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你还能不相信老神仙的智慧?(求月

5天前 作者: 林家龙女
第171章 你还能不相信老神仙的智慧?(求月

第171章 你还能不相信老神仙的智慧?(求月票)

时光荏苒,眼看着就到了七月中旬。

眼看着捕鱼业越来越红火,登州境内闲着的人手,能出海的基本上都从都督府那里租借了船出海。

出海回来之后,就把鱼扔到自己家中,让婆娘或者老人孩子在家里抠鱼内脏,腌晒咸鱼。

鱼的内脏也是肉,也是好东西。

都督府并不收鱼的内脏,又没人舍得把这些好东西丢掉,索性就在河里洗一洗,回家炖鱼内脏汤去。

而鱼鳔和鱼肠子,用盐一腌制成酱,就成了一道古典名菜——鱁鮧。

这一个多月以来,整个登州泛着一股子鱼腥味儿,经久不散的。

太子妃苏意本来就怀着身孕,闻不得这腥味儿,一闻就哕到不行。

无奈之下,李承乾只好带着她回到洛阳。

好在月份不大,有孙思邈的安胎药在,倒是也能经受得起奔波。

这一个多月以来,登州全境的百姓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不止是捕鱼,晒盐同样也是进项大的产业。

登州的百姓们走在路上,明显脸上也多了不少笑容。

但与长安的悠闲不同的是,登州百姓走路的速度带风,明显就是有要事去办的样子。

不办不行啊,不是回家晒盐,就是回家抠鱼肠子,要么就是喂牲口。

鱼肠子光靠自己吃,明显是吃不完的。

在都督府的建议下,百姓们把吃不完的鱼内脏当做饲料,喂给家中饲养的鸡鸭。

这样一来,鸡鸭长势也比以前肥壮了不少,蛋下的也多了起来。

虽说是这鸡鸭蛋比往常多,但家家户户都有,卖也卖不出去,索性就自己留着享用了。

往日里几乎吃不到的新鲜玩意儿,就这样进入了千家万户的餐盘之中。

即便是贞观之治,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得上饭,更何况是等会走这种下州。

现在竟然能顿顿吃肉,简直是神迹一般。

登州的官吏想起数月前,李象当众许下的让登州百姓吃的上肉汤的诺言,想起自己心中暗搓搓的嘲讽,都羞愧不已。

百姓们发自内心地感激着都督府,还有恒山郡王李象。

没有人怀疑,就是李象帮助他们过上的好日子。

甚至有人还偷偷给李象立了生祠,村民们没事儿就去拜拜李象。

李象当然知道这事儿,但是也不好说什么,只是锐评了一句那胖娃娃和我一点儿都不像。

长安城的酒楼当中,也有了新的节目。

第一批咸鱼和干货生蚝到的时候,程处弼让人在外面挂上板子,着重宣传是恒山郡王派人带来的登州海产品。

在酒楼时间长了,大家和程处弼也都混得脸熟,也不像之前那么疏远喊程三公子,而是直接喊程三郎。

程处弼也乐得这样,反正他也没什么偶像包袱。

“程三郎!这牡蛎干是何物?”

底下一个中年人问道。

程处弼听有人问,一下就来了神。

“说起这牡蛎干啊,还要提到一個人。”他卖着关子。

“谁啊?”

“是谁?难不成是恒山郡王?”

看程处弼摇头,大家纷纷喊道:“三郎,就别卖关子了,直接说了罢!”

“是孙思邈,孙真人!”程处弼见情绪拉得差不多了,高声喊道。

“孙真人?这里面有孙真人他老人家什么事儿?”众人好奇地问道。

“孙真人说,这牡蛎啊……”程处弼故意拖长了声音:“这牡蛎,可是男人的好东西!是男人的箭袋子!”

“箭袋子?”众人一下就来了兴趣。

“这东西,可是壮阳的神物!”程处弼说道。

一听说壮阳,大家都来了神。

“当真这么神奇?”

正所谓人类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哪儿的人听说壮阳都会忍不住。

你瞅欧洲佬,木乃伊都下得去嘴。

松露是怎么贵起来的?不就是因为拿破仑吃了之后一举得子嘛。

“就算我骗你们,孙真人会在这种地方骗你们吗?”程处弼嗷地一嗓子说道。

一听孙真人,没人再怀疑真假。

“给我来一份!蒜蓉的!”众人纷纷说道。

“哎,还有这新式咸鱼呢,都是海鱼——”程处弼再次说道:“孙真人说,海鱼当中富含我们人体所需的各种好东西!能够让我们变得更聪明,记性更好,还能……嗯,还能让我们不容易得病!”

“好!那再来一份煎海杂鱼!”

海鱼和生蚝的好处,一下子便传遍了长安城。

长安百姓可谓是趋之若鹜,除了在酒楼吃,还在酒楼边上的集市上采购。

一斤咸鱼,竟然只有二十文钱?买买买!不买不是人!

什么?这大虾个头竟然如此之大?!买买买!这可是好东西啊!

牡蛎干就很贵了,一斤竟然好几贯钱,不过在壮阳面前,那都不是事儿!

为了兼顾其他地区,运入每一座城市的海货并不算太多。

每次从登州运入长安的海鱼和牡蛎,都会迅速被抢购一空。

长安人不缺钱,毕竟在这儿的达官显贵多到随便扔一个砖头都能砸倒一片。

更兼这海鱼和牡蛎可是内陆吃不到的新鲜物件,肯定是要大热一段时间的。

在大唐的各大重镇,都有海鱼贩卖的身影。

尤其是运河沿岸的重镇,登州货船刚刚靠岸,海货就被抢购一空。

毕竟登州海产品,孙真人吃了都说好。

众所周知,在大唐你可以不信别人,但你不能不信孙真人。

这可是活了一百来岁的老神仙,你还能不相信老神仙的智慧?

除了这些个重镇之外,商队正在李象的指示下,以各大重镇为基干,像树根一样,努力延伸到大唐的各个角落。

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拓宽更广阔的市场。

每到一个地方,登州产的海货都能引起一股热潮。

毕竟大唐缺盐,而登州盐和咸鱼,填补了这一空白。

尤其是咸鱼,既可以当肉吃,又能够当盐来用,最重要的是,它很便宜……

大唐的各个角落,正在掀起一股“登州热”。

被李象拉起来的众家,东宫、魏王府、晋王府,还有各位国公,尤其是长乐公主与高阳公主所在的赵国公府和梁国公府,在商队的紧密联系之下,竟然隐隐成了抱团的趋势。

什么叫大唐商队复合体啊……

连带着李承乾的地位都在无形之间更加稳固,毕竟就连魏王和晋王这两个唯二能和他争夺皇位的皇子,都登上了他的战车……

虽然别人不知道,但事实就是这个样子。

高阳公主李漱身为商队的话事人,现在赚得是盆满钵满,大有大唐第一富御姐的架势。

房遗爱现在出门在外,都是迈着螃蟹步走,拽得二五八万一样,逢人就说我老婆真棒。

能娶到这么有本事的老婆,可是他的福气。

但同时他也没忘记李象,甚至还修书两封给李漱,让她帮忙和李象带个好。

李漱并没有抛下这个憨傻的夫君,只是现在并不是时机,所以也只是简单和李象提了两句而已。

长安的热度居高不下,不止是长安,连带着洛阳也掀起一股子牡蛎热和海鱼热。

就连李世民的餐桌上,都出现了登州咸鱼和蒜蓉生蚝。

功效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东西也的确好吃。

但咸鱼李世民只吃了几次就不吃了,毕竟高血压的人不能吃太多重盐的东西。

吃完生蚝之后,老李没事儿就光顾徐惠妃那里,惹得萧瑀和房玄龄连连劝谏,色是刮骨钢刀,陛下您悠着点儿……

李世民只能嗯嗯地敷衍着,心想我已经把箭袋装满了羽箭,你总不能让我憋着吧?

与此同时,老李心里也对登州产生了兴趣。

他当然也知道高阳赚了很多钱,现在是大唐的第一富婆,不由自主就对登州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虽然让李象当登州都督,但也只是让他去训练水师给搞的这么一个名头,并没有真的指望这个孙子能在政务方面做出什么成绩。

毕竟大唐人都知道,登州那地儿是盐碱地,鸟都不拉屎的地方,能搞出什么花样来?

刚开始听说李象在登州改革,弄什么晒盐,也只是付之一笑,虽说是允许李象在那边搞动作,却也没有多想什么,只是本着照顾年轻人的一腔热血的态度大开绿灯。

结果万万没想到,真就让他弄出花样来了。

李泰和李治没事儿就给他写信,写信的时候,还详细描述登州的变化。

眼见着登州在两个大儿子的信中几乎是一趟一个样子,李世民不禁越发好奇。

到底这登州现在成了什么样子,竟然能赚这么多钱的同时,还让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满意的同时,李世民也升起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反正现在李承乾也回来了,洛阳有人坐镇。

他要带着人去看看,看看大孙子到底怎么做的,也顺便给大孙子扬扬名。

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么优秀的孩子,是我李世民的好圣孙!

越想越觉得应该去看一看,于是他便将这件事说与房玄龄和萧瑀,和他们商量商量,这登州是不是应该去。

房玄龄作为辅政大臣,自然是不能去的,但毕竟这事业也有高阳公主一份,再加上李象对他们家的照顾,于情于理他都不会反对。

萧瑀就更不用说了,作为李象的老师,他表示强烈的支持。

两个重臣都已经同意了,李世民便下定决心,带着一半的朝廷班子,去登州瞧一瞧,看一看。

一方面是学习登州致富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是给好大孙扬扬名。

最主要的原因是……半年不见好大孙,老李是真的想念啊!

哪怕经常派人来回传递书信,老李都觉得想念的紧,恨不得把李象扛在肩上悠来荡去。

登州的日子红火,不仅吸引了李世民的目光,自然也引起了商人们的注意。

这么大的一个产盐区,还盛产咸鱼,谁不动心?

闻着咸鱼味儿到来的商人们,却在登州城碰了壁。

无他,百姓们不相信他们,只相信能够一直稳定收购他们鱼获和晒盐的登州都督府。

另一方面也是商人们给出的价格并不能让百姓们满意,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在得知商人们的报价之后,对于登州都督府对他们的爱护,百姓们又有了新一层的认知。

只有登州都督府,只有恒山郡王,心里才是真正装着老百姓的啊!

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商人们又不肯放过这么好的赚钱机会,所以便瞄上了登州都督府。

求见登州都督府长史冯清后,结果却被冯清告知,登州都督府的生意,已经完全被高阳公主垄断了。

但是高阳公主的门路……谁也不认识啊!

好在冯清还算负责,在晾了他们两天之后,表示高阳公主同意见一见他们。

商人们大喜过望,只要能见到高阳公主,一切好说。

他们当然知道,恒山郡王组建的商队,就是高阳公主在管。

高阳公主将廉价的大唐商品输送到草原,再从草原上换取牛羊等值钱的东西——偏生还是草原人心甘情愿的。

即便是让他们出一点血,也认了,只要能跟着喝口汤,比什么都强。

在商人们的期待之下,终于熬到了第二天。

都督府当中,他们终于见到了高阳公主。

“草民等参见公主。”

商人们毕竟是商,在这个四民不平等的时代,他们只能规规矩矩地冲着李漱行礼。

李漱倒是没打算抬他们的地位,毕竟李象可是和他提醒过这一点。

“平身吧。”她目光轻扫这群人,对都督府中的侍从说道:“看座。”

商人们诚惶诚恐地道谢,随后坐在了侍从们递过来的胡凳上。

“你们的来意,我已经知道了。”李漱放下手中的茶杯,停顿片刻后,继续说道:“只是现如今朝廷商队足够吃下登州的产出,若是伱们也想从中分一杯羹的话,当然没有问题,只是……不知道你们能够付出什么样的诚意。”

商人们心中尽皆一凌。

到底是公主啊……

尽管已经做好了被痛宰一刀的准备,可他们还是没想到高阳公主竟然这么难对付。

(三更送到!)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