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词的不同

2018-04-15 作者: 王林玉;王帅
诗与词的不同

从广义上讲,诗与词属于同一范畴,它们都是一种注重音律和谐、语言凝练的语言文学艺术,但两者又有着明显的不同,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说明。Www.Pinwenba.Com 吧

从内容上看。传统诗学认为“诗言志”,“志”就是“思无邪”的意思,所以诗歌肩负着洞察政治、讽喻世风的历史使命,偏重于政治和道德的教化。诗歌表现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有关国家、政治、民生的,一是有关个人心志、感伤、际遇的。屈原的诗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处处洋溢着一种炽热的爱国激情;杜甫的诗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国家和百姓命运的深重关切,呈现出一种忘我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陶渊明的诗营造了一个不染流俗的世外桃源,展现了诗人追求的至纯至洁的精神境界;李白的诗一方面流露出对权贵的极度蔑视,一方面塑造了自己傲岸不屈的伟大人格。诗也写儿女情长,但多是离情别绪、相思怨尤等,且“发乎情,止于礼”,少有越雷池半步者。几千年的伦理道德观念,给诗歌注入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使诗歌笼罩在崇高圣洁的理性光环之中。

词以表现儿女情感为所长,呈现出一种女性化、情感化的鲜明特色。词源于诗歌,生于民间,起初并不为人重视,只在民间流传而已,被视为一种雕虫小技,所以词又叫“诗余”。可正是这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小玩意儿,恰好填补了诗在情感上的一个缺失,一些不能言于诗的东西,在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因此,词迅速发展壮大,以致蔚为壮观,登上了与诗一样重要的文学地位。词出现于唐末,多是“言闲情与花柳者”,到五代及宋初士大夫文人之词,更是不出“艳科”的范围,从二李(李璟和李煜)到二晏(晏殊和晏几道)再到柳永,无不如是。发展到苏轼,给词中注入了一股豪放雄壮之气,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南宋又出现了英雄词人辛弃疾,但表现男女之情的词风,在词史上的正宗地位始终没有动摇过。一直到清代末年,虽然朝代更迭,词人辈出,但婉约词始终是词的主流。

“诗之境大,词之境狭”,此话确有一定的道理。诗反映的生活十分广阔,可以说不能入诗的内容很少;词钟情于儿女情长,有很多内容不适宜入词。

从形式上看。首先看它们和音乐的关系。诗是从民间歌谣发展而来的,一开始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古人作诗又叫“吟诗”或“咏诗”。词更是在音乐的土壤中发展起来的,是专为配合乐曲而作的,所以写词又叫“填词”,词又叫“曲子”或“曲子词”。但二者不太相同,诗是“以乐就诗”,即先有诗,然后给诗配乐,而词是“以词就曲”,即先有曲,然后依声填词。其次是句式的不同。诗的句式较为整齐,多以五言、七言为主,即使有变化,一首诗也是以一种句式为主。《诗经》多为四言句,楚辞多为六言,汉乐府多为五言,唐代出现了格律诗,有五言格律诗,有七言格律诗,句子更为整齐划一,所以诗追求的是整齐划一的美感。词则不同,句子长短不一,错落变化,难得有整齐划一者,所以词又叫“长短句”。第三是结构的不同。从整体形式上看,诗与词最明显的不同便是词分片而诗不分片。诗若是几段,一般就变成了一组诗,并在总题目下冠以一、二、三……标示,词的一段叫一片,但只有一片的词很少,三、四片的就更少了,绝大多数是两片,分别叫上下片或上下阕。第四是体式上的不同。诗有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歌行引吟等有限几种,而词要繁复得多,在《钦定词谱》的记载中,共收词调826种,词体则有2306种。

从风格上看。通常我们所说的“诗庄词媚”,就是说诗与词的不同风格的。“庄”就是“庄重严肃”的意思,“媚”就是“香艳娇媚”的意思。诗因其肩负的政治使命只能板起面孔,一脸严肃;词则随意得多了,既是儿女情长,无关大碍,那就尽情地演绎好了。诗以表现群体共同情感为能事,笔法往往是勾勒泼墨式的,抒发的感情也是粗放飘逸的;词则以表达个体特殊感情为特长,笔法往往是精巧工笔式的,抒发的感情则是细腻深婉的。这种不同的风格正是由于它们不同的内容决定的。比如李清照的诗与词就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其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缠绵悱恻,婉约动人;而其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充满了阳刚雄壮之气,其气势令多少男儿汗颜。

诗正如正人君子,谆谆教诲;词好像妙龄少女,顾盼生辉。诗正如美声唱法,悲壮悠扬;词好像流行歌曲,柔媚婉约。诗和词虽然有种种不同,但都以其各自鲜明的特色,成为我国诗歌史上并峙的两座高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