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楔子

2015-05-05 作者: 皇秋成
第1章 楔子

天阶盘路,仙道释儒,阴阳交替,万物发育。

有诗云: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极周以远,层云郁冥冥。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泰山前麓,西南之隅,有社首、蒿里二山,社首山东,蒿里山西,两山连属,统为一体。山上沟沟坎坎,或为战壕,杂草丛生,一片凄凉。上个世纪,山上打过几个硬仗。既有与日本鬼子的英勇抗战,也有国共的殊死较量。夜深月静,侧耳倾听,常有神鬼之啸,令人胆战心寒。

泰山治鬼,魂归蒿里,是为鬼城。无论贤达愚人,死后魂魄都聚集蒿里山,再按善恶功过,判去天上,或是阴间。后来,蒿里山的鬼魂越来越多,安置不下,向西分流,再造出一座丰都鬼城。

……

闲话休了,且说新历千年,泰山天齐仁圣大帝做东,诸仙道圣尊接到通知,登临泰山,参加道家千年峰会。

自从盘古他老人家仙逝之后,他的头颅变成这座雄俊山脉,其主脉、支脉、余脉涉十余县市。东西长200公里,南北宽50公里,十八盘1630级台阶直上,成就五岳之尊。但见:山上多松柏,庄严、巍峨、葱郁。山间多溪泉,灵秀而缠绵。缥缈变幻的云雾,又使泰山添几分神秘与深奥。

近闻人间国运昌隆,物埠民丰,有着天下第一山美誉的泰山,以其磅礴之势,吸引着无数人的脚步,来此观光游览的客人骤增,一年竟达四、五百万人次。这次道家千年峰会在泰山召开,适逢人间五月,春阳开放,众仙道圣尊自然怡情勃发。

泰山大帝准备了何首乌、四叶参、黄精、紫草诸多泰山特产,每一位与会者都有一份。会议的日程安排更是妥当,不但有泰山特色小吃,还有两日的观光旅程呢。

道家千年峰会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

忽有社首小神来报:“山下来了一对夫妇,拜求子嗣。”

泰山大帝挥一挥手,说:“叫他们改日再来。”泰山大帝忙得不可开交,哪有功夫理会这一对夫妇。

“这对夫妇倔强得很,不肯离去。”

身为玉女大仙的碧霞元君听了,应道:“我去瞧一瞧。”

元君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应,深受百姓爱戴。

泰山大帝挥一挥手,任其去了。这本来就是她的职责。

这对来自琅琊的拜求子嗣的夫妇,男的叫苏丙坤,女的叫杨慧慧,婚后五年,未有子嗣。家中**织产堆积过亿,无人传承,十分着急。

碧霞元君查了福碌簿,发现这一对夫妇命理并无子嗣,无以相送,欲待离去,只因香烛鼎旺,言辞恳切,动了恻隐之心,拉过社首小神,道:“你去顶一顶,还了这对夫妇的心愿吧。”

“可是,众仙尊陆续来了,怕忙不开——”

“不差你一个,你就去吧。”

社首山因凿毁取石,神山从此消失,社首小神自此赋闲,乐得去人间走一趟,寻个消遣。于是纵身一跃,人间一声长啼,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不说苏丙坤夫妇子贵庚福,且说道家千年峰会如期召开。由于这个大会一千年才开一次,故十分隆重。各位仙尊自封神和西游之后,很少聚在一起,如今见了面,免不了叙说旧情。有仙尊提及时下网文界的几位大神,其著作之中又涉及到了谁谁,露了脸面。也有的仙尊不屑一顾,认为那些凭空想象的东西不值一提,不上也罢。

最后,大家还是推崇金庸大侠。只不过金大侠没把泰山派发扬光大,弄得泰山大帝很没光彩。

“不是有一个东灵道长吗?”

“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底蕴深厚,岂是可以戏说的。金大侠是懂得泰山的,断不会胡乱下笔。即便他不写泰山,泰山亦是人神之尊。”

这话有道理。

泰山大帝见各位仙尊的话题离了道儿,便叫执事小神将峰会的议题人手一份,发了下去。众仙尊这才正襟危坐,仔细阅读起峰会的讨论纲要。其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不必说。

只说会议餐,每顿都是豆腐宴,渐渐地腻歪。所谓豆腐宴,就是白菜、豆腐和水,并称“泰山三美”。听名字不错,乍吃一顿也还可以,要是顿顿吃,就寡淡无味了。

泰山大帝说:“人间历代帝王来泰山,均食素斋,洁身养性,以示虔诚。”

众位仙尊说:“我等已化作仙身,无需素斋警示,可以换换样儿。”

一连开了十天的会,问题也讨论了若干遍,众仙尊一致认为,如今人间诗书儒雅,教化有方,我等仙辈勿需指东道西,管得多了,反而缚住了他们的手脚,妨碍了他们的发展。随后,众仙尊提议,难得出来一趟,何不到处逛一逛。

“听说泰山南边有个兰陵,蔬菜种得不错,既可以体验农家劳作的乐趣,又可以品摘葱翠甘美的蔬果,可以走一遭。”

泰山大帝只得依了大家,纷纷点化一番,下得人间,果然是一派繁荣景象。

众仙尊捋起袖子,抡起胳膊,热火朝天地干起来。这点活儿对于各路神仙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主要是图个乐字。到了午时,早有农家乐的主人烹了许多绿菜红果,既好看又好吃。大家全然不顾各自的吃相,纷纷感叹:“天上哪有这样的鲜物,就算王母娘娘的蟠桃也比之不及。”

最后,泰山大帝提议:“鬼间有一个琅琊水泊,方圆八百里,是一个垂钓的好去处。”

有的仙尊听了,不大乐意。“那个黑咕隆咚的地方,不去也罢。”

泰山大帝不以为然。“鬼间也是仙界的管辖之地,既然来了,岂有不察之理?”

大家这才意识到,鬼间原是泰山大帝的地盘,哪能不给一个面子。纵然有那不情愿的,也没奈何,鸭子过河随大流,一同去了。

鬼是怕火的,所以不能点起火把。泰山大帝着千里眼在前头带路,众仙尊一路朝琅琊水泊而去,五七百里行程,不刻即到了。

琅琊水泊依山环水,水雾漫漫,琅琊山、夷山、九女山三山拱立,十二峰翘楚相望。左有九女九峰,一字排开,右有夷山一峰独秀,后为琅琊二峰相看,最高处584米,山道旁天下银杏第一树,树龄将近4000年,高26.7米、干粗15.7米,占地600平方,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众仙尊绕树一圈,叹曰:“真乃生物界的活化石!”

当下,有树下憩息的,有游山去的,有扯了钓杆垂钓的,不一而足。

两天的观光旅程之后,峰会就此结束,众仙尊自会务组领了纪念品,扬长而去。

会后,泰山大帝因连日劳顿,将歇一日。次日唤碧霞元君到庙堂来,把着峰会宣言给她看,尽是官话、套话。兴师动众十数日,竟未获得半句真言。

碧霞元君亦是无语。

此时,新千年的钟声敲响了,传遍三界,响彻寰宇。

泰山大帝问:“道怎么说?”

“天地间凡有九窍者,都可修仙。”碧霞元君回答。

“这么说,动物也能成仙了。”

泰山大帝问:“佛怎么说?”

“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碧霞元君回答。

“这么说,无生命的非生物也能成佛了。”

泰山大帝又问:“道又怎么说?”

“通过自我修行可以得道,你只要修炼就行。”碧霞元君又答。

泰山大帝又问:“佛又怎么说?”

“会有佛来渡你,接你,你只要相信就行。”碧霞元君又答。

泰山大帝再问:“道再怎么说?”

“成仙可以获得更多自由。”碧霞元君再答。

泰山大帝再问:“佛再怎么说?”

“成佛可以解救全人类。”碧霞元君再答。

继而,泰山大帝问道:“自佛以来,都做了什么?”

碧霞元君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接着,泰山大帝问道:“自道以来,都做了什么?”

碧霞元君说:“斩鬼斗鬼,驱鬼降鬼。”

泰山大帝说:“人活着一半是人一半是神,人死了一半是神一半是鬼,世上有多少人,也同样有多少鬼,他们本生活在一个空间里,只是生活的需求不同,状态不同,被截开了,就像生活用品和吃的一样,分开了界限。所以,鬼是人的亲戚。佛来渡鬼、引鬼,道来斩鬼、斗鬼。你说人间喜欢哪个?”

“可是,人也斗鬼?”

“两兄弟打架,你蹿上去拉架,把弟弟打死了,哥哥却不饶你。”

碧霞元君明白了。

泰山大帝把一帖方子递给碧霞元君:“这是孟婆汤的解药组方,唤作五指汤,你自拿去,选一个执意的人,交与他。”

有道是,天、地、人间,鬼是最弱的群体。泰山天齐仁圣大帝有意推翻鬼界的多米诺骨牌,敢叫七十二鬼强魄立魂,取道成仁,绽琅琊水泊几多鬼浒奇葩,添市井街巷一段鬼雄佳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