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紫砂壶,拍卖开始

17天前 作者: 齐东野老
第278章 ,紫砂壶,拍卖开始

第278章 ,紫砂壶,拍卖开始

周六清晨,姜哲吃过早饭,就坐到工作台前,准备紫砂料,饶有兴致的开始制作紫砂壶。

昨天的事初次尝试,让他对紫砂工艺兴越发来了兴致。

裁材,围成桶身,慢慢转动小转盘,逐渐拍打桶身,让其变成自己想要的形状……壶底……

他检查壶身,接着开始制作壶盖,壶嘴,握柄……继续修整直到一支秦权壶完整的呈现在眼前。

姜哲审视自己的作品。

这只秦权壶比拳头略小,造型比例精准。

他端详半天,觉得满意,把壶放在旁边晾干,接着做一把仿古壶。

沉浸在专心制作中,时间过得飞快。

中午,姜哲看着台子上的三件作品,考虑要不要在上面刻字,刻什么内容。

下午,陈嫣准时来到画室。

她把给姜哲带来的水果,放到厨房,然后走到工作台前,观察三把紫砂壶。

“这是你今天刚做的?能碰吗?”

姜哲一边洗水果,一边说道:“可以看,不要动,现在还没干。”

陈嫣看到工作台上,还摆着几张手绘的紫砂壶图纸。“这几种壶有名字吗?”

姜哲把水果端到茶桌上,一边擦手一边说道:“壶身像梯形的,是景舟石瓢,是紫砂工艺大师顾景舟制作的壶形。腹部像鼓的壶,是仿古壶,也叫仿鼓,敲锣打鼓的鼓,壶体仿照鼓的造型创作而成,清代邵大亨初创,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

他走到近前,指着第三把壶:“这种叫秦权壶,就是仿造秦代的计量秤砣制作,

秦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

陈嫣说道:“你好像很喜欢这个种制作,以后会经常做?”

姜哲说道:“只是兴趣来了,才学着制作。”他一边说一边走进陈嫣。

陈嫣没有躲开:“你制作的瓷雕,什么时候烧好?我想快点儿看到效果。”

姜哲说:“不知道,等通知吧。”他已经从背后环住陈嫣。

天气逐渐转热,陈嫣穿着一件女士的运动衫。

姜哲感受着陈嫣的温度,闻着她身上的茉莉花香。

香味在温度的作用下,格外宜人……

下午快乐时间,很快过去。

姜哲和陈嫣在一家饭店吃过晚饭。

两人走出饭店,陈嫣知道姜哲今晚有事。“你别送我了,我自己回去。”

“没关系,送你更重要。那些都是身外之物。”姜哲一直把陈嫣送回家,才赶回画室。

他洗漱一番,看看钟表,18:46。

手机上,收到汪真的短信。“我已经到拍卖现场。”

姜哲放下手机,不急不慢的给自己冲好一壶碧螺春茶,旁边摆上两碟蜜饯干果,把着拍卖图录和纸笔也摆到茶桌上。

慢悠悠的给自己倒了一杯茶,闻着今年新茶的香气,让心绪变得平静。

拍卖,马上就要开始。虽然没心情做别的事情,但是可以放平心态,等在拍卖的结果。

嘟嘟……手机铃声响了

“喂,汪经理。”

“姜哲,拍卖开始了,今天上午和下午两个专场的拍卖成绩很可观,据我观察,很少有流拍的。我听赵经理说,他们对于今晚这场晚拍的结果,持乐观态度。”汪真说话的时候,背景中有拍卖现场的声音。

“但愿如此吧。”

“你不用担心。如果达不到保底价,是不会成交的。你知道为什么把当代油画专场放在晚拍吗?”

姜哲问道:“为什么?”

“书画是拍卖的第一大项。已经过世的画家的作品数量有限。还在世的画家,特别是中青年画家的画作,才是未来的主力军,你就是其中的一员。这是拍卖公司试探和培养市场。有没有参与其中,见证历史的感受?”

姜哲觉得,汪真的确很会劝慰别人。

“姜哲,我在看预展时,听到一些评论。很多人对一些当代抽象绘画感兴趣,虽然他们看不懂,但是他们也是收藏购买绘画的主力或者说部分主力。伱是不是考虑一下,可以进行一些当代绘画的创作?”汪真问道。

姜哲记得这不是汪真第一次劝自己。

他翻开拍卖图录,目光掠过一张张风格极为鲜明的当代绘画。“我也注意到了,这个专场里,半数以上是抽象和主观意向,以及夸张的风格,但是,我不太理解。如果硬生生进行创作,会搞得不伦不类。”

汪真说道:“我说的,仅仅是个人建议。你就把它当成游戏,画着玩。”

姜哲说道:“容我考虑考虑。”

虽然这么说,但是他没有改变想法。

写实绘画似乎越来越不受重视,但并没有消失。

在姜哲看来,写实油画仍旧可以继续发展,毕竟每個人对于美的理解是有差异的。

在未来,一些美术馆,博物馆甚至重新调整收藏,重新展出写实绘画。

“好了,先不说了,等到拍卖你的作品的时候,我再给你打电话。”汪真挂断电话。

这场拍卖,有百余幅作品,姜哲的作品,排在后半段。

姜哲端起杯子,茶水还有点儿热,他轻轻抿了一口,感受着茶水的香味。

汪真会把重要作品的拍卖结果,用短信发给姜哲。

姜哲看到信息,就会翻到图录对应的一页。

拍卖的第一幅作品成交价146万。

他在作品的估价后面写上了成交价。心想第一场作品就超过了估价,算是开门红。

第二幅作品成交价106万。

第三幅……

连续六幅作品全部成交。

姜哲细心的比较,估价和成交价之间的差距。

某位画家的女子人(梯)油画,作品估价40万~50万,成交价69万……某位女画家的作品,估价20万~30万,成交价46万。

拍卖进行的很快。

汪真没办法把每幅作品的成交价及时发送过来。

但这些重要作品的成交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部分趋势。

汪真发来的一条新信息。某位上世纪去苏留学的老画家,作品成交价28万。

姜哲发现,很多中青年画家的势头极猛,一些极具个性的画,成交价远超估价,几位成名已久的画家,作品成交价与估价相差不大。也许是作品相对保守的原因。

他边琢磨边记录。

不久又有一条消息传来。

姜哲看到信息,脸上露出笑容。

画家潘某某的作品,拍出了三十几万的价格。这个画家曾经聘请一位还没成名的女明星作为模特。对了,2002年,她还演了一部很红的电视剧。

不知道这个事情,有没有加成作用,

姜哲找到图路上的作品图片,仔细辨认,这幅画上的模特,应该不是那位女明星。

不久,汪真再次打来电话。

姜哲按下接听键的同时,看了一眼钟表。晚8点37,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半小时。

“姜哲,你的作品拍卖马上开始。”

姜哲问道:“刚刚拍卖的几幅作品,成交情况怎么样?”

“在你之前的三幅作品中,有两幅流拍。”

姜哲听到这句话,心中难免担心。

“开始了,你听听。”听到汪真的提醒,

姜哲集中精神,通过手机听现场的情况。

开始有些模糊,但通过一些声音和词语能听懂,是一位男拍卖师,在介绍自己的作品。

“作品起拍价格6万元。请感兴趣的买家出价。”姜哲完整的听清楚拍卖是的声音。

6.5万!

7万!

……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