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人在路上(五)

2018-04-15 作者: 宣门寺卿
第六十六章人在路上(五)

几天后,杨中的材料就写好了,这期间,小琼做了许多工作,她是个细心的姑娘,一些资料都是分门别类进行了整理。所以,杨中做起来非常顺手。杨中看着小琼在电脑前,敲完最后一个字,两个人都不由自主长出了一口气,互望一眼,又都哈哈大笑起来。

小琼说:“杨局长,你的文笔太好了,而且材料组织非常严密!”杨中笑笑,说:“好不好无所谓,就是把事说清楚就好!”继而由衷赞叹道:“你的工作做得非常细,一些地方,你都走到我前面了!”小琼脸一红,道:“杨局您太谦虚了,我真怕秘书工作没做好!”

杨中让小琼打印出几份,分别送给朱大伟等几个局长。自己则在办公桌后,很清闲地看着窗外的风景。

不多时,朱大伟就打来电话,对他的报告赞不绝口,末了说了句:“晚上有空,请你和小琼吃顿饭,一是对你们工作的表扬,二是对你来民政局工作的欢迎,当然,是小范围的了!”

今年的雪下得比较勤,思瑶和吴大庆吃完晚饭,就跑外面接着路灯光开始堆雪人了,玩到很晚才回来。林枫很希望这样,促进父女感情。近来姜波情绪有些低落,总不和林枫说话,林枫知道是怎么回事,心里就琢磨如何让姜波正常起来。思瑶闹了半天才去睡觉,而林枫却要收拾女儿鞋上的积雪。好半天才收拾妥当,回到卧室里。吴大庆没有睡觉,正在看书。看见她回来,笑嘻嘻抱住她,林枫本来想早点睡觉,却也任由他来了。不想吴大庆今晚非常卖力气,弄得自己酸酸痒痒的,身子都要飞起来一样,及至吴大庆最后一击,情不自禁呻吟起来,脑海里却浮现出晏子初的样子,不觉心慌意乱,头歪在一边,不动了。

吴大庆却没那么多后戏,说了几句哈哈,很快就睡了,林枫收拾下,穿好内衣,起身去了卫生间。汇丰公司看是很平静的表面,背后却是另一种样子。杨芸的亲戚在慢慢掌握这个企业的命脉,黄小飞也好,晏子初也好,和自己一样,都不过是打工的,恐怕将来都会离开这个公司。林枫其实已经很在意晏子初了,不仅仅是晏子初把她介绍到这个企业,更多的,是一种说不清的眷恋。只是她不知道,晏子初对于自己是什么态度,两个人说话很随便,更多的是孩子的教育,以及对工作的看法。林枫有种感觉,自己和这个晏子初是有缘分的。

天气很冷,于松早早就到了设备厂,却发现昔日的工友们已经来了不少,排成了长队。今天,他是来办理核户手续的。

于鹏上大学的费用最终还是借了一部分,但于鹏上学后,就再也没有和家里要钱。于松干劲十足,除了白天卖菜外,还琢磨找些个零活干。岳红心疼丈夫,说晚上还要上菜,太辛苦了,就没有答应。而他们的房子,终于传来了动迁的消息,设备厂通知他们拿着房票和户口本、身份证到厂部来核实,夫妻二人一阵欢喜,但很快又沉默下来。

动迁是需要交扩大面积款的,按照如今的成本价,少说也得五六万块钱,自己如何能拿得出来?两人有些发愁,当初孩子上大学用钱时,于松就打算把房子当成动迁号卖出去,家里没有答应,如今外债还没有还完,又要动迁,两口子一筹莫展。

自从设备厂买断后,广大工友们各奔东西,偶尔能遇到,但见到这么多的确实很难,有的甚至多少年都见不到。见面了,彼此相互问候,甚至有的湿润了目光。

设备厂留守的是原来保卫处、劳资处、财务处等十几个工作人员,因为设备厂处于商业区,临街的办公室都租了出去,里面的大车间也改成了库房,每个月的租金也是相当丰厚的,所以,他们显得非常自在,亦如往日机关里的傲慢。接待处是原来的门卫房,一张办公桌横在门口,两个工作人员,一个负责查看证件,索要复印件,一个负责在花名册上打勾。

大家都想知道动迁的费用及新住房面积,两个工作人员非常不耐烦地说不清楚,让他们到二楼看公示栏。于松看着长长的队伍,估计一时半时也到不了自己,便和身边的人打声招呼,自己直接上了二楼,去看公示栏。那里的人也非常多,挤了半天,才到了近前,细看一遍,于松感觉心里直发抖,公告说拆迁户给原来面积,扩大面积款按四千元一平,如果不想要动迁号,则按三千一平收购。于松算算自己的房子有六十平,但有个小院子,便问身边的人,小院子给不给面积?旁边的人说不清楚,问问厂领导吧。

于松急忙又往上走,竟然在门口,遇到了晏子初,不由笑道:“子初!”晏子初是来办理岳父的房子的。几年前,岳父为了改善住房,每年冬天,都和岳母上矿山旁边的路上捡运煤车颠簸下来的煤块,尽管经常遭到矿山管理人员的驱赶,和其他捡煤人员的欺负,时常要小心呼啸而来的车辆,但还是捡了不少。老两口舍不得用,而是卖给了设备厂,正巧设备厂集资建房,就算作集资款了。设备厂建成了住宅楼,却是僧多粥少,原本申请的两个套间,变成了三室一厅,而且是顶楼把山,还欠了岳父一间房。岳母非常生气,抱怨岳父没有本事,却又无可奈何。岳父上来倔劲,和厂子软磨硬泡要了一间单位宿舍,给大哥住。后来,大哥结婚走了,设备厂就收回宿舍,给了别人,声明将来一定给房子。不想,设备厂破产,这房子就再也要不回来,还好晏子初在清算组,见不得岳父唉声叹气,找了厂长,设备厂同意补偿集资款,但要等到设备厂有钱时再付。不想,又说几年过去,岳父已经过世,岳母却盯着这件事。如今得到消息,岳母赶紧告诉木子,木子又通知晏子初赶紧去看看。

晏子初本来很忙,大哥本来在附近商场卖货,按理可以去的,但木子说他在设备厂多少年了,人熟悉,有面子,还是让他去了。晏子初找个借口,和小丁出来。一看人多,晏子初直接去楼上找厂长,厂长很是热情,听了晏子初的来意,说这事有些难办,住房已经给了别人,人家必然会申请要房子,一户不能出两个人名。晏子初笑着说,当初清算组已经签字盖章给补偿款了。厂长一愣,继而笑道,你干的吧,那就这样,先登记,然后看将来情况再定。晏子初说,这事千真万确,就看单位了,老人不在了,岳母年纪也大了,天天想这事,做儿女的于心不忍。厂长笑笑,说这些年在外面,人也精了,嘴也滑了,这事包在他身上,肯定会解决。

晏子初非常高兴地打电话告诉了木子,自己则下了楼,本来想看看自己曾经待过的办公室,不想看到了于松。两个人寒暄几句,于松便问动迁的事。晏子初不是太了解,说:“你去问问吧,这个我真不懂!”

李传东离开顺宁,一直没有消息,方芳并不是太急切,倒是鲁区长经常打电话来问有没有联系。当初李传东走时,曾经要过网上的联系方式。方芳偶尔会上网上看看,什么都没有。天气一天比一天冷,方芳时而在乡里,不是开会,就是到各个村子走走,学校取暖,五保户困难,大棚生产等等,时而要到区里开会,年底这两个月是最忙的了,涉及到一年的工作总结,区里都会给指标的,特别对于有大企业的乡镇街道,要税收,要工业总产值,还有一项不能明说的任务,就是要截访,这也是最让方芳头疼的事,上访的事年年有,特别是猫冬的季节,上访的理由有时杂七杂八,农村突出的问题就是土地,哪个村领导工作失误了,往往会引发出一连串的问题,而上访的老百姓往往跨过乡,甚至区,到市到省,甚至到北京,市里的命令就是要安抚到各个基层单位。所以,一旦遇到上访,方芳就忙得连饭都吃不好。

而那天靳局长说的殡仪馆迁移到会宁乡的事,让方芳有种预感,应该把征地工作做细致了,但她还不清楚市殡仪馆会迁到哪个位置,也许舅舅知道,但她对舅舅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想了想,还是决定给民政局的杨中打电话。

杨中正和小琼谈些工作,对于方芳的主动来电,非常惊讶,几乎是神色慌张地接通电话,一旁的小琼非常奇怪,留了一个心眼,躲到外面,耳朵却听着这边。方芳简单寒暄几句,就问市殡仪馆动迁的事,杨中没有隐瞒,说殡仪馆肯定会动迁,方案初步定在会宁乡的上华村。方芳知道那个村子,二百多户人家,山地贫瘠,人均土地不到二分,一直是顺宁地区比较贫困的乡村,好几届领导都想把那个村子搬迁了,如今有这个计划,方芳非常高兴,说:“这可是一件好事!”杨中笑了,说:“你果然是个好乡长,希望如你所愿!”方芳又说了几句,就把电话挂了。

杨中心里也是很高兴,动手摆弄办公室里的花,小琼走进来,笑着问:“瞧你挺开心的!”杨中说:“嗯,这花真不错哦!”小琼道:“就是不知道是花不错,还是人不错!”杨中愣了一下,小琼笑着看着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