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新书和投资

1个月前 作者: 樟树下一书生
第44章 新书和投资

第44章 新书和投资

从柏林返回京城之后,刘周又恢复了以往的学生生活。

虽说在柏林见识到了很多,但是他仅仅只是一个旁观者。

什么时候他成为真正的参与者,才意味着他在导演领域里取得初步成功。

这次柏林之行,受益最大的还属贾樟可。

他可谓是一战成名,成为青年导演中后来居上的代表人物。

尤其是国外,他被评为是亚洲电影耀眼的希望之光,反馈到国内,虽说不让宣传,但在业内,已经算是扬名立万了。

刘周作为贾樟可电影的投资人,也顺带着在一定的圈子里有了些许的名声。

贾樟可现在有钱了,而且也有不少人想给他投资,但是都被他一一拒绝。

他是一个比较挑剔的人,没有他满意的本子他不拍。

这也是未来他的产量不高,而且拍的电影都是他自己编剧的原因。

刘周也问过他这个问题,他只是说在沉淀。

时间进入三月份,表演班那边要排练一个大戏《灵魂拒葬》,也算是他们的期末大考。

曾梨在里面扮演了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所以她也忙碌了很多。

刘周这时也算是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回来。

毕竟去外面溜了一圈,见识了繁华,心境不可避免地会变得有点浮躁。

刘周准备解决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新书确定下来。

编辑曲河年后也打过好几次电话过来询问,去年答应了他年后交稿,再拖下去,刘周怕他会杀到京城。

现在刘周已经写了两本小说,他考虑过再写一部青春恋爱小说,勉强凑成一个恋爱三部曲。

但是再写这个类型的小说,刘周忽然觉得没什么意思。

当初刘周写小说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搞钱。

现在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手里握着两三百万,后续可能还有一两百万进账,钱他也不算是太缺。

既然不缺钱,刘周也想写一本稍微有意义的小说。

这倒不是刘周准备开始文青,他从没这个想法。

而是刘周想写能够反应一些痛点的小说。

大的社会问题不是刘周能够看得透和触碰的,也不是他该操心的。

刘周觉得还是要聚焦到青少年群体。

圈定了范围,那就更好选择了。

没一会,一部电影就浮现在刘周的脑海中。

《少年的你》!

一部反应校园霸凌的电影。

后世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这种事情不是后世才发生的,而是后世信息传播比较方便,大家能够很容易就知晓。

现在校园霸凌肯定也存在,甚至可能更多,只是不为人所知罢了。

校园霸凌真的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有时候成年人知晓那些少年人的手段都有点不寒而栗。

刘周也知道凭借一本小说,是很难改变什么。

但是哪怕能够引起稍许的关注或者讨论,从而能够拯救哪怕一个被霸凌的学生,刘周也觉得是值得的。

将《少年的你》改编成小说要比之前两部要更容易一些。

背景不需要做太多的改变,按照电影主线写好大纲,然后填充内容就行。

一下午的时间,刘周就将大纲写好,然后花了三天时间,写了三万字的文稿。

将文稿寄给曲河之后没两天,他就打电话给刘周,说文稿审核通过了。

这次再签合同,《萌芽》杂志社再次给刘周提升了版税,达到了百分之十五。

这已经是业内的顶级版税,与王硕和贾平洼齐平了。

对此刘周非常满意,没有太多犹豫就签了合同。

曲河见刘周签了合同也是松了口气,他就有点担心刘周会因为接连两本小说的畅销而有点膨胀。

现在看来刘周还是那个刘周,没有盲目自大,目中无人。

商量完新书的事情,曲河也在此和刘周沟通了一下签售会的事情。

这次签售会计划会在七个城市举行,分别是京城、魔都、金陵、长安、蓉城、奉天还有羊城。

从五一开始第一场,然后在后面的连续六个周末举行之后的六场。

这也是为了照顾刘周要上课,而且间隔一周,也能让刘周的手得到充分的休息。

去年签售弄得刘周的手遭了老大的罪,他可不想再体验这种感觉。

这一天周六,刘周难得的没啥事,在自家院子里乘凉。

贾樟可带着一男一女过来找他。

“就知道你在这里,今天带了两个朋友介绍你认识。”

贾樟可说完指着旁边的男子说道:

“这位叫娄烨,也是一位导演,他可比我厉害多了,已经拍了好几部长片。”

“你好,娄导,我叫刘周。”

娄烨的名字刘周当然听过,他可是第六代导演中仅次于贾樟可的存在。

他剪了一个圆寸,带着一帽子,眼睛不大,黑黑瘦瘦的,眼神看着有些呆,好像不太聪明的样子。

“你好。”

见两人已经招呼完,贾樟可准备继续介绍但被刘周打断:

“师兄,这位你就不必介绍了,她我认识,如果我没认错的话,是奈安师姐吧?”

师姐的称呼一出,奈安不由笑道:

“没想到师弟还知道我的名字。”

“那是当然,师姐在《危情少女》、《阿惠》、《周末情人》当中都有精彩的演出,我们有时候也会拉片欣赏,怎么会不知道师姐的名字呢。”

奈安是91年从中戏导演系毕业的,然后和前辈一样转行成了个演员,现在慢慢在转行当制片人。

“看来你是真的知道我而不是客套话。”

“肯定的啊,贾师兄是知道的,我从不说假话。”

“我知道个屁!”

“哈哈!”

几人简单聊了几句之后,贾樟可也是直接说道:

“师弟,我们也这么熟了,我有话直说,这次娄烨和奈安过来是想找你投资的。

当然我只是介绍你们认识,具体投不投看你自己,不要考虑我的因素。”

“我能先看看剧本吗?”刘周对娄烨说道。

娄烨也不说话,从包里拿出一份不太厚的剧本递给刘周。

刘周见到剧本扉页上写着《苏州河》三个字,心道果然,还真是这部文艺青年的圣经。

楼烨成名比贾樟可要早,他跟王晓帅的关系极好,在1993年就出演过王晓帅独立制片编剧导演处女作影片《冬春的日子》。

他94年就拍了自己的处女作,贾樟可拍自己的处女作的时候,楼烨已经拍过两部正儿八经的电影,拿过国外的奖,获得金鸡奖提名。

如果说贾樟可的风格是纪实性的叙事风格的话,那他最具特色的则是摇晃摄影。

除此之外,他还特别的文艺,而且是第六代的那些导演都认为他比较文艺,要知道这些第六代导演本身就挺文艺的。

文艺当然是好听的说法,难听点的说法就是故弄玄虚。

你看娄烨的电影,不头晕目眩、内心迷惘算他输,就算你不被他的电影叙事给整迷惘了,至少也会被他摇晃的镜头语言给整头晕了。

《苏州河》是楼烨固定风格之后成熟期的一部片子。

刘周清楚这部片子的分量,楼烨用这一部电影奠定了他在第六代导演中佼佼者的地位。

没有《苏州河》的楼烨大约只是一位先锋导演,甚至他的粉丝可能要少一半不止。

《苏州河》值不值得投资?

这个问题根本不用问,能拿奖就不愁卖不出去,再说虽然楼烨的电影个人风格强烈,但是在西方市场还是极受欢迎的。

他拍完《苏州河》,上影厂可是豪掷三千万给他拍电影!

刘周从头到尾认真地看了一遍剧本,故事比较单薄,但他也根本不在意故事怎样,认真看也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尊重罢了。

“剧本不错,这部片子还缺多少投资?”

“我做过预算,这部电影要完成全部的拍摄还有后期制作需要八十万到九十万左右,目前我们筹集到了四十万,缺口还有四十万到五十万。”奈安回道。

“那成片之后的宣传费用你们算进去了吗?”

“这个还没有,说实话,我们现在也不确定这部片子能不能在内地上映。”

刘周明白了,这部电影大概率拿不到标,会成为地下电影。

“你们计划什么时候开机?”

“如果资金问题解决了的话,六月份就可以开机。”

“没问题,这部电影我投了。”

“师弟是说真的?可不能开师姐的玩笑。”奈安有些激动地说道。

此时的环境就是这样,就算娄烨有一定的名气,但是拉投资同样也非常不容易。

来这里之前,他们已经碰过不少次壁了。

这次也是贾樟可在海外拿奖,然后顺势知道了刘周的名字,所以今天才拜托贾樟可牵线搭桥过来找刘周看他会不会投资。

“师姐,我都说了我不开玩笑,说投资就一定会投。”

“那真得谢谢师弟你,你可是帮了师姐一个大忙。”

刘周看着喜形于色的奈安,又看了看一直沉默不语坐在一旁的娄烨,心里也不由地有些感慨。

奈安是个有本事的女人,90年开始演戏,91年开了一家公司叫梦工作艺术公司,95年第一次跟楼烨合作了电影《周末情人》,奈安同时也是这部电影的独立制片人。

从此以后楼烨的电影制片人都是奈安,楼烨信任奈安,奈安欣赏楼烨,他们不但是合作者的关系,更像是一对知己。

之后,娄烨的电影资金基本上是奈安帮他拉来的,而他则可以安心地拍电影。

贾樟可有于立伟这个好搭档,娄烨也有奈安这个好知己,刘周不知道自己的好伙伴什么时候出现。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