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首演和加戏

18天前 作者: 樟树下一书生
第174章 首演和加戏

第174章 首演和加戏

回到房间,刘周也拿出周瑜角色的剧本。

之前刘周虽然一直在拍戏,但是晚上有时间他还是会拿出剧本把台词背一背。

刘周虽然是第一次当演员,但也不能将自己当成一个新人演员。

一些最基本的要求,还是要做到的。

对手的台词记不住没关系,但起码自己的台词是一定要背熟的。

在香江的近一个月时间,刘周现在已经将周瑜的台词全部背熟。

但背台词只是基础,还需要去理解这个角色。

周瑜虽然是历史人物,但是电影毕竟也做了艺术加工,想要理解好这个角色,还是要结合剧本以及小说还有史书多思考。

正好接下来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没有刘周的戏份,他可以趁此准备一下。

之后的时间,刘周一边揣摩角色,一边忙着剧组的事情,甚至有时候还要和张一谋一起商量拍摄计划。

至于怎么拍,张一谋也想找刘周讨论,但是被他拒绝了。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风格和想法,既然已经把这个项目的导演交给张一谋,刘周就不会插手拍摄的任何事宜。

尽管张一谋可能没想这么多,只是想简单的探讨一下而已,刘周也不想对此发表任何意见。

自己的意见已经在拍摄前都和张一谋说过了。

除此之外,刘周偶尔也会去文戏和武戏组各自转转,和演员们打个招呼。

刘周除了几场战阵戏,基本上是待在文戏组,而且分属两军,也和曹营这边的演员几乎没什么交集。

大家说是一个剧组,但不在一个地方拍戏,又没有对手戏,出入时间也不一样,运气不好,平时都难打上一个照面。

但刘周除了是演员,还是电影监制,也需要和大部分演员打交道,现在不认识认识,拍起戏来,他担心也没时间去招呼。

《三国·赤壁》这部戏的开篇,直接是刘琮投降,曹操拿下荆州,刘备被迫从新野撤离,而且是携民撤退。

按照《三国演义》或者史书上的说法,接下来就是曹军追击刘备,然后刘备军队被冲散。

经过一场追击战后,赵子龙七进七出从乱军中抢下阿斗,张翼德喝断当阳桥,威震长坂坡。

随后局势暂时稳定下来,但曹操厉兵秣马,准备南下一举吞并江东,彻底一统天下。

原本还算安稳的江东局势瞬间危急,内部投降派和主战派吵得不可开交,江东之主孙权左右为难。

然后在江夏站稳脚跟的刘备安排诸葛亮出使江东,想要联吴抗曹。

诸葛亮在东吴舌战群儒,然后又以草船借箭说服东吴大都督周瑜。

书里周瑜是这时候出场的,但是电影肯定不能这么拍。

他作为电影最大卖点,大半个小时不出场,观众不得炸锅。

所以周瑜要在电影开场不久,也就是开局荆州被拿下之后就要出场。

到了五月底,刘周也终于迎来第一场戏。

为了表达重视,这次张一谋居然来了文戏组,亲自掌镜来拍刘周,可谓是给足了牌面。

东吴,柴桑水师大营。

刘周一身素衣,头上梳着发髻,面如冠玉,身材挺拔,玉佩悬腰,端坐在主座之上,抚琴自得。

这时,吴刚饰演的鲁肃匆匆而来,手里拿着帛布,急切地说道:

“公瑾,荆州降了。”

琴声一乱,周瑜按住琴弦,接过鲁肃手里的帛布,浏览一番后,不禁摇头笑道:

“刘景升苦守半辈子的基业,居然被其小儿拱手让人,不知他泉下有知作何感想。”

周瑜这话带有浓浓的嘲讽,因为刘表和东吴可谓是世仇。

江东基业创始人孙坚死于刘表之手,之后多年,江东和荆州之间仗就没停过,不然周瑜也不会坐镇柴桑,也就是现在的九江。

“公瑾,现荆州已入曹军之手,水战之优势已非我等独享,此时江东危矣,主公和江东何去何从,皆系你一念之间。”

“江东乃是伯符临终托付于我,纵曹操百万雄兵,我江东健儿亦绝非不战而降之辈,无他,唯战耳!”

“有公瑾此言,江东无忧。”鲁肃起身施礼。

按照《三国演义》,是鲁肃向孙权进言联刘抗曹,这里进行了一些艺术加工,将这部分情节加到了周瑜身上。

甚至作为电影的第一男主,如果不是舌战群儒太过经典且深入人心,这部分剧情也会加到周瑜身上。

其实《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赤壁之战这个大高潮里,为了衬托出诸葛亮,把其他人都黑了个遍,就连刘备也没放过。

看小说的话,赤壁之战似乎就是东吴和曹操在打,刘备这边就只出了一个诸葛亮,逼格拉满。

但刘备其实带着军队在荆州打了不少仗,牵制了相当一部分曹军,而不是像小说那样,只当个拉拉队,战后还疯狂抢地盘。

其实《三国演义》还有很多都是艺术加工,比如赤壁之战是取材于朱元璋的鄱阳湖大战,康茂才诈降,优势极大的陈友谅被火攻干掉。

然后偷渡阴平,这是朱元璋麾下大将傅友德的军事杰作,但也被罗贯中按在了邓艾头上。

甚至曹操在赤壁败退也不认为是败于周瑜之手。

《三国志·周瑜传》,曹丞相的说法是: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船是曹丞相自己烧的,而不是周瑜烧的。

但众多历史学家分析,曹操败退确实应该是军中疾病,但是自己烧船,还是有点嘴硬的说法。

不过《三国演义》实在太深入人心了,不管史实如何,电影的主要框架还是以《三国演义》为主。

同时为了突出主角,也会加大周瑜的闪光点。

“Cut!不错,过了。”

听到张一谋发话刘周心里也是松了口气。

就这一场戏,刘周已经拍了七八遍了。

张一谋丝毫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有所放松标准,反而因为自己是主角,更加的严格。

刘周因为是第一次演戏,说实话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这导致周瑜出场的简单戏份,就NG了七八次。

而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刘周对张一谋说道:

“张导,我演戏的时候,需要哪里改进的吗?”

之前当导演的时候,刘周能够给演员讲的头头是道,但是自己当演员了,对自己的表现却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挺好的,不用怎么改进。”张一谋微笑着说道。

“张导,别开玩笑啊,今天简单的一场戏就拍了一上午,到时候我怕会拖剧组后腿。”

“放心,这在我的预料之中,不会影响拍摄进度。”

“看来张导老早就觉得我不太行啊。”

“也不是,只是觉得你第一次演戏,需要给你时间适应。”

“如果到时候我还一直不适应,那就不能怨我了,当初是张导你一直让我演周瑜的。”

“放心,你要相信我调教演员的能力,不会出现一直不适应的情况的。”

下午拍摄的时候,刘周还是拍得磕磕绊绊的。

但是张一谋非常的有耐心,不厌其烦地给刘周讲戏,然后指导他怎么演。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拍摄,刘周的表现也开始越来越好。

不过正当刘周感觉表演渐入佳境的时候,麦子善那边打电话告诉他,《新世界》已经剪完了,让他过去看一下。

同时,《赤壁》的宣传采访也需要刘周出席一下。

《赤壁》作为大制作,从立项到上映,中间会有持续不断的宣传。

在拍摄期间,也会时不时安排演员接受一些媒体的采访,配合一些剧组趣闻或者八卦一起,保持电影的热度。

刘周作为整个剧组最具知名度最具话题度的演员,当然会有宣传任务。

所以说,这五百万片酬也不是那么容易拿的。

张一谋对此不由有些无奈,他也知道刘周不可能像其他演员那样,心无旁骛地在剧组里拍戏。

虽然不愿,但还是给刘周批了两天假。

刘周也没有耽搁,立马连夜赶回京城。

第二天,才睡了不到四个小时的刘周,红着眼来到中影的剪辑室,也看到了同样双眼通红,还有熊猫眼的麦子善。

看来麦子善也是肝了很久,这也是剪辑师工作时的常态。

如果急的时候,可能还要连熬两三个通宵。

和麦子善打了个招呼之后,刘周也认真看起他剪辑的素材。

其实这段时间,刘周也一直和他保持联系,沟通交流想法。

看完他剪辑出来的影片,刘周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麦生,辛苦你了,剪得没问题。”

“既然没问题那我就收工回香江了。”

“要不我请你吃个饭吧?”

“不用了,有时间再吃吧,我得先回酒店睡一觉,现在太困了。”

“好吧,那麦生你先去休息,回到香江,等到庆功宴我专门请你。”

这时麦子善也露出笑容,说道:

“刘生这部电影确实挺犀利的,我也觉得它能够在香江大卖。”

送走麦子善之后,刘周也继续联系中影的其他几个后期部门。

和他们交流了一天的时间,才算把《新世界》的其他后期工作安排完。

第二天,休息好了的刘周,神采奕奕地来到中影,采访就在中影的一间小礼堂举行。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