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2014-08-08 作者: 李德霞
中秋

鸡叫过三遍的时候,嘎子妈就在西屋忙活开了。扫了屋顶,扫了地;擦了窗台,又擦了玻璃。然后,抱一捆玉米秆,把一盘小炕烧得滚烫滚烫。

明儿个是中秋,儿子大嘎和媳妇要回来,可不能冷锅冷灶的,家,不就是一盘暖暖的炕吗?

大嘎和媳妇结婚五年了,媳妇能干,领着大嘎进了城,在街面上开了个窗帘店。前年,还把两个人的户口也迁到了城里。如今,两口子好歹也算是城里人了。儿子儿媳平时忙,只有逢年过节才回来住上三五天,掏火似的。嘎子妈心里虽然有点不舍,可又一想,只要他们过得好那就比啥都强。

大嘎从小就嘴馋,十几岁就能吃掉半只炖家鸡,吃完肉,还把骨头嚼得咔嚓咔嚓响。明儿个大嘎就回来,说啥也得给他炖只家鸡吃。

想着这些,嘎子妈从屋里走出来。日头升起老高,鲜亮的阳光染红了对面的屋顶,也染红了门前的树梢。嘎子妈打开台阶上的鸡笼,里面就两只鸡,一黑一白,白的个小还瘦。嘎子妈就逮了那只黑的,用麻绳绑了腿,返身回屋拎一把菜刀出来。嘎子爹在世时,鸡都是他杀;大嘎长大后,就由大嘎杀。嘎子妈也见过别人杀鸡,就那么拿菜刀对准鸡脖子轻轻一抹就行。可是,嘎子妈连着比划了几次,就是下不了这个手。

这时,院门一开,二嘎骑着摩托车进来。二嘎在城里打工,过节了,工地放假三天。嘎子妈忙对二嘎说:“二嘎,快帮妈把这只鸡杀了。”

二嘎支好摩托,边往这边走边说:“妈,杀鸡干啥?鸡不是还在下蛋吗?”

嘎子妈说:“明儿个是中秋,你哥和你嫂子要回来,你哥爱吃家鸡肉……”

二嘎说:“妈,我回来的时候路过我哥店里,他们说中秋节不回来了。”

“啥?不回来了?”嘎子妈一愣,手里的菜刀落到台阶下。嘎子妈想了想,又说:“不是说好的要回来吗?咋又不回来了?是他们店里忙吗?”

二嘎说:“倒也不是太忙,是我嫂子给我哥寻了个给工地下夜的差事,能挣双份的工钱。我嫂子说,他们买房时借别人的一万块钱得赶紧还上。”

嘎子妈明白了,这事跟家里那一万块钱有关。开春时,村里发退耕还林的补助款,按户头发,家家有份。嘎子妈领了一万块后,专门去了一趟城里,问儿子急不急着用钱。儿媳说:“妈,我们买了一套房,正好差一万。”大嘎瞪一眼媳妇说:“妈,那钱是你和二嘎的,留着给二嘎娶媳妇用吧。”走出儿子的店门,嘎子妈想,这要是就大嘎一个儿子多好,她会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大嘎,可大嘎后头不是还有个二嘎吗?二嘎也老大不小了,也该说个媳妇了。彩礼要备,房子要盖,哪一样都得用钱……

中秋是个团圆的日子,儿子儿媳不回来,嘎子妈心里就有个坎,过不去。嘎子妈折身进了屋,捧一个布包出来,对二嘎说:“这是咱那一万块,你再进一趟城,给你哥送去吧。”

二嘎不接。二嘎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说:“妈,这钱是按户头发的,我哥的户口又不在……”

嘎子妈恼了,眼里涌出泪说:“混账话!户口不在就不是妈的儿子啦?你哥只是进了城,落了个城里户口,就是出了国,没了户口,他也一样是妈的儿子!”

二嘎最见不得妈伤心落泪,赶忙说:“妈,你别生气,我去还不成吗?”

嘎子妈擦去眼角的泪,叮嘱二嘎说:“跟你哥嫂说,寻啥下夜的差事啊,明儿个是中秋,妈等着他们回来……记住,一定让他们回来!”

二嘎眼里闪着泪,接过娘的布包,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用手压了压,转身走向摩托车,一步跨上去,轰隆隆驶出院门。

嘎子妈突然想起杀鸡的事,去喊二嘎,二嘎的摩托车早已驶过了村街。

绑了腿的黑鸡躺在台阶上,奓撒着翅膀,不住地扑腾扑腾乱动。嘎子妈从台阶下拾起菜刀,这一次,嘎子妈一刀下去,就抹了鸡的脖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