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汇流

2018-04-15 作者: 侯发山
河洛汇流

康二勇接班后,感觉到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有时免不了心烦气躁,爱发脾气,爱训斥人,惹得相公们、伙计们,包括太太小姐们,都私下议论他,说他不够稳重,没有度量,不像一个当家人。

康百万也知道,但从没有说过什么。

这一天,看到康二勇把当天的事务安排完毕,康百万就带他外出散步,说是要去看一看河洛汇流。

康二勇知道,父亲肯定有话对自己说,这是父亲的一贯做法,总是借古说今、借物说事,让人很快就能明白过来,而不是就事论事讲一些大道理。

他们坐船顺洛河而下。

河里来往着不少船只,当然都是康家的。各式各样的船都有,有舵楼船(康家的太平船属此种类型的船),有瓜皮船,有鸡窝船,有小方船,等等。附近一个船上的伙计可能遇到什么好事了,卖力地叫着滑稽的号子:

螃蟹说它行路正,

刺猬说它身上光,

屎壳郎推个粪蛋子,

一路吆喝着卖麝香……

康百万和康二勇并未坐康家的游船,而是一种象鼻船,这种船船身轻,阻力小,航速快,又名“草上飞”。但这种船行驶不稳,所以事故偏多。有一首歌谣这样形容:“象鼻子船,两头尖,不是沉底就是翻。”不过,康家的象鼻船经过自家船厂改造后,极少出现麻烦。

也就是一袋烟的功夫,他们来到了观看河洛汇流的最佳地方——邙岭上的伏羲八卦台。此地北临黄河,南依连山,东据虎牢,西望洛川。“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这是唐代诗人张籍的诗句。巍巍北邙,婉蜓连绵,芳草萋萋漫延至洛河边。他们去的时候,正在这里游玩的人也不少。有认识康百万的人忙上前与他打趣道:“老掌柜,今天怎么有闲情逸致?这要耽误多少生意啊?”

康百万呵呵一笑:“欣赏到美丽的景致,心情愉悦,神清气爽,也是千金买不来的……”

父亲是让自己来赋诗填词的?康二勇心里一惊,忙瘦肠刮肚地酝酿佳句。

黄河河道虽然在巩县这一段较为平缓,然而还是裹挟着西北高原上的黄土烈风,咆哮奔腾,滚滚而来,一副锐不可挡的霸气,呈现着无比的刚强和浑厚。如果说黄河是一位粗犷的男子,而洛河则像一位柔美的女子。洛河在黄河的南边,河水清澈,如舞动的丝绦彩带,蜿蜒而来,像是羞羞答答来给黄河约会的。两条河相会后,两水清浊交汇,河洛分明,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井水不犯河水似的。相交处的一条水线清晰可见,依偎着绵延数里后,两条河交织在一起,以顺时针方向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好像谁也不服谁,在搏斗似的,纠结在一起。这个漩涡一半黑一半白。再往下游看,漩涡没有了,两条河成了一种颜色,成了一条河流——黄河。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潋滟,又像微风吹拂着一幅金黄色的绸缎,很是壮观无比。

“真美啊!”康二勇叹道。

康百万说:“二勇,看到眼前的景象,你想到了什么?”

这个问题颇含玄机,令人茫无头绪。二勇傻乎乎地看着父亲。

康百万提示道:“看到两条河水交汇你有何感悟。”

“黄河强大,洛河弱小,所以最终被黄河吃掉……爹,我说得对吗?”康二勇迟疑了一下,才回答父亲的问话。

“说得也有道理。”康百万说,“对于同一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河洛汇流这个景象我琢磨到了‘和谐’。只有和谐了,方能畅通无阻。黄河正是有包容心,不拒细流,才能成为一条大河的……”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康二勇一下子茅塞顿开,心旷神怡,如沐春风。

康百万乘兴说道:“和谐、包容、自强不息,这是黄河的精神,也是河洛文化的精髓,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髓……我们每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和谐,无论干什么事,不去斤斤计较,才能没有障碍,一帆风顺,马到成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