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生产计划

1个月前 作者: 唐阿谣
第379章 生产计划

第379章 生产计划

胡队长低下头,不说话了。

羡慕也好,嫉妒也好,这事儿暂时翻篇。

罗大庆接着进入正题,把最开始司宁宁跟赵宏兵说的那套说辞说给众人听,末了又询问起众人的意见:

“我觉得这个提议合情合理,有助于副业的发展,你们觉得呢?”

几个队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罗大庆拍拍桌子,下了一记狠药:

“有什么意见想法现在就在这里举手说,别现在说没意见,回头开始实行了,又这不满意那不满意,影响同志们的团结和积极性!”

胡队长率先举手,目光却是越过罗大庆看向赵宏兵。

“不是说有好事儿大家一起干吗?这怎么又要搞什么奖励制度,看奖戳数量去凭先后了?”

赵宏兵心里想着司宁宁的话,虽然有点不高兴,但还是经历压制住暴躁的脾气,沉稳解释道:

“这个提议其实是针对一些情况,比如要传达技术,人手又不够的情况下,那么就会优先选择品学兼优的同志去进行培训,以确保同志们能够学会。”

说白了表现好就有优先权,一切都有可能。

表现差就没有,不仅没有优先权,你表现得太差,处处都像那个刺儿头一样,那到时候也别怪别人不乐意带你玩。

赵宏兵心里冷声哼哼,默默补充了一句:

他觉得四队那个胡队长就挺刺儿头的,明明才上任没多久,天天看不起这个,不服那个,也不知道是谁的眼睛瞎成了窟窿,怎么就选了他做生产队长。

“啊嗛——”

罗大庆大大打了个喷嚏,他揉了下鼻子,点点桌面道:

“社员们多劳多得,生产队越是表现好,机会越是多,我觉得这个提议是合理的,也是公平可取的!”

堂屋里安静一瞬,最后周队长和余队长率先表态:

“我没意见。”

“我也没意见,大队长怎么安排,我们就怎么做!”

有一句话怎么说的?

脑瓜子没人家转得灵光就别瞎捣乱,等着照抄作业不香吗?

罗大庆满意点头,又将目光看向了胡队长,“宝瓶啊,你呢,你还有什么意见?”

“……”

胡队长看看桌子对面,最终摇头:

“大队长,周队长和余队长都觉得没问题,那我也觉得没问题,之后全听你们安排,你说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那行,你们要是都没意见的话,接下来我们就商量一下这个事儿,看看到底怎么弄。”

“行!”

几位队长异口同声说道。

刚才剑拔弩张的气氛总算揭了过去,几人心平气和地坐下商谈。

有蘑菇的事情在前,三队三兔子这事儿,另外三个生产队都想插一脚,可是因为奖戳制度还没正式开始,一时之间说不好让谁先去学。

三个生产队队长险些又要打起来,最后还是罗大庆站出来说话:

“养兔子这个事儿还没正式实行起来,兔舍也没搭建呢,农忙干活,这段时间没那么多的活儿,你们看看抽出点人手还是怎么地,去三队帮帮忙。”

“技术人员可都在三队,只有三队先一步走上正轨,你们才有地方去总结经验。这中间的空档呢,我也去公社走一趟,到时候刻个公章回来,以后公事公办,该怎么样就怎么样,撒泼耍赖可是没用哈。”

说到“撒泼耍赖”,罗大庆睨了眼赵宏兵。

“咱们先按照计划走,以后要是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别晃身,也别起那什么歪心思,个人荣誉不叫荣誉,集体荣誉才是荣誉!这一点,你们要向赵宏兵同志学习。”罗大庆由衷道。

大概也意识到了前后这几桩事赵宏兵出了不少力,其他三位队长纷纷起立,对着赵宏兵呵呵笑着,敬了个礼。

赵宏兵本来还在胡队长面前绷着呢,被这敬礼一搞,反而有些不好意思了。

抚了一把后脑勺,赵宏兵干巴巴地讷讷道:

“害,都是一个大队的,大家以后一起努力吧。还有就是大队长。”

他把目光转向罗大庆,道:

“你赶紧把那个奖戳本子什么的弄出来吧,头几天二队的人过去复习培育蘑菇的方子,不是说要借猫吗?”

“我们队上新下了几只猫崽,差不多要断奶了,你们要借的速度搞快点,不过先说好,那些猫都是我们队上的一员,接走了必须好好对待,这个以后也是要跟奖戳挂钩的。”

“什么?你们队上还有猫?那可是看粮仓的宝贝,耗子成了精,我们队上的老鼠夹都不好使,可愁死我了,赵队长,你们队上有几只猫?我借!我们一队要借!”

“我们四队也要!”

胡队长也难得亢奋起来。

闹哄哄的又插科打诨半个钟头,罗大庆才送走其他三位队长。

临了堂屋只剩他和赵宏兵,他冲赵宏兵哼笑:“这下你满意了?”

“一般般吧,就那样。”

赵宏兵拍拍胸口打了好几个补丁的褂子:

“唉,但愿这法子真的能奏效。”

赵宏兵微微叹息,跟罗大庆说了自己的顾虑:

“我其实也不想整得那么麻烦,但是好些东西都涉及外面的人脉,有些事指着人家指点迷津,那办事儿的时候不说让人家高兴,也得让人家顺心不是?”

罗大庆“哦”了一声:

“你在外面还有人脉?我怎么不知道?”

“哪是我?”

赵宏兵摇头,“是我队长的司知青,去年我们队上老鼠也闹得厉害,当时是委托她去县里找那位兽医院士帮忙来着。”

“原本也没想着这事儿能成,就是过去碰碰运气,哪承想最后还就真成了?也是从那回,这司知青就得那位院士的青睐,蘑菇就是靠她指点的司知青,这回要办这个兔子养殖场,里面八成也有那位院士的功劳。”

“有这事儿你怎么不早说?之前是我错怪你了。”

“行了吧,认识多少年了说这个话。”

赵宏兵瘪嘴瞟了罗大庆一眼,有些受不了罗大庆这样:

“不过话说回来,以后你还是得多盯着点!别人没事,我就怕那个胡宝瓶,到时候说一套做一套。”

“放心吧!”

“那我回去了,在队里等你消息啊!”

“行,去吧!我也走一趟公社去。”

两位好友挥手告别,各自忙碌正事去。

赵宏兵返回生产队,罗大庆则是去了公社,他去公社不光是找公社干部把这件事过明路,更有其他事情的考量在。

比如现在是三队着手养兔子。

以后一队,二队,四队,也都会跟着养,兔子得吃口粮吧?

草料或者饲料,光靠草料的话,几个生产队附近的野草也禁不住吃,还得想想别的办法才行。

罗大庆边走边思忖,一路上神叨叨的。

时间流逝,很快两天过去,受罗大庆的点拨,在那天开完会的第二天,另外三个生产队就陆续组织人手动员过来三队这边,都是过来的帮忙的。

伐木的伐木,摔坯的摔坯,工作效率提高的不是一星半点,可把赵宏兵高兴得不行,明里暗里地把司宁宁夸了又夸。

夸她出了个好主意,让几个生产队的人有劲儿一起使,这才是集体暴富的捷径!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愁。

其他三个生产队的壮劳力纷纷过来帮忙,还一个个的自带口粮,不要工分,不占三队一分便宜,这可急坏了三队那些原本拿着工分、时刻观望的磨洋工们。

这些人怕比不过外人,也怕活儿被外人抢走,回头有好事队长不带他们玩了,登时一个个的,也都牟足了劲儿的干。

而在生产队里忙得热火朝天,司宁宁和霍朗着手倒腾的鸭绒和兔皮也出了结果。

兔皮方便,霍朗虽然用的是比较传统的土方子,但是成果还不错,司宁宁觉得计算成本,以目前这个情况来说可以沿用。

而鸭绒呢,上次司宁宁从水里捞出来的时候,还觉得有点鸭子身上那种特有的腥味,但是经过晾晒之后,那股腥味就没有了。

她事后不放心再次试验,取部分晒干的鸭绒放入水中浸泡,果不其然还是会有淡淡的腥味。

司宁宁反复用取石灰粉又浸泡的两回,那股味道才渐渐消失。

司宁宁也在试验之中得出结论,其实就是在清洗鸭绒的过程中,没有彻底将鸭绒毛管中的油脂去除掉。

以至于鸭绒稍微带点潮湿的感觉,毛管内内含的油纸就会和氧气发生反应,滋生细菌,引发异味。

经过反复的总结和计算,在没有更好的方式去除腥味前,浸泡鸭绒时的水和石灰粉比例最好是3:1。

以正常洗衣服、洗澡的大木盆来衡量,就是慢慢一盆水,最少要加入八两的石灰粉,以此类推,才能达到最好的去味、杀菌的效果。

生石灰粉接触到水会产生热量,在使用石灰粉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不能够再用手去直接撩动水,或者清洗鸭绒,需要借助其他工具,或者将盆内的水倒掉,简单过一遍水再去用水揉搓。

司宁宁边琢磨边记,边记边改良,直到又做了两次试验后,确定一切印证心中所想,才将完好的方案交到赵宏兵手里。

彼时生产队的兔舍已经建好了大半,整体面积莫约一百四十平到一百五十平方米,墙是乡里常见的土坯墙,为了节约成本,屋顶则选用的茅草顶。

就是加上房梁之后,搭建出屋顶的主脉络,而后先铺茅草,再抹黄泥,最后再在面上铺上一层今年的新稻草。

整体虽不如瓦片那样轻便,但冬暖夏凉的效果却是一样能够达到。

屋顶的费用大部分节约下来,但是窗户方面,考虑到敞亮和安全性,赵宏兵一分钱也没抠搜。

不仅装了玻璃,还花了一笔不小的钱专门从县里钢铁厂运回来一批钢筋,在窗户上镶了一圈防盗护栏。

这些经费,一部分是生产队往年多出来的公费,一部分是赵宏兵自家先掏的钱,还有一部分是赵宏兵跟大队借的。

赵宏兵是铁了心,非要干出个名堂来不可。

这中间为了这事儿,陈莲米还跟他吵了好几架,最终还是没能劝住。

不赞同也没办法了,钱借也借了,花了也花了,吵下去不是个事儿,陈莲米只能把火往肚子里压,暗地里求菩萨求老天爷保佑这事儿一定成,其他的,就也只能忍着脾气埋头干活了。

场地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兔笼,除了其他几个生产队调动过来的人手,赵宏兵基本动员了三队所有年轻壮劳力,伐木,车木板,搭建置物架,制作兔笼等等。

那阵子最辛苦的不是那些年轻壮劳力,而是队里的老弱妇孺,因为生产队地里的活儿,基本都落在了她们的身上。

前前后后总计忙活了近两个月,兔舍终于完工,十多排架子先行摆进去,然后是兔笼,一个架子分三层,长两米,上中下总计能放12个兔笼。

十多个架子,就是一百多个兔笼,但实际上,目前现有的兔子只有三十多只,不少笼子都闲置了下来。

为了兔舍尽早走上正轨,赵宏兵跟知青点,还有队里几家先前换了兔子回去的人家都事先打了招呼。

一旦家里下了小兔子,满十二天断奶睁开眼睛以后,除了家里预留的份额,其他的都送去队里的兔舍。

在这期间,赵宏兵在队里物色了几个手脚麻利的大嫂,每天定时定点打扫兔舍。

另外又找了几个年轻的大小伙子和大姑娘,一边跟司宁宁取经学习怎么照料兔子,一边也附在巡逻兔舍,学习并实践观察。

赵宏兵始终觉得,年轻人的脑瓜子比他们上了年纪,又没怎么读过书的人要好使得多,国家未来的发展也好,生产队未来的前景也罢,都是离不开这些后生哥儿的。

所以在学习技术方面,赵宏兵从来不藏私,他一直都很热衷培养人才。

这是本队情况,而另外几个生产队呢?

按照事先说的那样,罗大庆早就将公章刻好了,累积奖戳的小红本也给各个生产队送去了一个,之前三队搭建兔舍,大伙儿帮忙赵宏兵都看在眼里,因而应赵宏兵的说法,每个生产队都给盖了一个戳。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