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出版

1个月前 作者: 樟树下一书生
第22章 出版

第22章 出版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眨眼间,就又到了该去上学的日子。

刘周是有点恋家的人,不过想到自己要成为导演的梦想,还是屹然坐上了飞往京城的航班。

回到学校,刘周就收到一封自己的信。

见是魔都那边寄来的,刘周知道应该是《萌芽》杂志寄那边有什么情况。

信的内容很简单,概括起来就是电话沟通。

刘周也没有拖拉,立马来到校外拨通了《萌芽》杂志那边的电话。

“为,是曲河编辑吗?我是刘周。”

“新年好啊刘周,你这么快就回学校了?”

“我们中戏开学会早两天。”

“这次和你通话也是有个好消息告诉你,你的小说非常受欢迎,恭喜你刘周,第一部作品就成功了。”

刘周的小说到现在已经连载了八期四万多字,故事内容已经开始渐入佳境。

他是有信心这本小说在这个时代是能火的,但真正的结果没出来之前,或多或少刘周心里还是有一点忐忑。

现在听到编辑曲河的好消息,刘周也不由露出了笑容。

为了让曲河更有成就感,刘周故作惊喜地说道:

“真的吗?这太好了!还要多些编辑你的帮助,不然我的小说能不能发表还是个问题呢。”

“哈哈,金子都会发光,你的小说写得很不错,是不会被埋没的。”

“曲编辑,你打电话过来不会就是为了告诉我这个消息的吧?”

“当然不是,还有两件事情,一个是我们这边收到很多读者来信,绝大部分是写给你的,我明天会把信寄给你,你最好挑一些出来给读者回信。”

“没问题,读者能来看我的书是我的荣幸,这是应该的。”

“还有一个,杂志社已经决定给你出单行本了,你这本小说写完了吗?”

“已经写完了,剩下的文稿我整理一下就可以寄给你。”

这一段时间如果没有其他紧要的事,刘周晚上都会坚持在写,就算过年回家也是如此。

在回学校前,刘周刚好是把这本小说写完了。

“那就好,我这边计划是再在杂志上连载两个月,同时我们也会在这两个月把你这部小说校订好,同时宣传要出版单行本的消息。”

“真的吗?”刘周这次是真有点惊喜了。

“当然是真的,这可是我亲自向主编申请下来的。”

“编辑,这真的太谢谢你了。”

只有真正出了书的人才算是作家,仅仅只是在杂志上连载小说,可算不上真正的作家。

除此之外,能出版单行本也意味着能有更多的收入。

真正挣钱的还得是版税,连载的稿费才几个钱?

刘周这本小说总共十八万字,就算是完全连载了,也才九千块钱。

好吧,在这个时候,九千块钱也不少,但相比于版税来说还是少了很多。

“那我这本书定价多少,首印多少册?”

“这个还需要根据后面的反馈和调查分析才能确定,不过在我看来,首印应该不会少于三万册。”

三万册虽然不多,但刘周已经很满意了。

刘周只是个新人,第一次写的小说就能出版已经领先很多人了,还有不少人为了自己的作家梦自费出版的呢。

而且如果后续卖得好的话,杂志社肯定也会加印。

再和曲河聊了两句,刘周就挂断了电话。

回到宿舍,刘周看见刘叶正好到学校。

但是看到刘叶,刘周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寒假才一个月不到,刘叶这货居然就胖了一圈,都有小肚子了。

刘叶注意到刘周的眼神,也有点不好意思:

“那啥,家里的伙食太好了。”

“谁家过年伙食不好,你这个样子就等着常利老师制裁吧。”

“我也正苦恼这个事呢,我也没想到自己居然是个易胖体质,就这个寒假放纵了一下,就突然变胖了。”

“那你自求多福吧,这我可帮不了你。”

“算了,最多就是被常老师骂一顿,明天我就开始减肥。对了,我给你带了家里的特产,我拿给你。”

“先放着吧,走,我请你去吃饭。”

“请我吃饭?你发财了?”

“我心情好不行啊!”

“中彩票了?还是谈恋爱了?”

“你到底去不去,哪那么多废话。”

“去,当然去啊!我先换件衣服。”

这次两人的目标很明确,直奔东来顺。

刘叶吃着火锅喝着酒,感叹地说道:

“还得是老字号,这火锅吃起来就是舒服。”

“难怪你变得这么胖,我感觉你都更能吃了。”

“这不是你请客吗,我不得多吃点,话说你怎么突然请我吃火锅?”

刘周一边烫着羊肉一边说道:

“没骗你,就是心情好。”

“什么情况,让我也高兴高兴。”

“我上学期写了本小说,之前一直在连载,今天接到编辑的电话,在四月份应该能出版了。”

“我去,老刘你可以啊,不声不响地居然放了个卫星。写的什么小说,在哪里连载的?”

“在《萌芽》,名字叫《一闪一闪亮星星》,你随便拿到一本杂志就能看到。”

”没想到啊,我身边的朋友居然是个作家,这必须得和你喝一个。“

八九十年代,文人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刘周也没拒绝,和刘叶碰了一杯。

“这件事你别到处嚷嚷啊,自己知道就行。”

“为啥啊,这是件好事,不得让更多人知道?”

“低调,懂吗?而且现在这样和大家相处我觉得蛮好的,我不想被另眼相待。”

“好吧,我保证把这件事烂在肚子里,等你的书出版了,我给你贡献十本的销量。”

“十本也太少了吧,作为我的朋友不买个百八十本你好意思啊。”

“现在不行,等我成了大明星挣了大钱,别说百八十本,就是千八百本我眼睛都不带眨的。”

“那不得有生之年?”

“你滚!”

“哈哈!”

正当两人欢乐地吃着火锅的时候,刘周隔壁桌来了三个青年人坐了下来。

刘周对其中一个有点眼熟,但又记不起来是谁,也就没太在意。

不过他们谈话的内容,却让刘周非常的感兴趣。

“老于,香江那边还是没有消息吗?”

说话的是一个二十六七岁,眉毛跟眼睛低垂,看着特苦逼长相的人,也是刘周感觉有点熟悉的人。

“还没有。”另一个青年用带着点港味的普通话说道,“你们学校的青年电影制片厂也不投资吗?”

“青年厂已经拒绝了,他们觉得我们的剧本有问题,除非我们做出修改,但我是不可能去改的,改的话还不如不拍。”

“老贾,要不我们把修改的剧本交上去,然后按照自己的来拍?”三人中的另一人说道。

“这行不通,虽然我们的短片在香江获奖了,学校看似很重视我们,但是如果青年厂投资的话,他们也肯定会安排人过来的,万一被他们看出来直接撤资的话,我们就一地鸡毛了。”

听到这话,三人也不由地沉默下来,只剩下火锅呼呼冒气的声音。

“现在拍部电影怎么这么难啊!”叫老贾的青年感叹地说道。

“过两天我再去香江那边找找看有没有人投资,你们这边也再找找看。”

正当三人有点郁闷的时候,耳边忽然传来一个声音。

“你们是在聊电影的投资吗?”

三人抬头一看,见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

“你是?”

“我叫刘周,是中戏的大一学生,看你们在聊电影,就忍不住冒昧过来打扰一下。”

刘周本来就见他们三其中一个人比较眼熟,听了他们的谈话也瞬间明白那个人是谁,不就是去年自己想要见一面而不得的贾樟可吗?

看他们在讲投资的事情,刘周知道贾樟可这是在为自己的成名作《小武》筹集资金呢。

京城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刘周没想到这么巧居然在东来顺碰到他。

“你认识我们?”

“我认识你,你是北影的贾学长吧,我还看过你的那部获奖短片《小山回家》。”

“那你是想参加电影表演吗?没有记错的话中戏前两年不能拍戏的吧。”贾樟可对中戏的一些规矩还是很清楚的,

“不是,我不是表演系的。”

刘周知道对方把自己认成是表演系的,莫说他不是,就算他是刘周也无法参加贾樟可的电影。

除了学校规定以外,还和贾樟可的风格有关。

在后世,贾樟可的电影之所以在内地电影界独树一帜,就是以他独到的现实主义风格。

所以为了凸显这种纪实的风格,贾樟可几乎不会找学院派的演员。

他电影里的演员很多都是素人,唯一经常合作的人还是他未来的妻子。

“你不是表演系的那你过来干什么?”

“我看你们似乎好像缺资金,其实我可以给你们投点。”

“兄弟别闹,我们正烦着呢,别拿我们开玩笑。”

“你们可能觉得我在开玩笑,但是我真没开玩笑,可能现在你们也不相信我一个大一学生能拿出钱来投资。

但是今后你们还是无法找齐资金的话,可以来中戏找我试试,我叫刘周。”

说完刘周也不再打扰他们,结完帐和刘叶回学校。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