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签约《萌芽》

1个月前 作者: 樟树下一书生
第9章 签约《萌芽》

第9章 签约《萌芽》

今年的国庆和中秋还是连在一起的,假期加起来有七天。

对于这个小长假,刘周没准备去哪里玩,而是回家待着。

前世刘周的生活比较枯燥且慢,所以他一闲下来就去外面看看,国内和国外的一些著名景点几乎都逛遍了。

到后面看见父母退休逐渐变老,才很少出去,更喜欢在家陪着家人。

但是现在刘周现在的父母不是后世退休在家慈祥的老人,而是还年富力强具有事业心的一对中年夫妇。

所以刘周第一天到家,父母都非常的欣喜,到了第二天还不错,到了第三天态度就开始淡下来了,到后面刘周就变成人闲狗厌的。

也幸亏刘周此时还小,不然再加上催婚安排相亲,刘周感觉会疯掉。

吃了一周妈妈做的菜,刘周元气满满地返回了学校。

刘周刚到学校,传达室那边就来告知说有自己的信件。

刘周猜测应该是魔都《萌芽》杂志那边的回复,怀着有点期待的心情将信取了回来。

仔细一看,果然如此。

刘周也不由地露出开心的笑容,将信拆了开来。

信的内容也没多少,主要是说了刘周的那部《一闪一闪亮星星》写得不错,杂志社准备刊载,然后希望刘周能去魔都一趟详谈签约,而且贴心地报销来回车费。

如果没时间的话,也希望可以电话沟通一番。

去魔都是不可能的,明天就要开始上课了。

刘周看了下时间,此时还不到下班时间,立马来到校外按照信上的电话拨了过去。

“喂,你好,这里是《萌芽》杂志社。”

“你好,请问是曲河编辑吗?我是刘周。”

刘周寄稿件的时候作者一栏没有写的笔名,而是直接用了自己的名字。

对面听到刘周的回复,语气立马热情起来,

“刘周你好,我等你的电话可是等了三天了。”

“这几天学校放假,回家去了。”

“明白,那你有时间来一趟魔都吗?”

“可能没有时间,有什么事我觉得电话里交流也行。”

“没问题,我们这边也是只有几个问题和你确认一下。”

“你说。”

“这本小说你是确定百分百是你原创的吧?”

“没错。”

刘周对这个问题倒没有觉得被冒犯,他知道这是杂志社那边的常规流程,后面还是要写进合同里的。

“这部小说你计划是写多少字呢?”

“大概十八万字,我这里还有三万多字的存稿。”

在简单聊了几个问题之后,就到了双方最重视的内容,稿费!

此时稿费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字数收费,还有一种是按版税计算。

以前都是按照第一种来支付稿酬的,这得要感谢王硕,是他给广大作家群体趟出了第二条路。

因为刘周的这本小说是长篇小说,杂志社先会在《嫩芽》上连载,如果反响很好的话还会出单行本。

因此如果有机会出单行本的话,刘周可以拿两部分的钱。

连载的稿费没什么好谈的,新人统一是千字五十元子。

最重要的是单行本的稿费。

虽说杂志社也不确定会不会出单行本,但是他们不会留下这么明显的漏洞,所以事先也会一同确定好单行本的稿酬支付方式。

对于单行本,刘周当然是选择版税的方式。

大部分作者的版税率是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少部分人可以拿到更高,最知名的几位听说能拿到百分之十五。

不过刘周是别想了,人家也不可能来和你对赌签什么阶梯性版税。

他还是一个毫无名气的新人,而且还要靠《萌芽》杂志做推广,版税也没有太多商谈的余地。

编辑曲河给出的是百分之六。

这个版税率不高,但是刘周也没有异议。

在一切商谈完毕之后,编辑曲河说道:

“如果没问题的话,我会把合同在这两天寄给你,你注意查收一下。”

“好的,不过我想问一下,我的这部小说大概什么时候会开始连载。”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会在这个月的下半月那期开始刊载。”

《嫩芽》杂志刚开始创办的时候是就是半月刊,后来六十年代的时候因为纸张供应紧张改为月刊,再后来停办了一段时间。

复刊之后也还是月刊,正好今年开始,重新发行半月刊。

刘周没有想到自己的小说这么快就能在杂志社开始连载,向他们这样大型的杂志社一般都会提前一两个月确定好稿件的。

不过这对刘周来说当然也是好事,说明对方还满看重自己这部小说的,而且也能早点拿到稿费。

“那你们一期连载多少字,我心里也好有个底。”

“一期大概连载五千字,一个月发表一万字左右,如果全部连载完,按你说的这本小说有十八万字,需要连载十八个月。”

编辑曲河的话出乎刘周的意料,他没想到会连载这么久,这可有点打乱自己的计划。

前世他只是一个杂志读者,从没去注意一本小说会连载多久。

这要是在网文里,作者不得被读者喷上天!

十八万字的小说,你分十八个月更新?你以为读者会惯着你吗?

但后面貌似真有作者证明,读者还真会惯着你!

“要连载这么久吗?每期连载的字数能不能多一点?”

编辑曲河还真是第一次碰到作者说要多更新一点的,不过还是耐心地回道:

“这个暂时可能不行,稿件很多都已经定好了,不过很多时候杂志并不会连载全本,一般连载到一半或者一半以上的内容,就会结束连载,然后视情况再推出单行本。”

刘周有点听懂了,如果连载反映良好的话会出单行本,反馈不好的话就有可能被撤下。

编辑曲河见刘周这边沉默下来,接着说道:

“以我的经验来看,你的小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我们有好几个编辑都觉得不错,大概率是可以出版的。”

他也没有把话说满,虽然他确实觉得这本小说不错,但是图书出版这东西谁也说不准。

刘周对这倒不是太在意,他相信自己小说的质量,也相信对方的专业性,只是突然发现要拿到钱还需要等一段时间。

“那我没问题了。”

挂断电话后,刘周也是舒了口气。

虽然结果和自己设想的有点出入,但起码搞钱大业的第一步是迈出去了。

很多东西确实得自己经历过才懂,原来里面还有这么多行规。

现在小说已经不用自己太操心了,只需要每天按部就班写点就行,按照那边的连载速度,时间充裕的很。

现在唯一需要操心的就是导演技能的学习。

放假前刘周已经拿到了北影那边导演系的课表,和自己的专业课的上课时间还是有点冲突的,但是没办法,该逃还是得逃,只要后面考试不挂科,班主任应该会帮自己搞定。

而另一边,魔都《萌芽》杂志社的一间编辑室里,

编辑曲河放下电话后也长舒一口气。

他入职《萌芽》已经十年了,也算是杂志社里的老编辑。

《萌芽》杂志社创刊于1956年七月,是内地第一本青年原创文学刊物。

经历了诸多风雨,在八十年代之后开始重新起航,曲河是看着杂志社一步一步慢慢壮大的。

到了今年,随着《萌芽》发展的越来越好,上面也决定改版。

不仅将杂志改为半月刊,同时开辟了多个栏目,企图在青年,少年文学领域开拓出更大的版图。

作为杂志社里的老人,曲河也被委以重任,负责青春文学的筛选工作。

为此,杂志社专门招聘了一批年轻人,曲河也管着一个五人的编辑小组。

虽说杂志社已经在《萌芽》杂志上持续求稿,也收上了一些稿件,但是曲河都觉得一般般。

再加上这个类型的小说很少人写,所以青春文学栏目但现在大半年了一直不温不火,甚至是一潭死水。

这让曲河感觉非常上火。

他甚至通过自己的人脉,向一些熟悉的作者约稿,不是遭到拒绝就是嘴上答应,但一直没交稿,他知道人家这也是变相的拒绝。

直到看到刘周的这本《一闪一闪亮星星》,曲河才火气全消。

这小说虽然才寄来五万字,但是依然可以看出出色的文笔,以及优秀的讲故事能力,再加上还有点科幻的元素,让人感觉脑洞大开。

这让他一眼就相中了这本小说。

所以立马就按照地址给作者写了回信,他看到作者居然还是中戏文学专业的,这更让他有信心。

国庆中秋假期他只在国庆节和中秋节那天休息了两天,这几天一直在等刘周的回电。

今天总算是等到了对方的电话,他还担心这本小说会被其他杂志给抢走。

幸好一切都比较顺利。

曲河亲自准备好合同让人寄往京城,然后亲自将文稿校对了一遍,之后向主编的办公室走去。

(本章完)

关闭