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众养生之艾灸(一)

2018-04-15 作者: 养生祛百病编委会
第六章 大众养生之艾灸(一)

艾灸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瑰宝。艾灸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用艾灸疗法健身、防病、治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当今,艾灸疗法的显著效果已经得到世界医学界的公认,并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

第一节 艾灸疗法的历史

艾灸疗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瑰宝。

艾灸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用艾灸疗法健身、防病、治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当今,艾灸疗法的显著效果已经得到世界医学界的公认,并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重视。

火的发现和使用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火的掌握既可以使远古人类躲避猛兽的侵袭,又可抵御严寒酷冬,还可将树木等用火燃着后灸于患处,以祛除寒邪、解除痛苦。灸法的运用起源于石器时代人类掌握用火之后。在我国,用艾灸疗法健身、防病、治病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孟子》中也有“七年之疾,当求三年之艾”的记载。《黄帝内经》中对艾灸疗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为针灸理论奠定了基础。战国时期的扁鹊用灸法救治了濒临死亡的虢国太子,被后人称为神医。三国时期的华佗除了手术技术高超之外,还擅长灸疗,他发明的夹脊穴一直被人们沿用。

在春秋战国时期,艾灸疗法的实际临床运用已颇为流行。最初,灸疗主要用于治疗寒证,以后逐渐发展为治疗全身不同性质的多种疾病。

清代时期,艾疗也有所创新,如砾缸灸、针柄烧艾灸(温针灸)、隔面碗灸等。到清末,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西方文化的入侵,艾疗同中医、针刺法一样,备受摧残,停滞不前,使艾疗一度濒于灭迹之境。但因其灸法的自身特点——简便、安全、有效、价廉,在民间流传广泛,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

温馨提示在灸疗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灸火的材料要有所选择,松、柏、竹、橘、榆、枳、桑、枣八木对人体有所伤害,不宜作为灸火,但桑树灸在后世亦有用之者。其中艾叶熏灸的疗效最为显著,所以在灸疗时才逐渐用艾叶来代替其他材料。

第二节 艾灸的优点

艾灸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的,借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给人体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调节脏腑阴阳平衡,以达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艾灸疗法是一种神奇的治疗保健方法,它有很多的优点,如种类多样、安全可靠、操作简便、治疗范围广泛、疗效迅速等。

种类多样

艾灸疗法种类的多样性,不仅在于艾灸材料的多样,也有操作方法的多样。尤其艾灸时灵活运用不同穴位相配合的方法,更能丰富艾灸的治疗方法,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直接灸悬灸隔姜灸安全可靠

艾灸疗法没有不良反应,比针刺、刮痧、拔罐疗法更安全可靠。即使是不了解艾灸的人,也不会因为操作方法不规范而影响治疗效果,在家中可以放心大胆地操作艾灸疗法。

治疗范围广泛

艾灸可以治疗四百多种疾病,而且疗效显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等都属于艾灸的治疗范围,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杂症,用艾灸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操作简便

艾灸的操作方法简单易学。认真学习就能懂得正确的艾灸方法。

疗效迅速

艾灸疗法操作简便且疗效迅速,对一些虚寒证见效更快。如冬天常见的冻疮,通过艾灸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往往可以快速缓解症状。

也可以通过艾灸缓解常见的女性痛经。

第三节 艾灸的材料和工具

艾灸疗法中最主要的材料就是艾草。艾草具有食用、饮用、清洁等广泛的用途,因此称为“神仙草”。中医认为,艾草可以理气血、逐寒湿、温经脉、止冷痛。艾草煎汤可外洗治疗湿疮疥癣、祛湿止痒,艾草炒炭还可止血。另外,将艾草制成艾条、艾炷之后,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功效。

艾绒

色陈艾是土黄色或者金黄色的;当年艾是绿色的。

味陈艾气味芳香、不刺鼻;当年艾闻起来有青草味。

烟质量好的艾点燃后,艾烟淡白,气味香、不刺鼻;质量不好的艾点燃后,艾烟发黑且有种强烈的刺鼻气味。

相绒体细腻且用手指能捏成型的艾绒是质量好的,里面有枝梗或者其他杂质的艾绒是质量不好的。

艾条的相质量好的艾条外观整洁,包装紧实,如果包装松软,可能是质量不好。

火质量好的艾条火力柔和,点燃的部分呈红透燃火状,用手掌试火力,有热气熏烤的感觉,渗透力大、灸感强、疗效好;质量不好的艾条试火时皮肤有烧灼感。

艾炷

为了便于平放和点燃,可以将艾绒做成圆锥体,就是艾炷。可将艾炷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者如蚕豆大小,中者如黄豆大小,小者为麦粒大小。

艾炷的大小可因施灸对象和施灸部位而定,对老年人及小孩施灸可用小艾炷,外科施灸可用大艾炷。

艾灸罐

艾灸罐是盛放艾柱或艾绒的器材,携带方便,易于操作。

艾条

一般中药店有艾条成品出售。艾条操作简便,使用后不起疱,无痛苦,还可以自己施灸,故艾条的应用比较广泛。

艾灸盒

艾灸盒是艾灸时盛放艾条的器材,携带方便,种类多,很受百姓欢迎。

药艾条

艾绒和药物粉末混合制成的艾条称为“药艾条”。药艾条可根据需要而定。古代有两种药物配方,一种名为太乙神针,是用檀香、山柰、羌活、桂枝、木香、雄黄、白芷、细辛等药物配合而成的药艾条;一种名为雷火神针,是用艾绒、沉香、木香、**、茵陈、羌活、干姜、穿山甲、麝香等药物制成的药艾条。

第四节 艾灸的操作手法

运用艾灸疗法时,常用的操作手法为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等。

温和灸

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或患处,距离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灸,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温和灸适用于各种病症。

雀啄灸

用雀啄灸法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但不需要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施灸。施灸时,一般可灸5分钟左右。适用于治疗小儿疾病或晕厥的急救等。回旋灸用回旋灸法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虽然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不是固定不动,而是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距离皮肤2~3厘米。一般灸20~30分钟,适用于风湿痛、神经性麻痹及广泛性皮炎。

温和灸测温方法

如果遇到局部知觉减退或小儿患者等,可以把示指和中指放在施灸部位的两侧,通过手指测量受热温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距离,防止烫伤。

隔蒜灸

将鲜大蒜头切成0.2~0.3厘米的薄片,蒜片中间用针穿数个孔,上置艾炷点燃后,放在施灸部位,待艾炷燃尽后,可更换艾炷再灸,一般灸5~7壮。隔蒜灸多用于肺结核、腹中积块及胃溃疮疡等疾病的治疗。

隔盐灸

隔盐灸时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使其与脐周围皮肤相平,上置艾炷施灸,患者稍感灼痛时,立即更换艾炷。为防止食盐受热后爆起而致伤,也可在食盐上放置姜片后再施灸。一般灸5~9壮。连续施隔盐灸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寒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病等。

隔姜灸

将鲜生姜切成一个硬币厚的薄片,姜片中间用牙签穿数个孔,上置艾炷点燃之后放在施灸部位。隔姜灸一般灸5~10壮,以皮肤红晕不起疱为度。当艾炷燃尽后,可更换艾炷再灸。隔姜灸适用于一切外感表证和虚寒病证。

温和灸的标准

温和灸应以施灸部位没有明显的灼痛感,灸后不起疱、不留瘢痕为标准,主要观察皮肤潮红的状态。皮肤潮红与皮肤敏感度及施灸的部位有关,皮肤敏感度较高人,灸的时间短、壮数少,就可达到皮肤潮红的状态;人体的背面及肢体外侧面潮红较肢体内侧面慢,且较耐温,需要灸得时间长、壮数多。

第五节 艾灸的操作要领

艾灸的操作方法很多,且简单易学。本节介绍如何点燃艾灸条,如何熄灭艾灸条,如何处理快用完的艾灸条和随身灸、艾灸盒的使用方法,以及隔姜灸的方法。

悬灸的施灸方法

1.取一支艾条,用打火机或火柴将其点燃。

3.将充分燃烧的艾条悬在需要施灸的部位距2~3厘米施灸。

2.点燃后,待艾条头部充分燃烧,徐徐冒出艾烟。

熄灭艾条的方法

1.很多人在使用艾条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点燃后的艾条非常难熄灭,有时候稍不留神,没有完全熄灭的艾条又会燃烧起来。

2.在熄灭艾条时,将点燃的艾条塞入20毫升的塑料针管内,一段时候后艾条就会自然熄灭。尽量将艾条长时间放置在针管内,防止艾条熄灭不彻底而再次燃烧。

利用快用完的艾条的小窍门

1.艾条快用完的时候,只剩下一小部分,如果继续用手拿着施灸可能会烫伤手部。

2.这时可以将剩下的艾条头用针头穿起来继续艾灸,起到了节约的作用。

用吹灸治疗耳部疾病的方法

1.用纸卷成一圆锥形,圆锥形细的部分要留一个0.3~0.5毫米大小的口。

2.用手握纸筒,侧低头,把艾条对准纸筒大口吹艾条燃烧的部分,使艾烟顺着纸筒进入耳道,热度以可以忍受为度。每天吹灸1~2次即可,每次时间以适度为好。

艾灰的妙用

缓解脚痒、脚气

脚痒时,在痒处涂抹艾灰,可以迅速止痒。如果脚气特别严重,可以同时艾灸,效果非常好。

祛除青春痘

脸上或身上长了痘痘,又红又肿,可以抹上点儿艾灰。痘痘会很快干瘪,而且不留瘢痕。

除幼儿尿布疹

用麻油将艾灰调匀,涂在孩子起疹子的地方,然后再穿上纸尿裤。下次换纸尿裤的时候,孩子的尿布疹会消失。

美容

用蛋清或者用牛奶和蜂蜜将艾灰调匀,调得稠一些,然后涂在脸上,20分钟后洗去,有美白和嫩肤的效果。

除味和吸潮

艾灰用棉布袋装好,扎好袋口,可以放在厕所、厨房、冰箱中清除异味,效果可以和竹炭媲美。还可以将艾灰包放在鞋里,既可以吸潮,又可以除脚臭。

养花把艾灰拌在土里,家中的花花草草会变得生机勃勃。

隔姜灸的方法

①将艾柱插入随身灸中的铁签上。

③待艾柱充分燃烧。

⑤盖上铁盖后,将铁盖旋紧。

⑦将艾灸罐放在袋中。

②用火点燃艾柱。

④将艾灸罐的铁盖盖上。

⑥扣上塑料盖,旋转塑料盖上调风口。

⑧将艾灸罐绑在需要艾灸的部位上。

为演示方便,为拍摄方便,示范用的艾炷较大。实际隔姜灸时,艾炷的大小艾灸后的反应。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在艾灸之后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只有皮肤潮红,口渴等轻微表象,而有些人会出现失眠、上火、皮肤红疹等严重的身体不适表现。

皮肤潮红

艾灸时,由于热力的作用,会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刺激血液流动,所以会出现皮肤潮红的现象。

灸疮

灸疮是艾灸的特征性表现,艾灸后出现灸疮表明艾灸施治初具疗效。出现灸疮期间也要坚持温和灸,让艾灸效力持续,否则会出现病情反复。

灸疱

灸疱是灸疮的前一个阶段,多见于化脓灸。

口渴

很多人在艾灸之后会感到口渴,这是正常的。艾灸后可以喝红糖水或温开水,不要喝菊花茶等寒凉性的饮料,否则会影响艾灸的效果。

排病反应

在没有其他致病因素的情况下,出现身体或艾灸部位的不适,则是正常的排病反应。这是身体自我修复系统对病邪的调节现象。

第七节 艾灸疗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艾灸疗法虽有治病防病的功效,但艾灸并不是万能的。艾灸疗法与其他疗法一样也有适应证与禁忌证。在艾灸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是否适合艾灸。

艾灸疗法的适应证

疏风解表、温中散寒:外感风寒表证及中焦虚寒呕吐、腹痛、泄泻等。

温经散寒、通痹止痛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证,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崩漏日久不愈等。

温阳补虚、回阳固脱:脾肾阳虚,元气暴脱:之证,如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早泄、虚脱、休克等。

消瘀散结,拔毒泄热:外科疮疡初起或疮疡溃久不愈,以及瘰疬等证。

降逆下气:气逆上冲的病症,如脚气冲心、肝阳上亢之证。

艾灸疗法的禁忌证

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不宜直接灸。

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施灸。

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疖并有发热者,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第八节 艾灸疗法的注意事项

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不良反应。但在艾灸过程中,一定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方法进行。

施灸前

要将所选穴位或施灸部位用温水或乙醇(酒精)棉球擦洗干净,灸后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温度,防止受凉,影响治疗效果。

灸治过程中

要注意安全使用火种,防止艾火灼伤皮肤,防止烧坏衣服、被褥等物品。尤其在颜面部施灸时或给幼儿患者施灸时要特别注意。

灸治结束后

必须将燃着的艾绒彻底熄灭,以防事故发生。

影响艾灸疗法效果的因素

材料:艾叶加工成艾绒后易于燃烧,燃烧时热力温和,直达人体深部。

刺激强度:多次短时强刺激可以达到时间整合后的连续强刺激的效果。

灸不离穴:艾灸要针对穴位刺激,艾灸的取穴不一定多,但要对症,就要选重点穴。

施灸时间久用火为灸,要取得根本性的疗效,必须长时间艾灸。

感传:用灸法后局部会出现温热、麻木、如虫爬行等感觉,即为灸感。灸感是艾灸疗效的保证。

艾灸顺序:尽量以先灸上,后灸下;先灸背,后灸腹;先灸头,后灸肢;先阳经,后阴经;先少后多为施灸的顺序。

灸法操作方法上的补泻

补法施灸,需艾火自灭,使火力缓缓渗入人体皮肤深层,以补虚扶赢,温阳起陷。

泻法施灸,需用口吹使火速燃,不燃至皮肉,力促而短,以起消散作用。

第九节 感冒

感冒,俗称“伤风”,是一种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季节最常见于春季、秋季、冬季。感冒是发病率很高的常见病,不同季节导致感冒的症状会有所不同。感冒有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流行性感冒4种类型。

选穴取穴:大椎穴、风池穴、合谷穴、印堂穴、太阳穴。

艾灸方法

1.隔姜灸大椎穴,每日1次,每次4壮。

2.艾条温和灸风池穴,灸10分钟。

3.艾条温和灸印堂穴,灸10分钟。

5.艾条温和灸太阳穴,灸10分钟。

4.艾条雀啄灸合谷穴,灸10~15分钟。

温馨提示

防治感冒,可以在大椎穴处刮痧或拔火罐(留罐10分钟);淋浴时也可以用水柱冲击大椎穴处,水温要高一些,以能忍受、不烫伤局部皮肤为度。

第十节 咳嗽

咳嗽是常见肺系疾病中的主要症状,也具有独立性。中医讲,“咳”指肺气上逆,有声无痰;“嗽”指咳吐痰液,有痰无声;有痰有声称为咳嗽。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出现的咳嗽。

选穴取穴:肺俞穴、孔最穴、列缺穴、尺泽穴。

艾灸方法

1.艾条回旋灸肺俞穴,灸10分钟,每日灸1次。

2.艾条温和灸孔最穴,灸15分钟。

3.艾条温和灸列缺穴,灸15分钟。

4.艾条温和灸尺泽穴,灸15分钟。

温馨提示

红糖姜枣汤可以祛风散寒,适合伤风咳嗽、胃寒刺痛者食用。具体做法是在锅中加3碗水,再加入30克红糖、15克鲜姜、30克红枣煎至过半,一次性服用,服后出微汗即可痊愈。

第十一节 头痛

头痛是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又称“头风”。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感染发热性头痛、紧张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以及脑膜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头颅外伤、脑震荡后遗症等疾病之后引起的头痛。

选穴取穴:百会穴、大椎穴、三阴交穴、涌泉穴。

艾灸方法

1.艾条回旋灸百会穴,每次灸15分钟,每日1次。

2.艾条温和灸三阴交穴,灸15分钟。

3.雀啄灸大椎穴,灸15分钟,以施灸部位感到温热、舒适为度,灸至皮肤稍红晕为度。

4.用艾灸罐灸涌泉穴,灸15分钟,以施灸部位感到温热、舒适为度。

选穴取穴少海穴、极泉穴、百会穴、膻中穴。

第十二节 焦虑

中医认为,焦虑不宁属于心神紊乱、肝气不舒。此症外在表现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女性月经周期会出现焦虑不安、情绪低沉、心事重重的症状,季节或天气的变化也会导致焦虑不安的症状。男性也有一定的周期性,只是周期不明显,症状的轻重程度也不确定。

艾灸方法

1.温和灸少海穴10~20分钟,每日1次,间隔3~4小时,3~5天为1个疗程。

2.温和灸极泉穴5~10分钟。注意火力不要太大,仔细体会治疗过程中穴位出现的热感和经穴特有的酸胀感即可。

3.温和灸百会穴,每日两次,每次10分钟即可。

4.温和灸膻中穴,每日两次,每次10分钟即可。

温馨提示

平时注意休息,不要思考太多事情,每天最好能抽出时间出去散步,不要长时间久坐。饮食上注意清淡,少吃盐,经常食用大豆制品和含钙丰富的食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