述着红军的险恶处境,突然,一支队伍从前边退了下来,警卫员不禁惊呼起来:“啊呀!那不是工兵连吗?怎么个个都光着身子,衣服哪去了?”

刘伯承一行驱马赶上去,连忙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原来,当咱们的先遣队刚刚进入彝族聚居区三十里地左右时,怀着对汉人的偏见和仇恨情绪的彝族同胞,成群结队满山遍岭地涌过来,呼喊的声音震动着山谷四野。他们个个拿刀舞枪,堵住了前进的道路,不让队伍通过。为了避免发生冲突,红军战士个个都牢牢记住刘伯承的指示,一定要坚决地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用我们的模范行动使彝族同胞认识到,工农红军不同于国民党的反动军队,我们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新型部队。只有取得他们的谅解,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彝族同胞发现工兵连没带武器,便一涌而上,抢工具的,夺背包的,拿不到物品的人就来扒战士们身上的衣服,他们不管怎样抢,怎么夺,并不伤害红军战士。

工兵连的全体指战员为了能够争取和团结彝族同胞,他们忍受着兄弟同胞的粗暴行为,没有任何对抗行动,便光着身子从原路退了回来。

刘伯承安慰并鼓励了工兵连的指战员后,立刻驱马赶到刚刚占领的冕宁县城,他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争取时间得到彝族同胞的合作。

在这座县城里,原先关着一些彝族各部落的首领们,他们是被国民党抓来当人质的。刘伯承不仅下令释放他们,还亲自出面设宴请他们喝酒,向他们宣讲了党的民族政策,希望他们给予合作。

可是,这些彝族首领们疑心重重,当天夜里便纷纷逃跑了。

刘伯承只好决定,请通司(也就是懂得彝语和汉语的翻译)来带路,直接到彝族聚居地区,争取愿意协助我们的部落给红军以帮助。

这天,当红军先遣队进入大凉山,走到一处叫谷麻子的地点时,成千上万的彝族同胞团团围了上来,举着的刀枪,密如路旁的矮林,堵着道路,不让红军前进。红军和他们进行交涉,让通司说明红军不是来抢夺,只是借路走,也不在寨子里休息。可是彝族同胞不听,照样舞着刀枪,高呼:“不许走!”“要买路钱!”经过协商,红军答应拿五百块银元给他们。可是,银元发了好几千,姜银元的人还是一群一群地往上涌。

正在混乱的时候,远处山谷,呼呼地扬起了一阵尘土,不一会儿,几匹骏马拥载着一位长者来到跟前,混乱的局面稍微安定下来。通司认出来了,来人是咕基家部落的首领小叶丹。

先遣队的政治部主任肖华同志连忙通过通司与小叶丹谈判。他向对方说明:刘司令率领大军经过彝族地区,是为了北上打日本鬼子,将来打平天下,一定来帮助彝族同胞翻身过好日子,同时表示愿意与彝族首领结为兄弟。

小叶丹看到红军纪律严明,深表信服,而刘伯承司令还愿和他结为兄弟,更是高兴地答应了。

肖华同志为了表示守信用,当场把自己的手枪赠送给了小叶丹,对方也以黑骡子相赠。

根据约定的时间,小叶丹带领三十余人来到彝海边。这是一个海拔三千米的高山淡水湖。当刘伯承赶到湖边时,小叶丹准备磕头行礼。刘伯承赶忙扶起对方说:“不能磕头,我们是兄弟,一律平等。”经过诚挚的交谈,刘伯承接受了小叶丹的要求,按照彝族传统习惯饮血结盟。

结盟仪式就在海边举行。没有香,也没有酒,只有碧蓝的天和明镜般的湖水,加上陡峭的山岗和茂密的树林。三只大碗摆在面前,小叶丹让人抓来一只大公鸡,刘伯承让人用碗舀来清水,以水代酒。割下了公鸡的头,鸡血洒在清水杯里。刘伯承首先高兴地端起碗,虔诚地朗诵着誓词:“上有天,下有地……刘伯承与小叶丹结为兄弟”念完便将碗里的冷水和鸡血一饮而尽。小叶丹也同样地喝下了“盟酒”,结拜仪式完成,刘伯承年长被尊为哥哥。

次日清晨,小叶丹和彝族群众在海边热烈欢送红军过境,并派出联络员给红军带路。

彝海结盟使红军一枪未发,顺利通过了彝族区,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使红军困死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阴谋。红军迅速地抵达大渡河畔。

彝海结盟成为长征史上的千秋佳话,为后世人们代代称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