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眼耳鼻喉疾病的拔罐疗法

2018-04-15 作者: 养生祛百病编委会
第八章 眼耳鼻喉疾病的拔罐疗法

眼、耳、鼻、喉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若产生疾病不仅会给身体带来痛苦,而且非常影响生活的质量。拔罐疗法具有及时的清热排毒、活血开窍作用,因而可及时治疗眼、耳、口、鼻等病引起不适之症,是家庭中常用的特效疗法。

拔罐方法:选取胃区、大椎区、左右肠区、脾区、肝区、后巨阙区、肾区、肠区、腹区、腰俞区等穴区拔罐,留罐时间为30~40分钟。

第一节 牙痛

牙痛是常见的多发病,无论是牙龈、牙周和牙质的疾病皆可引发牙痛,也可由龋齿、变应、牙周炎、颌窦炎等病引起,主要症状为牙齿疼痛,咀嚼困难,遇到冷、热、酸、甜刺激牙痛加剧。

操作原理

以上穴区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效。

贴心提示

(1)日常生活要注意口腔卫生,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睡前不吃零食,少吃过冷、过甜、过热、过酸的食物;查找根治可能会引发牙痛的其他疾病。

(2)可以指压按揉牙痛穴点(掌心掌指纹与第四掌骨交点处),阿是穴(背部第七颈椎与第五胸椎之间,夹脊旁开1~2寸处寻找出压痛点处)。

拔罐方法:选取大椎区、肺俞穴、肾俞区、曲池穴、足三里穴、神道区、胃区、腰俞区、华盖区、前后肺区等穴区拔罐,留罐时间为30~40分钟。

第二节 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指咽部黏膜、淋巴组织及黏液腺的弥漫性炎症。主要是急性咽炎迁延而成,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也可因上呼吸道感染、用嗓过度、长期吸烟饮酒等导致。临床症状有咽喉部发干、发痒、灼热、疼痛、有异物感、吞咽不适、声音嘶哑或失音等症,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晨起更甚。

操作原理

以上穴区具有宣肺解表、利咽开窍之效。

贴心提示

(1)注意调节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2)治疗期间少用嗓、少发音,适当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拔罐方法:选取大椎区、神道区、华盖区、胃区、脾俞穴、肝区、前后肺区等穴区拔罐,留罐时间为30~40分钟。

第三节 扁桃体炎

扁桃体炎是指咽部淋巴组织受到细菌和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咽喉部炎性疾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急性扁桃体炎起病急骤伴有高热、头痛、恶心、呕吐、全身不适、吞咽困难、咽部充血及扁桃体肿大等症;慢性扁桃体炎大多因炎症反复发作,治疗不当迁延而致。有头痛、乏力、咽部不适、消化不良、易疲劳及夜间低热等症状。

操作原理

以上穴区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效。

贴心提示

(1)拔罐疗法对此病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应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

(2)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洗漱用具及碗筷要与他人分开,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拔罐方法:选取大椎区、华盖区、膈俞区、肝区、脾区、光明穴、膻中穴、命门区、肾俞区、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阳穴等穴区拔罐,留罐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

第四节 视神经萎缩

视神经萎缩主要表现为视物昏花,视力逐渐减退,视野缩小,甚至失明的一种眼疾。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有肝肾阴虚、脾胃阳虚或肝气郁结或心血亏损而致。现代医学认为视神经萎缩主要是眼底动脉硬化或眼部长期供血不足引起。

操作原理

以上穴区具有疏经通络、补肝益肾、调畅气血之功效。

贴心提示

(1)采用拔罐疗法治疗此病,患者要有耐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2)在治疗过程中,积极查治可能引发本病的原发病症。

拔罐方法:选取大椎区、脾区、肝区、前后肺区、膈俞区、华盖区、肠区、胃区、左右结肠区、肾俞区等穴区拔罐,留罐时间为30~40分钟。

第五节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临床症状表现有:突发性鼻痒、连续喷嚏、鼻塞流涕、分泌物增多、嗅觉减退、咽喉干燥,常伴有头晕、头痛等,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失治而造成。也可因慢性扁桃体炎、鼻窦炎及邻近组织病灶的反复感染,或气体、粉尘、花粉等长期刺激,均可引发本病。

操作原理

以上穴区具有宣肺解表、利咽开窍之效。

贴心提示

(1)拔罐疗法对缓解和治疗鼻炎有较好的疗效。尽量避免变应原,积极查治可引发鼻炎的其他疾病。

(2)日常生活起居要避免伤风感冒,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3)注意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粉尘、烟酒等刺激。积极治疗急性炎症,不可用力抠鼻,以免引起鼻腔感染。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以防病情加重。

拔罐方法:选取神阙区、胃区、大椎区、脾区、肺俞穴、肾俞区等穴区拔罐,留罐时间为20~30分钟。

第六节 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身体对某些变应原的敏感性异常增高而出现的一种以鼻黏膜病变为主要特征的异常反应。表现为鼻塞、鼻痒、流涕、喷嚏、咳嗽、嗅觉减退等症。中医学认为,本病属“鼻渊”范畴,多因肺气虚弱、脾胃气虚,又外感风寒,邪气客肺,使肺气不宣,鼻窍不通所致。

操作原理

以上穴区具有宣肺解表、利咽开窍之效。

贴心提示

适当锻炼,以增强机体抗变应能力。避免变应原,以切断引发此病的诱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